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文辉  杨弋 《风景名胜》2021,(8):0169-0170
针对编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面临的形势及机遇进行简单论述,以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年度指标。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与具体工作密切融合,为规划编制奠定了工作基础,指明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冯松 《风景名胜》2021,(1):0156-0156
在城市不断增加人员数目的同时,开始逐渐膨胀城市规模,恶化周边环境。破坏环境的直观表现形式为全球气候变暖,促使人们开始了解到保护环境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方法包括园林绿化建设,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需通过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维持实际关联。本文主要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园林绿化的相关性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林世华 《神州》2013,(31):268-268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传播生态文化的作用。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我国应加强森林资源建设开发,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完善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推动林业生态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对郫县红光镇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提高郫县红光镇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郫县红光镇地区内包括政府机构人员、公司职员、服务行业人员、师生、农民工、退休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等在内的几大部分人群,年龄从 18 岁到 60 岁的不同层次学历的群体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郫县红光镇不同群体的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闻关注度一般,各群体对郫县红光镇生态环境的认识在学历和行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本文就是以此为目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丁欣翠 《丝绸之路》2013,(2):109-110
本文以甘南州夏河县的桑科草原为例,深入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指导,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桑科草原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维新 《攀登》2000,(2):11-1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方面,这是由西部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所决定的。从青海所处自然位置及其在全国生态环境中的地位看,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要加快青海生态大省建设,落实生态建设规划,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突出江河源头治理,加快植被恢复。同时制定措施,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潘恺 《神州》2012,(5):173-173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它进行研究。相比别的学科领域,艺术界的反应却有些迟缓,版画创作方面关于生态环境的相关创作较为缺乏,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的创作题材无疑应成为我们版画工作者深入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快青海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本太 《攀登》2010,29(1):6-13
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草地生态保护相协调,既减轻草场压力又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分析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指出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根源在于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并结合正在开展的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了青海省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背景下,为加强环保管理、优化环境质量,我国尤其注重工业污染源排放监管工作,退出覆盖全部污染源企业的排放许可制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排污许可制的推进思路,然后针对该项制度与环保税的协同困境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大数据平台机制不顺畅、监管职能衔接度较低、与税务部门相脱节等方面.最后提出二者有机协同的措施,力求通过借助大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不断恶化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和环境资源观,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人类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建立一个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发展关系。本文以西塘环境开发与保护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西塘环保与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一、引言在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的不断恶化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重新审视传统的  相似文献   

12.
贾胜利 《沧桑》2009,(2):49-5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政治报告.这说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以及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这是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决策和战略举措。生态林业是极具多重生态意义、社会效益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生态文明和生态林业建设在本质、目标和任务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昔阳”建设的重中之重和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也是把昔阳建设成为全省园林生态城市和造林绿化先进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张笑扬  龙玲玲 《攀登》2012,(2):105-110
面对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袭扰,我们必须以全球性视野解蔽自然灾害与生态危机多发的深层原因,而不能局限于“控制自然”与自然的“报复”、“人的解放”与生态的“裂缝”等抽象价值的争论中,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分析自然规律、生态辩证法和“自然—人”的内在关联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积极变革,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也日趋严重,这引起了人类的普遍关注和忧虑。于是有识之士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认真分析儒家文化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力求建立一个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沈秀丽  李清源 《攀登》2009,28(1):91-94
本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互助县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促进民俗文化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桑才让 《攀登》2011,30(6):15-20
文化适应性是移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不适应的客观必然性以及表现,提出了文化适应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贵阳文史》2010,(4):20-21
<正>作为贵阳市下辖的唯一一个县级市,清镇市既是贵阳上百万市民的两口"水缸"所在地,也是贵阳市气源、电源和工业重地,地位非常特殊,所面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也就显得非常突出。"贵阳市把生态文明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总定位、总目标、总抓手后,清镇市就将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思考一切问题、谋划一切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走出了一条法制化、常态化、具体化的路子。"清镇市委书记杨明晋说。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衡阳县农村教育工作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坚持“三教”并举、深化教育改革等举措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璇 《人文地理》2008,23(6):113-117
中国的生态旅游当前仍处在市场培养和自身建设薄弱的阶段,只有依靠严格自律的真正生态旅游者,才能避免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恶化。目前对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含混不清,大多扩大了生态旅游者的内涵,有悖生态旅游者的本质特征。本文从对生态旅游者的研究出发,找寻中国生态脆弱区发展生态旅游最适合的人群。在文献分析、二手调查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背包旅游者和生态旅游者的动机和行为,论证了两者的高度契合,推导出背包旅游者应当是中国当前脆弱生态旅游区的先遣军。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不是政治口号,而将成为我国小康社会的真实写真。"生态文明"所倡导的"文明"和"美丽中国"所包涵的"美丽元素"将成为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依赖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联系,象形地指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我国旅游的"基因库"、"发动机"等;同时也论证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在我国建设旅游大国过程中的可行条件,最后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如何给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