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贽《藏书》是一部优秀的史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其价值不仅脱胎于李贽所处的时代,也源于李贽对前人既有成果的吸收借鉴,其中明中期学者唐顺之学术思想的影响最明显。《藏书》无论在内容、体例还是在思想上,都印有唐顺之《左编》的印记。但在对四书五经、春秋笔法、道统论等诸方面态度上,又表现出与《左编》一定的差异。考之李贽和唐顺之同为王学后学的思想背景,盖两部作品所体现的是涵泳于王学内部不同派别之下的编纂旨趣。李贽《藏书》与唐顺之《左编》之间的联系及差异,体现了明代中期史学思想的内在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2.
周怀宇 《古籍研究》2001,129(1):22-24
司马迁《史记》第129卷《货殖列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工商经济通史,也是古代工商经济史中珍贵的名。全只有4801字(未计标点符号)左右。但字清新流畅,不仅成功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工商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概貌,而且收入了历代工商活动及社会经济的各种信息,巧妙地处理了大信息量和字简约之间的关系。这在编纂学上创造了一个奇迹。特别是组织材料、谋篇构造上显示了高超的编纂艺术,也是历史编纂学的一项成就。卒读百遍,细细咀嚼,对其编纂思路和艺术手法试作以下四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志刚 《史学集刊》2008,3(2):81-86
<魏书>十志自觉继承和发展了汉晋以来的典志撰述传统,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了北朝社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其中<食货志>、<官氏志>和<释老志>的编纂尤其显示了北朝史家不同凡响的史识、史才和创新精神,从而再一次强化和丰富了中国史学重视典志撰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方志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我国方志之学萌发于唐宋,集大成于清,民国时期又有重大发展,产生了一批名的方志学家。到了当代,随着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高潮的兴起,原有的理论己不能适应需要,客观形势提出了构建新的方志学理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一大批专家学投入探索,理论工作蓬勃开展,论有如雨后春笋,竞相问世。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当今之世,不但是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盛世,同时也是新方志学理论探讨、研究和构建的盛世。  相似文献   

5.
《尧典》作为《尚书》历史的开篇,标榜尧舜禅让之盛事,在儒家政治伦理学和历史编纂学中具有开宗明义的地位,是儒家思想的奠基石。但此篇虽属《虞书》,却并非唐虞历史之实录,而是战国时期儒家知识分子综合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神话"创世纪"。顾颉刚早已指出了《尧典》中材料的神话来源,从比较神话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尧典》文本构成和情节结构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其神话意蕴。  相似文献   

