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伯父黄秀善离家60多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以为他早不在人世了。没想到2005年9月,80多岁高龄的伯父竟奇迹般地从台湾回到了老家。 伯父17岁被抓丁到了国民党部队,因做得一手好饭菜,被阎锡山看上留做厨师。在伯父的叙说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阎锡山败走台湾后.的轶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1936年,薄一波受中共北方局的派遣,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回到老家山西,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薄一波到山西后,以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得到了阎锡山的器重。阎锡山为保住地盘,扩大势力,便打算在山西发展30万国民兵。按照这个计划,需要2万多个连排级干部,这些干部要通过国民兵军官训练团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看过《阎锡山传》。世人对他的认识比较片面、肤浅。国民党很多战败的将领,其实都不是仅仅用“军阀”二字所能概括的。阎锡山曾组织一帮人,专门研究国家应实行怎么样的制度与治理。山西在他治下繁荣鼎盛一时。  相似文献   

4.
这件事是阎锡山的亲信李汝骧亲口告诉我的。 1930年10月,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失败后,因阎是罪魁祸首(阎曾任讨蒋联军的陆海空军总司令及北方国民政府主席),所以蒋介石下令对阎格杀勿论,还派复兴社特务进行刺杀。阎锡山为了避祸,一方面假意把山西军政大权分交徐永昌、杨爱源、商震,自身返回老家五台县河边,扬言即将出国考察,经苏联转欧洲,并派人测看路线,联系车船不日启程,同时,他又暗地派亲信李汝骧持  相似文献   

5.
《山西文史资料》2000年第4期发表的贾毓芝写的《忆阎锡山在大连》,对于研究阎锡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过去人们都说,阎锡山从大连潜回山西,是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将有大规模的侵略行动的,其根据是:阎回到大同后,赵承绶问他:“蒋先生和张汉卿是不是同意总司令回来?”阎说:“张汉卿自顾不暇,哪顾上管咱的事。”贾毓芝文又提供了一个根据:“蛰居在大连的孙传芳,从日本方面得到一个比较可靠的消息,说日本正准备对东北发动一次空前规模的大进攻。  相似文献   

6.
在三个鸡蛋中间跳舞的阎锡山,想起了被山西两次通缉的薄一波1932年阎锡山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以后,虽然他与蒋介石的争斗告一段落,并貌合神离地相处着,但他知道,蒋介石吞并山西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3年以后的1935年,在一种错杂的形势下,阎锡山明显地感到“土皇帝”的交椅不太安稳了。这一年,侵华日军策划的华北“自治运动”,不但与阎锡山独占山西、发展山西阎记官僚资本的利益发生了冲突,而且已将山西纳入到了“侵略华北之计划”,亡国亡省的危险就在眼前。尽管阎锡山是在日本毕业的,并一直与日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于一个旧军人家庭。父亲曾跟随黄国梁参加过北伐战争,在中任个小官:当时黄国梁是山西一标标统,阎锡山是二标标统,打进西巡抚衙门后,击毙了山西巡抚陆钟其,阎锡山掌了兵权。后来黄国梁编成了十二混编旅,父亲退出了军界。回不了老家,便在晋买了房子和十几亩地,带家眷留在了山西,有时帮黄国梁办一些地方上的事。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广州市,在白云区医院门口车水马龙的大街对面,层层绿树遮掩下有一处僻静旧式祠堂,牌楼上书“刘氏家庙”四个大字。若是平日里去,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当你推开虚掩的铁栅栏门后,定会觉得极为冷清,或许只有你跟门口的保安对视无语。新一代的广州人虽然多数都听过清末名将刘永福的事迹,但很少能知道他与广州城以及这个古旧的祠堂有着怎样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一 萧山蜀山街道黄阁河村,是个背山的小村庄,旧时这里聚居着朱姓人家,生活都非常清苦。但有一件事使村民们引之自豪,就是家族中曾出过多位清朝的官吏,特别是朱硅,一讲到他个个津津乐道。说是村中祠堂前有块旗杆石,就是专为他立的,文官过此要落轿,武官途经要下马,非常的神圣。黄阁河村的朱姓祠堂里还保留着一块朱硅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撰写的《黄阁河朱氏圭田记》石碑,上面记载着朱硅出资购进了一百亩祠堂公田,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3,(3)
1937年11月,太原被日军侵占,阎锡山的晋绥军纷纷溃散,地方官吏也闻风而逃。在日军的强大压力下,阎锡山率部退到了临汾。当时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形成,阎锡山在他苦心经营20余年山西危亡在即的时候,深感他原来的一套旧的封建官僚机构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局面,需要从各方面吸收新的力量,从事抗日工作。在抗日进步力量的推动下,阎锡山打起“民族革命”的旗帜,在临汾创办了统一战线性质的“民族革命大学”(以下简称民大)。杜任之巧改校名太原失败后,当时在运城做策应抗日工作的共产党员杜任之突接阎锡山电报,让他速到临汾见阎。1937年12月上旬,杜任之来到阎锡山的第二战区长官部。阎锡山见到他就说:“你  相似文献   

