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涛 《中国钱币》2009,(4):18-24
废两改元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行的一次重大的币制改革。关于废两改元的缘起、准备、成功原因及其意义等问题,学术界已有较多研究成果。然而关于废两改元的实施经过,则多论述简略,语焉不详,似乎废两改元在国民政府一纸命令颁行后即大功告成。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档案史料的爬梳,对废两改元的实施经过加以考察探析,以加深对这次币制改革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正值日本扩大侵华战争的前夕,国民政府对币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全国实行法币政策、推动法币。这一改革对日后爆发的抗日战争关系甚大,“法币”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一、国民政府推动法币改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面对日本扩大侵略的形势,国民政府加快了币制改革的步伐。先是1933年4月6日,快刀斩乱麻地宣布实行“废两改元”。“废两改元”的成功,实现了在全国通行形状、重量和成色划一的银元,大大简化了货币种类,改善了通货市场的紊乱状况,这既有利于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3.
实行“废两改元”政策是国民党政府为了改变国内市场“两元”并用混乱局面而进行的一项重要金融改革。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在上海主持讨论与布置“废两改元”工作,引起上海各业,尤其是金融业的特别关注。次年3月起,“废两改元”正式在上海实行,而后苏州等地亦相继实行。这一政策实施后,国内币制得以统一,中央政府掌握了国内货币铸造发行权,对促进当时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为四大家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本组史料选自我馆所藏吴县商会档案,反映了“废两改元”政策在沪、苏两地实施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两次重要的币制改革,第一次废两改元,确立了银本位制;第二次是以管理通货制度取代了银元本位制,建立了法币体系,实现了中国币制近代化的重要一步.中国的这两次币制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稳定了社会发展,对实现中国金融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促使国民党政府进行...  相似文献   

5.
钱屿 《中国钱币》2010,(3):34-42
一、厂条的设想与铸行 厂条的铸行起于历史悠久的废两改元运动。1914年2月颁布的《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本位,从理论上统一了中国的币制,原则上规定了废两改元。但在实际上,错综复杂的银两仍与银元并存,形成多种弊端。  相似文献   

6.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实行“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使法币成为全国的统一通货。法币改革规定: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个人或企业存有的银本位币或其他银类.限3个月内兑换成法币,实行白银国有。法币发行权的集中,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信用的增强。废除银本位制,将白银收归国有.既防止了白银外流,又稳定了法币汇价。在抗日战争中,它对维持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抵御日寇的疯狂侵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辽宁纸币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 2 0世纪之初到 2 0年代中期 ,是中国社会由封建清王朝转变为民国“共和”的紊乱时期。这一时期 ,也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极为紊乱的纸币发行时期。民国初年 ,袁世凯统治下的北京政府曾经设想统管起全国的货币(纸币 )发行。 1 91 2年 1 2月 ,北京政府曾赋予中国银行发行银行券的特权 ,并明令在未进行币制改革以前 ,中国银行券流通全国 ;同年 ,北京政府设立币制委员会 ,从 1 91 2年 1 0月 1 8日到 1 2月 1 7日短短两个月中 ,该委员会开会 2 3次讨论和改革“币制”问题 ,并于 1 91 4年 2月 8日公示了《国币条例》① 。这些 ,都表明北京政府…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币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继“废两改元”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要货币政策 ,同时也是我国货币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对于我国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四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其法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作用与影响等分别进行考察和分析 ,并求教于学界同仁。一、法币政策的实施背景1 93 3年春 ,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 ,确立了以银元为国币本位单位的新的银本位制 ,然而 ,“废两改元”仅仅是着重解决了银本位制下的货币本位单位问题 ,纸币的发行和流通仍未统一 ,…  相似文献   

9.
王莽币制与其田制并为史家所诟病,所谓“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历来被相提并论,或同等看待为王莽败亡的两大主因。有的甚至认为币制之害,犹过于王田,“致祸速亡,莫甚于此矣”。其次、王莽改变币制的频繁,名目的繁多,法禁的苛酷,历来也为论者所瞩目而纷予解说。大抵不外财政,聚敛(搜括、剥削),复古狂等等。有的  相似文献   

10.
颜松 《新疆钱币》2001,(1):7-11
唐王朝建立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实行“废五铢、铸新钱”的币制改革,一变自汉以来以记重为主的五铢钱制,首以“宝”货之名铸于钱文中,开创了自唐而始的“宝”货制时期。  相似文献   