6.
邵晋涵在历史编纂学理论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晋涵强调史家著述宗旨。从学术传承关系上阐明史书宗旨,发掘史家的编纂思想;强调私人修史具有别识心裁。邵晋涵的见解,包括他的直笔论和对书法义例的看法,都贯穿到他的修史实践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7.
历史分期的概念与历史编纂学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编纂学中对历史的分期有自然的或技术性的分期与理论性的分期两种。中国和西方传统时代的历史学家都不注重运用历史的理论分期来编纂历史。对理论化的历史分期的热情是启蒙时代以来社会、自然和历史观念变化所激发起来的,对于中国历史学家说来是外来的。凡理论化的历史分期,其理论的根据都远远超出历史学之外,所以对于历史编纂学来说是无法从理论角度判断的,而只能从其对历史编纂学的实际产生怎样的作用来判断。任何理论模式都具有主观性。所以理论性的历史分期对于历史编纂学说来是假说、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年》与《左传》相关内容的比对,《左传》的编纂者对所据史料应当运用了如下两种编纂方式:在组织层面,重组材料,随经隶事,比年排列,通过割裂、整合等方式将史料重组以安排到《春秋》的叙事框架中去;在文本层面,援经造传,根据《春秋》经文内容与规则对原始材料进行补充、改造,模仿《春秋》经文,以追求与《春秋》价值观的同一。如果对《系年》各章与《左传》之间文本进行全面详细的比对,可以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整体的单线的承继关系。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在《左传》与《系年》文本形成的时期,当时社会上应流传有大量的、不见于今日的历史记述。《左传》与《系年》文本的形成正是这些历史记述在不同时空维度下流转的结果,同时它们文本本身也可能成为了传播链上的一环。因此,《左传》与《系年》间的关系更类似于今天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9.
<正> 韩章训研究员继理论专著《普通方志学》、《方志学基础教程》之后,又有一部新著《方志编纂学基础教程》由方志出版社于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记述人物的成就有诸多方面,其中"成功地刻画特定历史环境的人物形象"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大力阐释。《伍子胥列传》、《魏公子列传》、《袁盎晁错列传》等名篇,不仅展现了这些人物生动感人的性格、神采,而且深刻地反映出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的特点,因而为我们提供了撰写历史人物传记的成功典范。我们要认真借鉴《史记》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对传统史学精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探求在当今历史书写中如何做到既能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活动、性格、气质,又能凸显其所处的时代特点,从而有效地克服历史著作平淡乏味的缺陷,使我们撰写的史书更能受到大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文献学领域成就显著 ,受南宋理学思潮的影响和南宋灭亡这一现实因素的刺激 ,对于历史与社会也有诸多颇具价值的认识。这在他的《困学纪闻》一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书中王应麟寓议论于考证 ,对于人事、天命与历史变动的关系 ,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以及教化、风俗与王朝盛衰的关系等三个方面 ,阐发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清代藏族历史编纂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某些史书编纂旨趣出现了新变化,人物传记与教法史作为藏族最主要的体裁,其编纂理论与方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各史书将弘扬佛教与考证历史较好地统一起来。这些都体现出清代藏族史学家高超的编纂能力。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贰)所载《系年》,主要记录春秋至战国早期晋、楚两国的霸业发展史。从体例看,各章皆具因事成篇的特点,应是一部具有纪事本末体性质的早期史著。从谋篇布局看,其全篇可分作3个部分,第1章总揽全局,归纳兴衰的根本原因,高屋建瓴;第2至5章铺叙重要诸侯国简史,展现霸业发展的基本背景与形势,开局宏大;第6至23章以晋、楚迭为中心,叙述霸业全过程,内容完整。《系年》是战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开始形成的日本现代历史编纂学是模仿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学建构的,但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深厚的历史哲学基础,在思维层面对历史编纂学构成重要影响的是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尝试梳理,可见有亚洲主义、东洋史观、皇国史观、现代化论、自由主义历史观等前后贯通,皆对日本历史编纂学产生重要影响,其程度足以提示对日本现代历史学在亚洲各国处于"领先"地位说以及日本实证主义历史学所能实践的客观性程度重新考量。亚洲现代历史编纂学皆在西方殖民主义东来大背景下以对本民族和国家的重新体认与重塑作为核心关照而展开。日本历史编纂学推演中的特殊张力,在于其在发展早期融入建立日本殖民帝国的语境之中,后来又在重述殖民帝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关系之间纠结,其对亚洲邻国历史叙述的基调和方式,也应在这一视角下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成功编纂志书的实践,论述了档案编研的意义和抓住时机、主动做好编纂工作的必要性,进而阐明了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条件、保证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成功编纂志书的实践,论述了档案编研的意义和抓住时机、主动做好编纂工作的必要性,进而阐明了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条件、保证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维以其巨著《建城以来史》奠定了他在古罗马史学中的卓越地位。他秉承西塞罗的史观,在记述罗马自建城以来历史的过程中,既强调历史内容的真实可信,又措意于叙事形式的优美动人,历史的真实性与叙事的艺术性成为他历史编纂观的一体两面。李维以精妙的修辞手法具体再现罗马历史时,虽以史料为依据,但有时却为增强戏剧化效果不免夸大其词,偏离了他所追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吴郡地域总集编纂历史悠久。清道光年间,《吴郡文编》秉持"既博既精"的选文原则,一方面在宋郑虎臣《吴都文粹》、明钱《吴都文粹续集》、清吴伟业《吴郡文献》选文基础上广搜博取,增补数千文章,另一方面又严格按照选文是否关切"乡邦利病、名贤事迹"的内容标准,筛选地域文献,彰显重内容故实、忌浮华空洞的选文特点。《吴郡文编》沿用宋代地域总集仿效地方志类目体例编排作品的分类意识,参照康熙《苏州府志》体例,初次分类取事类编,再次分类各以县属,建立起类目明晰、层次有序的分类结构。在地域文化的视野下,《吴郡文编》将吴郡地域总集分类的地方志化传统承继下来并发扬光大,其编纂分类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点评《续志编纂要览》(以下简称《要览》),高度评价了广州市修志工作的务实作风。《要览》全面展示了广州市的修志宏图,反映了广州方志界强烈的精品意识,体现了广州市方志办20余年修志的丰硕成果。《要览》确是一部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好书。  相似文献   

20.
《皇朝经世文编》中保存了诏书、奏议、报章等大量珍贵资料,载文作者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政治文化特征,他们主要来在江南地区,就其社会阶层而言主要以科举出身的士人和官员为主。书中体现了作者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黜虚崇实的务实思想,兴利除弊的革新精神,明辨公私的政治立场,当然也有其消极方面,譬如其中包含的鄙薄西学的保守观念,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