11.
和外地人说起阎锡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保守,就说到窄轨铁路。外面最流行的说法是阎锡山为了巩固他在山西独立王国的地位,专门修建了和全国其他地方不一样的窄轨铁路,阻止外来势力进入山西,保持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对独立,因而,这窄轨铁路也就成为山西保守闭塞的象征。即便在很多山西人眼里,这件事也成为阎锡山打小算盘、精明算计的一个例子。其实,在这件事情上,阎锡山还真是被冤枉的。  相似文献   

12.
太原与北京的山西人士知道后,认为此事违反争矿运动不准外国人在山西境内开矿的规定,纷纷起来反对。当时梁善济担任国会参议院副议长,颇有权势,大家便请他出面。梁自恃年高资深,接受要求,一面向北京政府告状,一面发动山西人士公开反对阎锡山……  相似文献   

13.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4,(11):59-64
“二的做法”是阎锡山防其亲信干部们的一种做法,对于他的敌对势力,则另当别论。按说,贪污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都是应该治罪的,可阎锡山不但不予治罪,反而加官进爵,委以重任。阎锡山认为,把这些人的“把柄”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怕他们不卖死力。  相似文献   

14.
新祠堂,我的小学校文/齐子义栏目主持人:戈佑君新祠堂是对旧祠堂说的,它坐落在齐营的东南方,离我家最近,我在这里读完初小。听老人说,自从有了新祠堂,老祠堂便一日一日萧条,没人理会了;我只记得它一直是联保处,平时门紧闭着,如惩罚人,就是叫来“不规矩”的人...  相似文献   

15.
方朔 《文史春秋》2008,(5):56-61
许多人都知道杨朔的作品和他后半生的经历,但对他青年时期在东北的一段生活却较为陌生。当时,杨朔从老家山东来到东北的哈尔滨,并在哈尔滨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当时,他的名字叫杨莹叔,这期间笔者的父亲方未艾和他有一段难忘的情谊,现将父亲的回忆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阎锡山充当急先锋抗日战争前夕,当日本侵略者严重威胁晋绥地区时,一贯亲日反共的阎锡山,为了自身的生存,他采取联共抗日的策略。真正促使阎锡山这一转变的,是毛泽东亲自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1936年5月25日,毛泽东在释放红军东征期间被俘的阎军团长郭登瀛时,对他晓以大义  相似文献   

17.
一、我的乡党、康熙皇帝的大秘书高士奇发达后再也没回过老家,老家的人却一直记挂着他 我的乡党、康熙皇帝的大秘书高士奇离开我们也有三百多年了,他是我们这里官做得最大的人,直接与最高领导打交道。他家我也去过,就是旧称余姚石人山高家的,现在已称作慈溪市匡堰镇高家村了。其实,高士奇对于高家并没有什么好感。  相似文献   

18.
宁粤对峙前后阎锡山的反蒋倒张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阎锡山从1911年到1949年,前后统治山西近40年。这在民国时期地方实力派中是绝无仅有的。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后,他曾被迫下野,一时仿佛销声匿迹,难以再起。但不到一年,他又公然返回山西,重新控制原有地盘,再次在国内政坛上扮演纵横捭阖的角色。宁粤和谈期间,阎锡山一面积极参与逼蒋下野,同时又将矛头对准因“九·一八”事变而内外交困的张学良,秘密联合北方韩复榘和粤方汪精卫等积极倒张。阎锡山的这些活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利用这一机会,恢复了原有势力。  相似文献   

19.
1917年9月3日,阎锡山以都督兼山西省长独揽全省军政大权后,开始按照他的治晋方略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整理村范就是这一系列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阎锡山在分析了当时山西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后认为:民国以来,山西商人已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山西省定襄县河边村阎锡山故居,有一座正厅叫“当仁堂”。当年,这里曾发生了历史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