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抗战史上,西安事变具有传奇一般的色彩,它"以突发的姿态出现,同时也以意想不到的结果收场".实际上,西安事变是张学良、蒋介石政治分歧和私人关系双重作用的结果,离开了其中任何一项,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即不可能.关于张、蒋政治分歧的论著很多,作者依据陕西省档案馆藏原始档案、史料、图片,就张、蒋关系对西安事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政治文化观与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蒋介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传统政治文化对张学良和蒋介石不同影响的层面,论述、阐释了张、蒋二人在西安事变中不同的思想、行为及其原因。张学良“以道事君”──“为民请命”的传统政治文化观是其得以发动事变的重要心理因素,而“事君以敬”──“负荆请罪”的传统政治文化观和时代全国精神的结合则是导致他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并送蒋回宁的重要思想因素。相比较而言,蒋介石的君王意识和君臣心理支配下的“威武不屈”──“捍卫人格”的思想和行为,则表现了其思想的保守、阶级立场的顽固和集团私利的狭隘。  相似文献   

3.
4.
一、华山吟诗回老蒋 1936年6月,由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所发动的“两广事变”被蒋介石平息。此后,蒋介石更变本加厉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开始全力以赴地围剿陕北红军。 这时,驻扎在陕甘一带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在同红军作战的接触中,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全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2017,(1)
正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在回忆录里记录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与他的一次谈话内容,从中大抵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事变前的心理状态。保定见蒋,不谈抗战,反而逼我下台,所有前段的热情,不过是诱我上圈套,好逼我下台。这是日、蒋合演的一台把戏而已!有谁较为善良,或者让人有机会稍微喘口气呢?毒害是一样的,如果定要加以区别,那就是蛇比虎更可恨。因此,在保定从他的车厢一出来,我就闷倒在我的床上,号啕大哭,瞬息间我又猛地站起来哈哈大笑,对面前的人说:‘我是吓你们的’,哎呀,真是啼笑皆非!《何梅协定》丧权辱国。何应钦坐镇北平,强制东北军调离华北,蒋能  相似文献   

6.
59年前,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千古功臣张少帅以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为特重,勇于为民请命,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实现中共英明倡导的全民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功昭日月.今特集录在西安事变前后少帅重要爱国言行于下.  相似文献   

7.
宋黎  单文俊 《百年潮》2001,(12):12-14
惊闻张学良将军病逝,不胜哀悼.65年前与张将军那段深切的交往,伴着泪水,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事变是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时局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共产党联蒋抗日,国民党由内战转向抗战,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是由各方面因素促成的,有张学良、杨虎城的作用,有共产党的作用,也有国民党中亲英美派的作用。但张、杨的作用是主要的。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倡导者,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张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前的两个月,张学良把吕正操从东北军六四七团团长任上调到张公馆负责内勤工作。作为现今健在的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亲历者和见证者,吕正操的回忆,让我们重新领略到这一事件的惊心动魄。更令人感动的,是张学良与吕正操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孙果达 《纵横》2010,(4):28-32
在西安事变的研究中,几乎无人注意张学良的私人飞行员。可以说在西安事变前后,每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往往就会出现张学良当时最新型的波音247型飞机,这是西安事变的一大特点。飞机的使用不仅加强了西安与保安之间的联系,更改变了事变中重要人物活动的时空概念,从而使得他们的行踪更为快捷隐蔽,也就使得西安事变更为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1.
在通天岩这如今著名而当年偏僻的南国文物与风景胜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发生过鲜为人知的一件事:蒋介石曾巡游至此,并有意欲将张学良幽禁于此。通天岩,位于赣州市西北郊,距市区约十公里,既是一处避暑胜地,而且山崖间的古代造像与题刻也颇有名。这一带岗峦起伏,林木繁茂,峻峭、多姿的崖壁布满唐宋时期的龛像四百一十尊,及宋代以来的名人题刻一百二十八品,数量之多,可谓江南之冠。其中有些造像脸部曲眉丰颐,体态飘逸,衣褶园细,刀法柔和,风格颇类隋唐之风,堪称成功的艺术杰作;题刻则字体繁富,刻工精致,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2.
阎愈新 《百年潮》2001,(11):66-68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震惊世界,对中国历史以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张授杨担任宜川方面进剿任务.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曾说:“西安事变是蒋介石自己造成的。”这个论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不妨回顾一下1936年秋冬之际,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之间有关抗战与内战的矛盾是怎样发展并转化为对抗与冲突的。  相似文献   

14.
1990年6月1日,台北众多社会知名人士为张学良举行九秩大庆后,台湾地区关于西安事变与张学良研究才获得了自由.尽管此前,出版了李云汉的著作<西安事变始末之研究>(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2年版)和<革命文献>第94、95辑西安事变史料专集,但其研究是一个被官方垄断的禁区,论述均为蒋介石的<蒋委员长对张杨训词>与<西安半月记>的注释而已,决不敢越雷池半步.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与父亲阎宝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西安事变”七十周年。又是张学良将军辞世五周年。使我回顾起张学良将军与父亲阎宝航等参与“西安事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60多年了。60多年前,是谁最先抓获蒋介石的?各类记载均语焉不详。 1985年10月30日,《成都晚报》第二版登载了一篇题为《二十年沉冤得昭雪》的短文,大意是说,张学良贴身侍卫官,曾具体参加西安事变,为促成国共联合抗日立下汗马功劳,解放后分别担任过西安、江  相似文献   

17.
张俊义 《百年潮》2004,(8):60-65
在宋子文的西安事变日记中,并没记录有关释蒋后如何保证张学良、杨虎城人身安全的内容,在这方面,大量有关事变当事人的回忆,都指宋美龄、宋子文兄妹当时确就以后张学良、杨虎城的人身安全作出了口头的保证.对此,张学良后来接受日本NHK记者访问时称,并没有这样的保证,因为他本人人身安全这样的大事,仅凭简单的口头承诺是担保不了的.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2目,西安城内风云突变,毛泽东在窑洞里接到张学良的电报。“蒋介石被扣了”,是战?是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主力红军尚未洗去征尘,即奉命秘密南下,与东北军、西北军结成三位一体的战略态势,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红军主力秘密南下》使你重睹这一恢弘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的发动与和平解决,是国内和国际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对此,学界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而对于张学良、杨虎城爱国思想与西安事变发动及其和平解决的关系问题,尚未见有专文探讨.笔者认为,张、  相似文献   

20.
王梅 《文博》2007,(4):84-87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告别西安,登上飞机,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再没有回到西安。70多年后,陪伴张学良晚年生活的轮椅等遗物从夏威夷护送回到张学良在西安的旧居——西安事变纪念馆永久收藏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