11.
赵晓明 《南方文物》2009,(3):168-169
西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进行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四铢半两钱,造“白金三品”和“文如其重”的三铢钱。这次币制改革的目的和过程在《汉书。食货志》、《史记·平准书》都有相同的记载,而且对白金三品的形制、币值、材质也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12.
评上海银钱业之间关于废两改元的争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景平 《近代史研究》2001,3(5):113-143
1933年废两改元之前银两制与银元制的并存,是钱庄业得以维系其传统优势与特权的重要原因。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上海银行业便就废两改元问题与钱庄业协商,但后始终持消极态度。1932年上海银行业与钱庄业之间围绕是否实施废两改元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辩.由于银钱业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民政府既定方针的导向,上海银行业取得了优势,得以参与拟订废两改元方案,但这场争辩客观上也为国民政府实施对银行业的统制做了相应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王莽的币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莽的币制改革和他执政后的土地改革、奴婢改革、官制改革、民族改革一样都是充满奇迹般的大胆尝试。王莽是把“子母相权”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第一人。他曾四次改革币制 ,从每次币改内容看 :样式翻新 ,形态奇妙 ,币容繁多 ,变化异常 ,真可谓五花八门 ,绚丽多姿。这也能看出他进行币制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他试图通过多次变换币制来寻找出路 ,挽救岌岌可危的西汉王朝。王莽的第一次币制改革于居摄二年 (公元 7年 )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为依据 ,兴大钱 ,创“一刀平五千”、“刀五百”替代刀币 ,制“大泉五十”补于“五铢”。此时以“大泉五十…  相似文献   

14.
精琪的币制改革方案与晚清币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凡真 《近代史研究》2005,17(3):117-143
1904年美国“会议货币专使”精琪向清政府提出币制改革方案,主张导入金汇兑本位制。在银价暴跌带来的严重财政危机之下,清政府存在接受精琪方案的客观“诱因”,但由于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反对,清政府最终废弃了这一方案。究其原因,除了反对精琪方案中所含的一些帝国主义成分的民族主义因素以外,“货币发行地方化”这一历史现象也值得重视。对各省督抚们来说,独立的货币发行是主要的财源之一,币制的改革势必会影响其收入。实际上,此前他们已数次“抵制”清政府推进的币制改革,他们是清朝币制改革的巨大障碍之一。另外,在地方行政和财政运营中已经成为习惯的“陋规”,也是币制改革的一大障碍,是更深层的“抵抗”力。精琪对在中国实行币制改革所要面对的“抵抗”做了过低的估计,这是其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5.
北洋军阀统治初,财政总长熊希龄拟进行币制改革,据上海《时事汇报》第1号(1913年12月)载文云:“改革币制之议,创于前清,及熊氏入阁,以理财为己任,而外人又以此为裁厘加税之前提,于是改革之机乃渐熟,确立如下计划:(一)各省增设国家银行支店,以计货币的流通;(二)收回各省滥发纸币,以图货币之划一;(三)新纸币发行准备金,以币制借款充之;(四)派员调查各省纸币及银、铜币;(五)币制改革之实施,由明年一月着手。大纲既定,而其进行乃有可言矣”。  相似文献   

16.
民国政府在1912年设立了币制委员会,研究币制改革。民国三年(1914年)3月6日的《币制局简章》规定设置币制局,12月27日裁撤。民国七年(1918年)8月10日公布《币制局官制》复设币制局,直属国务院。币制局的职权包括监督全国造币厂,监督中国和国民银行发行券,监督、整理各省官银钱号,筹办其它关于币制事项。次年4月18日,财政部、币制局会呈大总统文中已经谈到整理币制,先从统一大银元入手,“熔旧铸新既颇著成绩,铸成之新币各省一律通用,其势骎盛”,“从前各厂铸造之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都试图改革中国币制,统一全国的货币制度。1918年始,在日本方面提供"西原借款"的条件下,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出台了《金券条例》,力图通过这笔借款的一部分进行一次币制改革以希在中国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但最终归于失败。长期以来,学界对"西原借款"的研究都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出发,来评价借款对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以及中国政局、社会经济的影响。具体到当时段祺瑞政府的币制改革有何影响则鲜有评述。本文将通过探讨币制改革的背景、过程,日方“西原借款”与此次币制改革的关系.来揭示段祺瑞政府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新疆曾先后进行了三次币制改革,即分别是1938年盛世才统治时期由毛泽民主持、国民党统治时期及新疆即将解放时,这三次币制改革中惟有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其余两次都是成功的,尤其是毛泽民主持的第一次币制改革,其意义是深远的,是“政府在经济建设上的一种伟大收获。  相似文献   

19.
一、“袁大头”的渊源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令江南造币厂归财政部管理,主张把铸币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并着手定币制。不久,袁世凯在中外势力扶植下,迫使孙中山于民国元年四月一日让位,故币制问题未及整顿。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当时的北洋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改革酌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20.
1948年国民党政府面临总崩溃的前夕,于8月实行所谓“币制改革”,收回法币,发行金圆券。在金圆券发行之初,蒋管区各地的物价呈现暂时的“稳定”。但不及两个月,蒋军在东北战场失利,济南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同时金圆券又无限制地发行,致使物价又一天一天飞涨起来。当时作为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