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是重庆地区纂修方志的重要阶段,虽大多散佚仅有5部留存,但却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对此整理与研究,不但可以扩充巴渝古代史与文化研究的史料基础,还可以补史、证史,有利于地方人物、史事与艺文之搜集,有利于当代区域文化的发展。但目前学界对明代重庆地区所纂方志综合研究方面比较欠缺,成果很少,且论说不一。因此,明代重庆地区所纂方志的整理与研究亟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祁朝丽 《沧桑》2010,(1):94-95
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当中对明代方志给予了肯定和嘉许。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四库馆臣肯定这些方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方志看明代直隶学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田是中国古代附属于学校的土地,明清时期所修方志中存有许多关于明代学田制度的资料。本重点分析了明代直隶学田的设置与管理,指出其发展完善的原因在于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直隶学田土地性质多样,租佃关系相对稳定,其经营活动具有明显的商品经济因素。明代学田制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树立周济贫士的民风,并奠定了清代学田制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方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史料。方志这种特殊的图书表达体裁形式,其图的绘制水平,图的应用范围及其图学思想,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图学的技术水平提供了实物例证。明代方志中的用图十分齐备,有关图表在方志中的作用的论述,其见解亦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5.
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当中对明代方志给予了肯定和嘉许。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四库馆臣肯定这些方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清时期对明代方志的著录与评价;二是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的研究。明清时期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体现在目录学分类与著录上。主要有官方和私家两方面,其中私家书目类型分为导读、版本、登记考证3类。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式概述,从旅游文化的角度考察明代佛教方志,探讨明代佛教方志的编纂、传播及其史料价值。海外学者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陈桥驿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作为“方志的大用户”,他既善于利用方志,也深入研究方志,几十年来在方志学说和修志实践两个方面,成就卓著,独具特色,不仅对我国的地方志事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影响远及国外,促进了中国地方志的国际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广西传统方志修纂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阶段,修志数量远超此前各代的总和。明代广西的方志修纂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属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中期属于相对低落的阶段,后期属于渐趋活跃的阶段。明代广西方志的空间分布非常不平衡,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明代广西的方志修纂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目的性,是明朝政府镇抚广西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9.
明代地方府州县道官普遍设置于洪武十五年,国初定制,以地方保举-礼部考试-吏部注授的程序选授,以道法修明为标准,至景泰年间偶开纳米授职之例,到成化朝,纳米授职在时间、空间上广泛开展,地方道官成为开放性职位,孝宗朝稍稍收敛后,在武宗朝以后成为选授的主流方式,地方道官的选授生态因而被破坏,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了整个道官体系。  相似文献   

10.
求真务实的精神贯穿于魏桥的修志实践和方志学说,主要体现在注重实干、尊重实际、探求规律、遵循规律、解放思想、力求创新等方面,它既是魏桥作为方志名家的显著特征,也是在这种修志实践和方志学说引领下的浙江地方志事业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张颖 《陇右文博》2003,(1):81-86
十九世纪末,正当国难当头之际,维新志士谭嗣同在兰州登高望远,赋诗云:……苍梧有泪断碑愁,惊心梁园风流尽,欲把兴亡数到头”。这几句怀古思今,借明肃王旧事来感慨时事。其中“断碑”“梁园”均与被称为“通省名寺观冠冕”的金天观有关。  相似文献   

12.
周慧 《中国地方志》2012,(3):35-39,4
方志文化从来都是小众文化,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传播和利用极为有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方志界内外都提出了方志文化大众化的问题,并开始了方志文化由传统的小众化向当代的大众化转变的探索与实践。在党和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方志界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将方志文化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方志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推动方志文化的科学发展,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大众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存在于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却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文章从地方志的特点、学科的特性分析其难度。虽有难度,但地方志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此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文章引用有关“方志学科的构想”,展示方志同仁对方志学科建设的趋同认识,提出“建立一个学科的标志是什么”,比较目前地方志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困难。文章从方志学科与方志学系的关系,指出学科建设与学系建设同时进行,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并可以加快方志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地方官绅面对王朝推行正祀礼仪的形势,不时对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进行改造。广东金花夫人作为民间信仰的神祇,尽管起源可能较早,但明成化年间广东官绅的型塑是其传播的重要阶段。之后,对其禁毁的声音与行动不时出现,广东仕宦及绅民顺应时势需要,不断给金花夫人信仰添加正统化的元素,使其信仰在民间社会得以持续不衰。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方志地图编绘意向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学史和地图学史的研究中,一般关注于古代地图的科学技术价值,而较少讨论其思想史意义,尤其较少讨论方志地图的思想史意义。因此,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中突出地强调了舆图的政治功能,但是对舆图所具有的政治功能的认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外对区域地理景观自身的关注,反映了新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变革萌芽的知识兴趣。这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般的地理学观念与知识系统,同时表现出方志地图在地理学史和地理学思想史中所可能具有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明代南直隶方志的编修为例, 从三个方面谈了明代方志的编修组织: 修志人员的构成、修志人员的职责和分工以及修志制度与经费。  相似文献   

17.
在首轮方志编修中,方言入志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限于各方面条件,其中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以河西地区各市县方言志为例,考察其在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第二轮修志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类学家华琛针对中国民间文化提出神明"标准化"与仪式"正统行为"的概念,苏堂栋等人对华琛概念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科大卫、刘志伟提出"正统化"这一延展性概念,上述研究为思考"中国文化的一统与多元何以达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与旅游及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湘湖是萧山人民的母亲湖。在湘湖旅游文化的开发中,地方政府可根据萧山旧志、新志的记载,复建消失景观,彰显湘湖景区的文化底蕴;演绎历史情境,激活湘湖景点的文化氛围;开发名土特产,强化湘湖旅游商品的文化特色;打造精品线路,提升旅游产品文化档次;展示民风民俗,诠释湘湖旅游节庆文化渊源;融入古籍典故,丰富导游词文化内涵。这也是修志为用、服务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方志不仅是文事之书,也是武备之书。方志与军事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对方志的军事价值、作用以及军事层面的著述情况等都有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