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志书专记     
专记是志书的一种体裁,在志书中具有可详述典型、拾遗补缺、增强可读性等作用。可分为记人、记事、记物等三种类型。其写法具有一定的要求:选题要严,挖掘要深,行文要活。其编排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集散结合式等三种方式进行编排。修志工作者应重视志书专记的应用,研究学习专记的写法,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唐西域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三大文化游记。其中前两部又被誉为记录佛学东渐的姊妹篇。《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西去印度求法的记载,而《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则是日本僧人圆仁来大唐求法的旅行日记。前者翻山越岭,征途漫漫,取得真经;后者破风踏浪,历尽艰辛,让佛学东传,修成中日友谊佳话。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概述体裁的形成经历了六个阶段;首轮志书概述体武名称五花八门,应当庄重统一;概述的文风不同于记、志、传,可以使用述而有作的“快笔”和述而有论的“论笔”,注重文采,注重叙事,适当运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同时概述写法上要继承叙故事的史家法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引用中国相关史书,就唐武宗时"会昌佛难"之原因及其经过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供养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的法门寺珍宝群中,由唐僖宗皇帝供养的系列茶具尤为引人注目,探讨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缘源关系也就更有必要了。关于茶的醒脑功能,茶禅一味,以茶辨理的论说比较普遍,记载茶史的诗歌不在少数,本文想探讨的,主要是佛教典籍中的茶供养。一唐代僧人饮茶之风炽盛。唐代日本僧人圆仁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于僧人饮茶情况记载颇多。  相似文献   

6.
<正>县级志书,是处于基层的综合类志书。其比较省、地级志书而言,应该更具结构的整体性。一部志书的整体性如何取决于其对记述对象事物分类标准的统一。"志书的记述,如记叙类文章的写法一样,都要解决"记什么"、"怎么记"这两个问题。志书记什么?志书是记特定区域时限内的自然和社会(相对于自然的广义社会)事物的。由于离开人,以及与人的关系,纯粹的自然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记述自然也是围绕对于人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因此,志书从总体上是记人的。志书怎么记人?具体说,志书  相似文献   

7.
隋唐以后,中日双方僧人、学者和商人往来频繁,其中不少人写过游记、日记或杂记,虽然也涉及到中日两国的事情,但多以个人见闻为主,不能称为中日关系史著作。已知最早的中日关系史专著要首推1466年成书的《善邻国宝记》了。《善邻国宝记》的作者是瑞溪周凤,他是一名僧人,曾参与日本对明朝的外交活动。精通汉学和中日两国的历史,又掌握足利幕  相似文献   

8.
行記是起源於漢魏的一種特殊著述,同時又是一種獨特的文體。漢晉間出現了外國行記、行役記、交聘記三大類别,其淵源各别,寫法各異。唐以後,行記演爲四大流别:外國使臣行記多記域外地理方物、風土人情,文風誇誕;僧人行記謹守晉宋僧人行傳的舊規,采用傳記寫法記人敍事,首尾完整,文風拙樸,充滿宗教神秘色彩;文臣行記文學性最强,内容也最豐富;還有一種綜述體,非作者自作,而是由前人或時人行記改編而成。四種體式長期並存,流傳展衍,至清末民初仍餘脈未斷,成爲中國古代行記最基本的體式。  相似文献   

9.
隋唐以后,中日双方僧人、学者和商人往来频繁,其中不少人写过游记、日记或杂记等,虽然也涉及到中日两国的事情,但多以个人见闻为主,不能称为中日关系史著作.已知最早的中日关系史专著,要首推1466年成书的《善邻国宝记》了.《善邻国宝记》的作者是瑞溪周凤,他虽然是一名僧人,但曾参与日本对明朝的外交活动.他精通汉学和中日两国的历史,又掌握足利幕府的档案,所以他写的《善邻国宝记》可信性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中日关系史专著.  相似文献   

10.
<正>本轮修志在采用志书体式上,大多数同仁主张并实施节下条目体的写法。巴彦县在编纂续志初期,也采用了节下条目体形式来写,但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愈发感觉到节下条目体,有利有弊。其益处是消除"资料拼盘",使记述的事物序列清楚,层次明晰,便于检索和指认;其弊端是断线、缺项、归属不当。所以产生这3种弊端,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记言和记事是先秦史官两种特定的载录方式,并由此形成先秦史籍中最初的两大基本体式——记言体和记事体;记言和记事之职最初分别由史官系统中的内史和大史职掌,而源自《汉书·艺文志》中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乃是一种对史官监察天子言行的修辞性说法,并非周代实有的史官建置.  相似文献   

