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军旗人大部分是投降、被俘虏、被掠取或主动归附于清朝(后金国)的旧明朝官民及其儿孙,他们成为"归附汉人",在清初通过入旗而"满化"。本文以"归附汉人"中的高级将领及其继承者为考察的重点,认为鲍承先、祖泽润、王世选、蔡士英等,归附后不得不与汉地的妻子儿女分离,而在盛京另行娶妻生子。且在遇有袭替世职时,鲍氏、祖氏、王氏家族,都不选汉地(旧明朝时期)出生之子,而是以"盛京出生"之子袭替,另建新的旗人谱系。这一反映清初"汉人满化"的现象,为以往的研究者所忽略。  相似文献   

2.
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清代国家,应当回归国家存在的政治原理,即国家为了将统治长期维持下去,采取各种办法取得政治合法性,得到人民的认同,并将人民的被动认同转化为主动认同。清朝的治统定位于接续明朝、延续历代皇帝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通过对儒家的文化认同,赢得汉人的好感,换取汉人服从清朝统治,实现国家认同,崇儒重道、移风易俗即其表现;清朝的正统观,特别是历代帝王庙确立的正统观念,其实包含或者说孕育着新的多民族国家观念,也隐含着重新解释大一统的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3.
清代一部分汉人特别是八旗汉军自编入旗籍始就不断满化,他们摒弃汉姓,改从满姓;习国语骑射;改从满俗。经过200多年的演变,这些汉人在民族心态和政治立场上已经心向满人,并自称满族。  相似文献   

4.
朝鲜肃宗二十七年仿照明朝礼制在本国文庙内建成启圣祠,主祀孔父叔梁纥,这是自14世纪末在王京汉阳建成文庙后,朝鲜仅有的一次仿效中国礼制增添文庙祭祀建筑。由此反映出,明清鼎革之后,明朝礼制依然保有对朝鲜的主导性影响。与之形成对比,清朝在雍正年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朝鲜则始终保持启圣祠之称不改。此时中朝宗藩关系依然强固,但是朝鲜启圣祠与清朝崇圣祠的平行存在,透露出朝鲜礼仪文化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体现明清两代中朝关系中的一些差异性。这是观察16至18世纪中朝关系的整体演进趋向时应该注意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5.
早期满族在这里指的是满族共同体形成阶段.努尔哈赤、皇太极活跃时期作为满族主体的女真人。早期满族的婚姻家庭形态已处在一夫一妻制阶段,就此基本形势而言与当时明朝汉人相同。当然,两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不同,婚姻家庭形态处于一夫一妻制的不同阶段.满族这时还保留着旧婚姻形态的残余。这个问题不属本文探讨范围。本文探讨的是与明朝汉人相同的多奏家庭中的媵妾与妒妇。当时的满族不仅贵族与富有者多妻,普通八旗兵丁也多妻。因为多妻的途径比汉人多。战场上抢来的女俘可使为奴可据为妻,他们的职业就是战,也就有更多占有妻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360 年前的甲申即1644 年对北京来说是天翻 , ,地覆的一年这一年李自成率百万农民起义军攻陷 。 ,北京城崇祯皇帝被迫吊死煤山明王朝顷刻倾覆, , 。不过40 多天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 , ,军进攻北京刚刚称帝的李自成匆匆败走凶残野 , , 。蛮的清军为了夺取天下大肆杀掳清朝统治者对汉 , 。人的压迫甚至连男人的发式都要干涉明朝男人都 、 ,留长发清军强令每个汉人都要剃头不剃头就杀, ,头使他们留起满族豚尾式的发辫 北京城经, “ ” ……历了空前劫难…  相似文献   

7.
正某一年在北京呆了半年,有一次乘公交车从西三环路过,听到车里喇叭报站名"公主坟到了",很是奇怪:这里四周都是高楼大厦,哪里有坟?同行者是北京人,似乎对当地的历史比较了解,他告诉我说这个地方在清朝的时候的确埋过一个公主,而且还是汉人公主。清朝是满族建立的,他们的公主应该都是满人,怎么可能有汉人公主?后来查资料还真找到了"公主坟埋了个汉人公主"的说法,只不过后来弄明白那只是个传说。  相似文献   

8.
李伟敏 《考古》2012,(5):65-73,109
北京地区发现的火葬墓属于辽、金、元、明、清等时期,这些火葬墓在构筑材料、形制、葬具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墓主有汉人,也有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火葬墓较为盛行,明朝时期有所减少,至清朝时又有所增加。火葬习俗的变化与不同民族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和统治者对火葬的态度及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者在服饰制度上坚持本民族的传统,建国之初即强令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服,而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又推行了"十从十不从"政策,其中的"男从女不从"一项,保留了汉族女性的传统服装,由此形成了清代女服满、汉两种体系并行共存的局面。满族女子主要穿着上下一体、长可掩足的长袍;汉族女子的装束则基本承袭明制,上身穿衫、袄,下着长裙或裤。虽然形制上各行其道,但满、汉女子服装存在于相同  相似文献   

10.
关羽生前的爵位是最低一级的亭侯,然而身死之后他却步步高升。早在宋朝他就被追封为王,明朝又晋升帝位,清朝时他成为与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到了民国他是儒道释三教、人鬼神三界共同尊奉的关圣大帝……  相似文献   

