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郑州商城就是商汤所都的亳邑,成乃成皋,戎山就是文献所称的陑山,也即后世的雷首山和中条山。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一带,是夏桀逃亡的“莘之墟”。鸣条位于今夏县西北和安邑镇以北地带。今河南省陕州市是夏王桀所逃的“南巢氏”,又称“焦门”。今山西夏县为中心的晋南地区古称“夏虚”,是夏王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6,(4)
近读有关山西古代的资料,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自古三晋神童多。 “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这一著名的故事已收录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了。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今山西夏县)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据《邵氏见闻录》卷九记载:司马光在儿时曾与一群小孩子玩耍,一个小孩子  相似文献   

3.
舜都蒲坂     
古蒲州城是传说中尧舜建都的地方,它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南隅,普救寺西的黄河岸边。 据有关史料记载,黄帝,尧、舜、禹等古帝王都曾先后生活在这里。据《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中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老城。”阐骃《十三州记》中记载:“蒲坂,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这里所记的传说地,是指今蒲州一带,尧帝时曾在此建过都,后来迁都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尧在蒲州一带建都一事,历史传说中称为尧的旧都。  相似文献   

4.
三晋锐角布中的涅金布当是韩国铸造的法定流通货币。公字布面文中的“公”为地名,其地在今郑韩故城附近;周涅金中的“周”,其地在今洛阳一带;垂字布的“垂”也是地名,在今荥阳附近。锐角布面文的地名都在今河南境内,这类布币当是战国时期韩国的铸币。  相似文献   

5.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中下游,是我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传说的“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均在山西南部,说明晋南是当时华夏民族的活动中心。春秋时的晋国更是一度成为诸侯列国之霸主。汉唐及至明清,山西又是拱卫京师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悠久的历史使得作为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山西地方志,也就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若以魏晋时期的《上党记》为起点,山西地方志的编修工作已延续了1700余年,截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全省共有省、府、州、县、郡、厅及其他各类志书896部,其中明朝及明以前的366…  相似文献   

6.
勿吉地域西南部边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勿吉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南北朝时代的少数民族。勿吉,是肃慎族系继肃慎、挹娄之后的第三个族称,见于史书约一个世纪(475—572年),后转称靺鞨。勿吉族的地域,史有记载,但由于前后史料说法不一,致使中外史家众说纷纭,分歧甚大。如过去,有的学者认为勿吉族的区域“为今吉林省东南地(指旧境,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东地属吉林省——笔者)”,有的说其根据地“以今哈尔滨附近最相当”;或说勿吉中心地在“石头城子”,或说其中心“应在今吉林省之北部(指旧境,同上)。今人论述勿吉地域,一些同志强调勿吉族的主要部分居住在今“吉林市附近”,或说自先秦至南北朝,肃慎族系一直有“吉林一带松花江沿岸”地;而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勿吉族和勿吉是两个概念,勿吉部在今五常县一带。归纳上  相似文献   

7.
河南鹤壁鹿楼古城为赵都中牟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作为三晋之一的赵文化研究,近年来围绕着赵国晚期都城邯郸,作了大量工作。例如赵都邯郸城市布局的勘察、赵王陵的调查以及百家村等赵国墓地的发掘,使人们对赵文化的物质特征有了墓本的认识。但是赵文化的深入研究还有待于对赵国区域内重点遗址的全面勘察和发掘。由史料记载而知,赵国曾五都其城,它们是赵城(今山西汾水中游一带)、耿(今山西汾水下游河津县东南)、晋阳(今山西太原)、以及中牟和邯郸。以上五都涉及晋、豫、冀三省,而其中属于河南的赵都中牟,无论其所处位置及都邑时间,在赵国历史及赵文化研究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赵文化研究由晚期都邑而与前期材料对比的关键所在。 当然由于历史时期即已开始的中牟都城位置的争议始终困扰着人们对赵都中牟重要性的认识。《史记·赵世家》云:“献侯少即位,治中牟。”有关中牟位置有河南、河北两大说,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走进山西     
颜年安 《福建旅游》2004,(10):32-37
金秋时节,桂子飘香,我们泉州旅游推介促销团一行穿太行、过吕梁。“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在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优美歌声的旋律下,我们走进山西,叩响三晋,品味古老的人文积淀、旖旎的山川名胜和丰厚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的“三晋”布币中,有一种最常见的方足平阳布,不仅在当时“三晋”的主要地域今山西省境内大量出土,就是在原“三晋”范围以外亦时有出土,只是数量和山西相比较少。现就山西省为例,略谈有关方足平阳布的一些问题。自从1950年雁北文物勘查团在山西山阴县故驿村古城址发现布币以来,直至1982年,全省约有28个市、县共30余处出土各种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3,(7):74
三晋大地千百年来藉石炭(煤)存量和使用的广泛,一直都窑火炽烈,见于文献记载烧制过窑器的县有30多个,山西无疑是中国古代窑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本书配合"晋善晋美·三晋窑火——中国古代山西陶瓷特展",系统展示山西窑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归姓胡国史中,有不少值得辨析的问题。《史记·楚世家》载:“(楚昭王)二十年,楚灭顿,灭胡。”《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故胡城在豫州郾城县界。”《史记》集解引杜预曰:“汝阴县西北有胡城。”两说迥异。近来,考古学界又提出新的看法,多谓今陕西境内有胡国。而且,对于楚灭之胡的姓氏,也是各说不一,《姓觿》“胡”下引《郡国志》说:“胡国姬姓,灭于楚。”  相似文献   

