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华罗庚和闻一多,一位是数学家,一位是诗人、学者,似乎不搭边。然而在抗战时期,两人同在西南联大当教授,同住一个屋檐下,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抗战前,年轻的华罗庚因数学家、名教授熊庆来的推荐,得以在清华大学工作和学习,由此认识了在清华执教的闻一多。他读过闻一多把黑暗的  相似文献   

2.
谢泳 《文史精华》2001,(6):9-17
1946年 7月 15日,闻一多在昆明西仓坡住所附近被暗杀,时年不到48岁。 闻一多参加民盟后,对民主运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被暗杀之前,昆明发生的几乎所有民主运动中,闻一多都是主要参加者。闻一多对于民主运动的理解,和我们后来评价他时所强调的那些东西并不完全一致,许多同时代在政治上认可闻一多的人所写的回忆录,对于闻一多的评价也是不完整的。他们的那些评价,现在看来并没有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闻一多。在他们笔下,我们只看见了一个政治性的闻一多,而没有看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闻一多。因为有一句“我们要写朱自…  相似文献   

3.
《神州》2006,(Z1)
1933年“七七事变”的炮声摧毁了闻一多清静的学者生活。闻一多随清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政府决定三校继续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与几位教授一起随学生步行团,长途跋涉三千里,步行至昆明。刚到昆明的闻一多一心研究《诗经  相似文献   

4.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1,(36):30-30
工人没把房屋号数认清,拆错了。——昆明市民张清一家在国庆假期到外地旅游度假,不料房子却被拆了。对此,莲华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吕主任这样轻松回应道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爱国心切的华罗庚谢绝好友挽留,从英国剑桥大学毅然回国,1938年到达已搬迁到昆明的西南联大。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他在这里度过了近8年的时光。发表20多篇论文,完成两部数学史上的经典专著,在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研究上开辟新的领域,培养了王湘浩、钟开莱、王宪钟、朱德祥等几十位新中国院士或著名学者,并和闻一多、俞大维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偶读金坛作家陈书明所撰《缅怀革命先贤钱闻》一文(载《钟山风雨》2015年第4期),其中述及家父钱闻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主要是联系部分民主党派人士和上层知识分子,曾做过吴晗、闻一多、华罗庚等人的工作,是组织上委派的华罗庚的主要联系人",不由联想起二十多年前出版的人物传记《华罗庚》(王元著,1994  相似文献   

7.
闻黎明 《百年潮》2003,(8):64-66
读到《北京青年报》3月26日风俗地理版刊登的关于张之洞的私宅,当时就想到这可能就是祖母住过的地方,只是不敢肯定。5月7日,该报又刊登了王合佳的《张之洞府邸住过冯友兰》,文中说“抗战结束后,闻一多先生的夫人高孝真也曾在这里居住”。这段话,证明我的推测没有错。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家搬到南锣鼓巷的帽儿胡同9号(即《北京青年报》3月26日文中提到的“可园”)。帽儿胡同西口,就是鼓楼前的后门桥,桥的西南侧是白米斜街。祖母在世时,不止一次地说到白米斜街的院落,可见她对这里印象极深。1946年7月15日,祖父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祖父殉难时,祖母因过分紧张和悲  相似文献   

8.
古岳 《中国土族》2011,(4):14-21
我去看望一个老人。而这个老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2011年11月1日下午,当我走进他曾经住过的那套房子时,并没有看到这个老人,但我仿佛看到了他的影子。这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应该有110平方米以上。有两间小房间里各支着三张床,都十分破旧,几乎所有的木床都曾反复修补,有几张木床的腿断了,就钉了两块小  相似文献   

9.
“水静,这几天你把东西收拾一下,我们得搬搬家了。” 尚奎对我说,“要抓紧时间,国庆节前一定要把房子腾出来。” “好好的搬什么家嘛。”我说,“要搬,等秋凉以后再搬也下迟呀。” “朱老总要在南昌住一段时间,我想,住我们这幢房子比较合适。”他解释说。 听说是腾给朱老总住,我立时就高兴起来。要知道,对这位名震中外的总司令,我还不曾见过哩。 朱老总是解放后最早来南昌的中央领导人。当时,滨江招待所还没有修缮好,江西宾馆也还没有动工,的确很难找到一幢适合他住的房子。我们住的原是曾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公馆,房子一般,只是院子…  相似文献   

