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基、源泉和生态场。只有文化得到了传承,人类的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才能被体现。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文化观或者一种文化立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谢佐 《攀登》2006,25(5):46-49
青海从历史上就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人民在这里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留存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定位与保护好这些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对于发展青海的经济和民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忽视了文化的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文化被遗失。一些文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需要我们保护和发展文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更需要采取正确的办法保护。笔者认为保护遗产可以从空间保护开始。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发展经济忽视文化的发展。在政府得影响下,人民也重视发展经济忽视文化发展。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一心扑在赚钱。却忽视了丰富精神生活。导致一种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有传统文物概念三度空间的物质性,所以社会接受时不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观念层面,都遇到一些障碍,同时也导致了实践领域的混乱。为此,我们用"可以被感官感知"代替"三度空间的物质属性"作为文化遗产的定义要素,以此克服上述的认同问题。由于非物质文化是借助人的现实行动呈现的,我们对其感知必须符合"在地"和"即时"的要求,这使其在博物馆展览中遇到了现场呈现与感知的难题;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展览后,不仅促进了博物馆反映区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使展览触及社会精神与心理层面,而且还对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提出了深度阐释的要求,并由此成为推动博物馆履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使命的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7.
8.
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华盛顿州第一个遗产旅游项目由华盛顿艺术委员会于1995年创立,它以卡带附带说明书的形式出现。华盛顿艺术委员会在制作了7个类似的文化遗产旅游项目之后,在积累了大量相关档案文件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1.本真性和地方感;2.创造性与优秀艺术家;3.挪用;4.多样性和包含;5.经济冲击和利益;6.隐私;7.跟上新技术的步伐。美国公共民俗学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相当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林华 《神州民俗》2009,(10):5-9,21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此项战略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加强重视、齐心协力来共同完成。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应切实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必须统筹规划,建立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上健康、科学、持续、有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唐彬文 《神州》2013,(16):46-46
五千年悠久历史、辽阔的疆域、多民族融合注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到2011年连续四年命名了四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涉及29项。怎么样去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当下很多有识之士所关心的话题。从2008年至今,笔者一直视非遗保护为使命,被权威媒体亲切的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青年使者"。在此,笔者也想就非遗的保护与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结晶,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精神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依托于物质载体。文化遗产兼具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因素: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互相作用。认清两种文化遗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汉文史资料》2008,(1):53-53
2005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揭晓。其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穆永强 《丝绸之路》2009,(24):34-35
全球化及其所引发的社会转型使得西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民族文化认同出现危机。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将有助于从制度上保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及其可持续发展,增进西部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维系文化多样性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4.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两大组成部分,虽然二者存在着显著差异,但是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共同构成一个综合的文化空间。诸多学者对二者的关系都做过阐释和讨论,其中有些学者主观地割裂了二者的关系,过分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忽略了它们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紧密联系,这样不利于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本文试图探讨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及联系,提出整体性保护文化遗产的策略。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文化的完整性,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转轨道。  相似文献   

15.
正UNESCO的几个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回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历史,那时二战刚刚结束,UNESCO刚刚建立,我们认为不应该再有悲惨的战争。战争到来后,文化遗产可能会被破坏,成员国之间要共同保护文化遗产。于是在1954年签订了旨在保护文化遗产的《海牙公约》,这是第一个从国际层面上推出的公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国,中国的历史变幻莫测却从不间断,源远流长的同时也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因为中国不仅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也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异常艰难繁重的国家。传统节日是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越是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传统节日文化就越是丰富多彩。中国的传统节日就多达2000多个,堪称世界上传统节日最多的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保卫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本文以保护我国传统节日为出发点,浅谈以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维系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7.
《山茶》2010,(1):26-26
藏戏历史悠久.具有缜密的表演程式,由于受到严格的宗教神规制约.藏戏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少.从表演内容到形式更多保留了原始风貌.所以在戏剧发生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茶》2011,(2):32-33
刀杆节是傈僳族最富盛名的传统节日。每年二月初八这天,几十里内外的傈僳族人聚集起来.围着刀杆场中央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跳火海”开始:五个赤着双脚的傈僳汉子闯入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飞溅的火花。再迅速地手捧通红的火炭.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快地翻滚。直到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奄奄一息时方告结束。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遗产(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一般也称“无形遗产”,它含有一切通过模仿及其他方式口头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习惯、手工艺、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  相似文献   

20.
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博  程圩 《人文地理》2008,23(1):74-79
文化构成旅游的灵魂,在文化旅游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和事项.因此,实现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必须要清楚上述二者的关系、必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特性的梳理与描述,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对待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