12.
旧汉口的跑马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代的武汉,曾经先后开办过三家跑马场,即西商跑马场(今解放公园一带)、华商跑马场(今同济医科大学一带)、万国跑马场(今唐家墩附近).与租界一样,跑马场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是西方侵略者和洋行买办娱乐、消遣和寻求刺激的重要场所.跑马场起源于欧洲,属“舶来品”.武汉开埠后.西方侵略者便在这里辟租界,建洋行,还修建洋商波罗馆(俱乐部).但他们并不满足,又继续在租界外侵占土地,修建球场和赛马场,形成了租界外的租界.最先办起的是西商跑马场,它的全称是“汉口西商赛马体育会”.1902年,英国人以贱价从洋行买办、“地皮大王”刘歆生手里购得汉口西北部水荒地800亩,于1905年正式辟为西商跑马场.  相似文献   

13.
正全州青瑶峒的瑶人与舜帝的历史渊源关于舜帝南巡路线,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东晨在《帝舜家族史迹考辨》(载于《虞舜大典》)一文中认为:舜帝"从蒲坂出发,经安邑(山西夏县)南行过黄河,过鸣条(河南封丘东),过宛(今南阳),渡淮河、汉江南行,再经夷陵(今武汉)过江入巴陵(今湖南岳阳),沿湘江南下,至南岳衡山(今湖南衡阳)。之后,再南行至零陵。帝舜又从零陵到各地去巡视"。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夏县城北15公里的中条山下,青龙河畔,有一片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土地——东下冯遗址。这里曾经是4000年前夏代的先民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缔造夏化的地方。自从河南二里头化经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夏化以后,作为我省的夏县东下冯遗址,多年来已被学术界公认为二里头化东下冯类型,从而使我们名正言顺地说,东下冯化类型就是夏化了。  相似文献   

15.
《沧桑》1996,(5)
鲁迅没有到过山西,可以说对于这位世纪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山西于鲁迅先生缘悭一面。但是准确地说,鲁迅曾有一次机会由南向北横穿山西,可惜行程改变,鲁迅只是在山西的南端,曾经短暂地踏在黄河岸边山西的土地上,稍稍领略了山西的风光和风物。  相似文献   

16.
“梅州”名之来历,众说纷纭:有的说:“州本地有梅峰、梅水,即谓以山水得名’’;有的说:“因其地多梅花,并有梅口镇及梅溪,故以梅为名”;有的说:“梅州得名实由于当时本地有‘梅溪’(即今梅江)、‘梅口镇’(即今松口)”有的说:“‘恶溪’改称‘梅溪’、‘敬州’改称‘梅州’,都是取义于‘梅王封地’而来”。还有的说;“当地盛产煤,煤、梅谐音”……  相似文献   

17.
“代北集团”者何 ?人们对此并不熟悉 ,古文献中无这一概念 ,近人著述中也未就此展开论述。樊文礼的博士论文——《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2月版 )首次提出了“代北集团”的概念 ,认为它是唐末时期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部一带地区 (即唐代“代北”地区 )兴起的 ,以沙陀为核心 ,融合昭武九姓胡人、突厥、回鹘、达靼、契、吐谷浑、奚以及汉族等多种民族成分在内的军人政治集团 ,李克用河东割据政权 ,五代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以及北汉小朝廷 ,都是以这个集团为核心和骨干建立的 ,甚至后周和…  相似文献   

18.
彝族先民曾经在漫长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对祖国的大西南有过不少的杰出贡献,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彝族先民使用的“索桥”,尚存延用至今。在西汉的史籍中,多处可见“邓、窄、冉、双’等小国的记载,笔者仅对“窄”地简略叙述。“窄”也写作“稚”,即今四)11汉源及偏西一带,在战国以前和中国内地没有政治上的联系,就楚将庄略巴蜀,黔中达滇池,也未及“窄部”,但是“窄”地可能于先秦时与其毗连的巴蜀商贸有了交往,有巴蜀人从窄地贩买到窄马、牦牛、奴婢等的记载,从而巴蜀人渐增涉足“窄关”,瞩目‘“窄”地。《史记·西南夷列传…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夜郎与巴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的巴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在今天四川东部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进入战国以后,由于楚国的不断压迫,巴人逐渐西迁,最后退至重庆一带。《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或治阆中(今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即足以为证。早期的蜀人,相传活动于今天四川西北岷江上游一带,后来,他们向东南地区迁徙,进入成都平原一带。大约在春秋中晚期,蜀人便以成都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这时的蜀国,“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夜郎见于史籍较巴蜀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具体说: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