10.
1946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相继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史称"李闻血案".血案发生后,国内外舆论都极为关注,各方关于案件的报道连篇累牍,围绕查清案件真相,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战".  相似文献   

11.
一远古时候,傣家人是没有房子住的。那时候,大树和山洞就是傣家人的住房。后来,有一个叫叭牙桑目氐的人学会了建盖房子,从那以后傣家人才开始住上房子。这是一种高脚楼房,楼下的柱脚有六尺高,楼上的房子比柱脚高五尺。因为这种房子是叭牙桑目氐教给大家盖的,所以大家都称它为恨叭牙桑目氐。叭牙桑目氐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傣族汉子。有一次老天下雨了,他看见一片片簸箕般大小的大麻芋叶挡住了雨点,雨水没有直接落在地下。于是,他  相似文献   

12.
一、黄负生的家 武昌粮道街的莺坊巷是条普通的小巷,在顶头22号,住着一户黄姓人家。他家里却是出奇地热闹和充满了温馨。房子是板皮屋子的结构,用报纸一裱,虽简陋却也干净。在中华大学任教的负生,在这简陋的房子里住了好几年了。前后共有二间房,一间是负生的母亲住着。一间住着负生和他的妻子王纯素和刚生下的儿子黄毛毛(即著名作家黄钢)。  相似文献   

13.
点滴忆汉俊     
《百年潮》1999,(3)
汉俊是我先生李书城的胞弟1920年,我从家乡松江到上海念书,由父亲的朋友介绍我寄居在书城、汉俊的家里。那里是一所上海人称作三楼三底的房子,坐落在法租界三益里。当时黄兴的遗孀徐宗汉住在贝勒路的一处房子,请了一位湖南老先生  相似文献   

14.
姑娘的命运     
从前,有老两口,只养了一个独生女。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伶俐聪明,老两口非常疼爱她,老为女儿今后的命运发愁。有一天,一个算命先生到他们村里给人算命,两夫妇也给女儿去算命。算命先生掐掐指头,说:“你们这姑娘样子长得倒不错,可是她的命是穷命,嫁也只能嫁给最穷的一家。”姑娘长大以后,老两口就按照算命先生说的,把她嫁给了村里最穷的一家。姑娘到穷人家里以后,勤恳劳动,精打细算,渐渐地,不仅家里的日子好过了,而且还积攒了些钱,准备买间房子。正好隔壁一家富人有一院房子,他们嫌房子的风水不好,经常有两条怪牛在里面作乱,所以准备把这院房子卖掉。姑娘不相信这些,只用了  相似文献   

15.
若提起拉萨的黄房子,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一定是八廓街玛吉阿米美丽的传说。但在布达拉宫东侧也有一座称为“玛尼拉康”的黄房子,在黄房子的对面有一家来自青海三姐妹经营的酥油店,她们通过自己的勤劳与善良演绎着当代拉萨黄房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1951年1月2O日,上海《大公报》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经依法审判后,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该报同时刊登了王子民  相似文献   

17.
一、事情的缘起1946年6月下旬,国共内战全面爆发,针对昆明流传的民盟勾结地方势力在地方搞暗杀、夺权的谣言,6月26日,民盟云南省支部在昆明商务酒店由民盟中央常务委员潘光旦和民盟中央委员、云南支部主任委员楚图南领衔举行招待会,招待云南政界和军界人物,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和闻一多在会上介绍了民盟反对内战,实现国内和平的政治主张,并公开了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成员的名单;28日潘光旦、楚图南、李公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恩格尔指数”来自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他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越贫穷,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在战火纷飞的昆明,西南联大的学生老师,物质生活十分清贫,平日“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时候也不得不搞点兼职:刻图章的刻图章(闻一多),卖茶叶的卖茶叶(罗隆基),而他们搞兼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吃!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4,(7)
在莫斯科的萨特沃——库特林斯克大街上有一所不大的房子,是契诃夫从一八八六年秋天起曾经住过四年的地方。在这所屋内,契诃夫写成了小说"草原"和剧本"伊  相似文献   

20.
谈滨若 《炎黄春秋》2006,(11):55-57
2006年7月,是闻一多、李公朴烈士殉难60周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在缅怀先烈崇高精神的同时,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昆明,当年,在艰苦的条件下,有一位与我们并肩战斗的老战友,他就是尚钺同志,虽然时间已过去60多年,但他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舍生忘死的情景,尤历历如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