12.
续志结构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具体构思:基本架构方面,述、记、志、传、录、图、表等组合模式应继承与发展;续志中要适当强化专记、附录及图照的运用;体式方面,宜选用中、大篇体式,以利于增强志书的整体性与科学性;分志的层次安排方面,宜采用条目式结构,在专业志下设类目、条目两个层次,以提高竖写层次,增强著述性。  相似文献   

13.
章节之下条目化,就是志书编纂在析章划节之后进行条目化编写,使条目成为记述实体、成为在章节统领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单个体。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应当加以倡导的志书体式。在志书体式的选择上,就笔者所看到的我国各类志书(包括新编志书和旧志),就基本方式而言,大体有三种:一是时序法,即以时间的演变推移为顺序而安排志书的内容和结构;二是平列法,即把所记述的内容按专题单摆平列。依次一题一记;三是分类分层法,即把所要表述的事物分层分类,使全书形成  相似文献   

14.
章节之下 条目化,就是志 书编纂在析章 划节之后进行 条目化编写,使 条目成为记述 实体、成为在章 节统领下具有 相对独立性的 单个体。笔者 认为,这是一种;应当加以倡导 的志书体式。 在志书体式的选择上,就笔者所看到的我国各类志书(包括新编志书和旧志),就基本方式而言,大体有三种:一是时序法,即以时间的演变推移为顺序而安排志书的内容和结构;二是平列法,即把所记述的内容按专题单摆平列。依次一题一记;三是分类分层法,即把所要表述的事物分层分类,使全书形成横向多门类、竖向多级次的架构。由于志书编纂者各自采取不同…  相似文献   

15.
邓仁有 《沧桑》2012,(1):61-63
日本平安时代的僧人圆仁随遣唐使入唐后,曾在五台山求法,圆仁归国后,向僧众们传授从中国学到的新的佛教知识,还编撰了有关经典、仪轨的注解书籍。圆仁完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它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和唐朝历史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6.
正据唐朝时期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简称《圆仁日记》)记载,大唐开成四年(839)三月二十九日黎明,一艘载着日本国著名僧人圆仁的航船从淮河入海口东出北上,驶进碧波浩渺的黄海中,去探访久负盛名有"世外桃源""海上仙境"之称的海州东海山。船只在颠簸中逶迤前行,风帆在偏南风的吹拂下,一路来到海州水域。船客为了克服海上行船带来的孤寂和晕船,分散注意力,将目光停留在船舷左侧,只见在西部山海相接的地方,一处处临海山、岛呈现在眼前:东陬、  相似文献   

17.
过去,在习惯上将西藏各大寺的僧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学习(闻、思、修)五部大论(般若、中观、释量、戒律和俱舍)的僧人为学经僧,既非学经僧,又非浪荡僧,而专司行茶、端饭等琐事(出家年月不长不短者)跑腿干杂事的为中等僧;另外不完全遵守寺规戒律,懒散好斗,  相似文献   

18.
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中各地共同遵循了一些基本原则。如体例方面的横排纵述 ,写法方面的述而不论 ,内容方面的详今略古 ,遵守地域范围方面的越境不书 ,大事记编写方面的编年体 ,等等。这些原则对统一各地志书的体例、写法 ,保证志书具备方志的特点 ,以及提高志书的质量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近几年 ,特别是在讨论续修方志理论时 ,有人对这些原则提出了不同意见。本文就辩证地看待修志原则问题 ,谈些个人看法。  一、关于横排纵述横排纵述是方志体例最突出的特点。横排是指将所记事物按性质分类 ,横向排列 ,拟订编目 ;纵述是指对每一…  相似文献   

19.
史五一 《新疆地方志》2010,(4):23-24,28
概述是志书主要内容和一方基本情况的概括与阐述。概述要反映一方的全貌,尤其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概述的写法大体则有,定体则无,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给概述的编纂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可根据自己对概述功能、特点、内容及体式的理解,巧妙构思运笔,大胆开拓创新,大可不必拘泥于某一样本。  相似文献   

20.
李元 《文物世界》2010,(6):13-16,8
<正>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六七百年的发展,到了唐代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大量的外来僧人在中国翻译经典,讲解佛教;以玄奘和义净为代表的中国僧人也远赴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