11.
清朝先世一般认为源出于女真族。对雄居白山黑水,创建大清帝国的努尔哈赤,史料记载说他是明朝镇守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养子”,至今辽东民间还传说他是李总兵的“茶童”。这就是说,努尔哈赤是已经汉化了,或者说汉化较深了。对努尔哈赤的先祖是不是汉人,或女真化的汉人,有人曾提出过怀疑,但论者不多,屈指可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二:一是清之远祖已形成了一个传统的看法,而又没有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论证去否定这种传统的看法,二是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同济堂”中药店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商店之一。它创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西历1888年),至今有11O年了。贵州地处华复边睡、气候不佳,土壤瘠薄;自秦、汉以来,就被汉人视为蛮荒之处、瘴病之区。它的开发比江南晚得多,虽然设省是在5O0年前(明朝永乐11年),但基本上形成现在的区域是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8世纪初叶)之事c据史料记载,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起到民国36年,省内先后发生较大的疫病流行139起;流行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十分惊人。不利的自然环境、十分落后的生产力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致使贵州经…  相似文献   

13.
1634年,察哈尔部林丹汗败亡后,清朝控制了漠南蒙古地区,但是,漠北喀尔喀不顾清朝阻挠,一度恢复了与明朝的贸易关系。明朝收购喀尔喀马匹,补充战马,并试图利用喀尔喀部扼止清军西进。清朝则通过军事威胁和利诱,迫使漠北喀尔喀停止与明朝贸易,转而与清朝通使贸易。清朝以土默特、喀喇沁两部的名义控制明蒙贸易市口,不仅解决了自身经济需求,而且在贸易方面控制了喀尔喀。明朝则默许了清朝的间接贸易,以避免清军侵扰其北部边境。  相似文献   

14.
禾青 《丝绸之路》2012,(11):56-59
来贵州之前,听说贵州的天龙屯堡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房屋街衢、服饰穿戴、风俗习惯等,至今仍保持明朝朱元璋时的老样子,就像明朝留在今天的一块“肥地”,值得一看。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6,(5)
正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清宫服饰的重要收贮地,目前珍藏着一定数量的清朝帝后服装。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研究中,发现清帝御用礼服、吉服之上,多绣有精美的"十二章"纹,它们在排列组合位置上,与明朝"十二章"存在着较大差别。即使是清朝本朝,"十二章"纹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并不相同,如乾隆早期以前"十二章"纹的排序,比较接近于明制,呈两两对称式;而乾隆晚期以后"十二章"纹的排序,则改变为清朝特有的排列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太和门     
故宫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门叫太和门,是随着三大殿头一座大殿——太和殿而命名的。明朝,三大殿初名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朝建都北京之初,改易宫殿名号,皇极改  相似文献   

17.
《小华外史》一书,1 9世纪朝鲜吴庆元父子编撰。“小华”,即“小中华”,指朝鲜王朝。明朝灭亡以后,朝鲜君臣上下多有崇祀明朝之举,同时编修了大量追述和思念明朝的史书。本书就是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中产生,内容是记载朝鲜王朝与明朝的历来关系,而在明朝灭亡以后,则详述朝鲜举国怀思明朝、祭奠明朝皇帝和优礼明朝遗民及其后裔的史实。吴庆元父子用了几乎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把其编成。全书征引史料十分丰富,参考了明、清、朝鲜以及日本的史料1 80余种,几乎每条史料都标明出处,史学方法严谨扎实,学术视野广阔。在思想上大倡尊周思明理念,宣扬尊王攘夷、尊明贬清观念,将清朝视作夷狄。此书之编撰在清朝已经统治二百余年之后,是值得注意的史学现象,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一书认为 ,就海外贸易政策总体发展趋势而言 ,明代是开放的 ,清代是封闭的。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从官方出海贸易政策、海外国家朝贡贸易政策、本国商民出海贸易政策、外国商民来华贸易政策、关税政策等五个方面分析 ,明朝与清朝前期没有本质的差异。清朝前期的许多海外贸易政策不仅直接继承于明朝 ,而且在很多方面比明朝更加务实 ,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19.
广南,宋朝叫特磨道,属邕州羁糜,老百姓习惯喊“幽州”。十三世纪中叶,元朝就在今广南、富宁、广西的西隆、西林一带设广南西道宣抚司;明朝洪武十七年改宣抚司为广南府,辖今广南、富宁两县;清朝沿袭,直到民国二年废府设县,治所都在今广南城内。兴建广南县城,还流传着二个神奇而动人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一般被视为典型的朝贡关系,但在文化心态上,朝鲜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朝鲜把明朝看成中华的化身,把满洲看成夷狄,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因现实政治的需要,朝鲜大肆宣扬明朝的正统,贬斥清朝的正统。朝鲜以宋时烈为代表的性理学家,以朱熹的思想为基准,形成了以尊华攘夷为中心的华夷观作为他们处理与清朝外交关系的准则。他们对于正统论的论述,依从朱熹的思想,且只关心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而不关心其本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这是朝鲜后期儒家性理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