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卖元宵元宵是元宵节时守夜的点心,是节日的特色食品。后来演变为日常生活中民众喜爱的小吃。民国时,南京城卖元宵的摊担随处可见,到处游走,边走边买。城南深街小巷听到"笃笃"的梆子声,就知道卖元宵的担子来了。那时,元宵的品种不断翻新,多种多样。大元  相似文献   

2.
孙桂芸 《沧桑》2008,(1):38-39
明清时期,因晋商的推动,山西戏曲演出非常盛行,以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最为著名,传播广远,并且对华北地区的其他地方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促成了明清及近代戏曲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听说哲蚌寺展佛(雪顿节期间哲蚌寺的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我就早早地上路了。 天刚露出鱼肚白,我便随着人流爬上了哲蚌寺的后山,低沉浑厚的法号声响起,一缕缕香烟袅袅上升,一幅巨大的释迦牟尼刺绣像便展现在我眼前,整个哲蚌寺沸腾了,诵经声、祈祷声、欢呼声响成一  相似文献   

4.
《民俗研究》2021,(4):110-121
歌舞小戏《小放牛》由早期梆子名伶老十三旦侯俊山创编首演,经过数代改编,成为京剧经典剧目,并被许多地方剧种改编搬演。由侯俊山进京时间判断,认定《小放牛》一剧产生时代应为1870-1874年,通过梆子剧种谱系与侯俊山戏路,判定《小放牛》应为兼具山陕梆子做工之长、山西梆子道白之音、直隶梆子唱腔之韵的梆子。而清末梆黄之争出现的"双下锅""风搅雪"的演出新例,及《小放牛》对伶人唱做之工兼重的挑战,致使《小放牛》一剧被京剧名伶相继改编、争相演绎。伴随着唱片、电影等新媒介的传播,《小放牛》演红全国,又随着对外文化交流,而唱演国际舞台,在城市商业和政治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成为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5.
夜色渐浓,窗外飘飞着细雨,以古典的节奏敲打着窗棂,敲击着心扉,雅致的书房内透着浓淡的书香。一直觉得雨是一种语言,只要你静心去听,就能听出其中的奥妙,令思绪和着雨滴声融入到那份恬淡悠闲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6.
1989年9月,广西浦北县乐民乡六蓬山村一农民在村前的六蓬山东南向挖石头时,在距地表0.7米深处挖出玉铲一把,当即报交县博物馆。玉铲通体磨制,表面光润,其色较杂非青非绿,质坚硬,用刀和玻璃刻划均无痕迹,硬度可能在7摩氏度以上;敲击时,声响悦耳,故铲的质地可能为玉质。玉铲呈长舌形,有纽,有肩。长34、肩宽16、刃宽11、边厚1、纽高1.5厘米,重1公斤(图一)。  相似文献   

7.
6个年轻人环立在贾樟柯周围,神情冷峻、目光深邃地望向镜头。 “喀嚓”一声响过,再也绷不住,齐齐笑出了声。  相似文献   

8.
漫谈宛梆和翟道三的表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宛梆,即南阳梆子,因南阳古称宛,简称宛梆。但这是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的称谓。解放前,群众叫其梆子戏,那时河南梆子(豫剧)在豫西尚未流行,所以不致混淆。解放前后,豫剧很快发展到边远地区,大家又叫宛梆为老梆子,以与豫剧区别。记得1957年我到开封上学后,假期路过南阳,宛梆在南阳演出,戏报上写着“内乡县南阳梆子剧团”,头小脚大,群众莫名其妙。还有一种叫山梆的,更稀少、简单一些,我曾见到与宛梆同台演出过。这个剧种解放不久便混灭了。 解放后宛梆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解放前就有的阵容,主要演员有王春生…  相似文献   

9.
张以瑞之死     
正引言:青天白日坠楼人1966年11月4日9点30分左右,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先农坛体育场主席台附近的宿舍楼里,突然传来一声巨大沉闷的扑通声,打破了冬日校园的宁静。最先听到声响的几名红卫兵并未在意,以为不过是什么东西不慎跌落,谁知隔了几分钟,宿舍楼内闯进来2男1女,不一会,一具血淋淋的尸体被抬了出来。原来,发出巨大声响的"坠落之物",是一个浑身鲜血、已然丧失生命的人!死者的身份很快被调查清楚。死  相似文献   

10.
冯庆 《丝绸之路》2011,(17):35-38
明代长城修筑伊始,嘉峪关外的戈壁就腾起了滚滚烟尘,那的确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夯筑时代。所有的牛、骆驼、马匹行进在戈壁上,荒芜的戈壁经历了重重叠叠的侵轧。缓慢的时光在巨大的轮辐的艰涩的吱吱呀呀声中,逐渐隆起一座无比高大的建筑。那些马背上骁勇的骑士,无遮无拦的视野,猝不及防地被遮蔽了,就像当头一棒的敲击,他们高贵的头颅开始做仰视状。  相似文献   

11.
何平 《贵州文史丛刊》2003,(2):59-61,30
对贵州梆子剧的发展情况作了介绍,从清朝中后期的兴盛到衰落,民国时受到排挤,以及解放后贵州梆子得到重视,在挖掘整理剧目、组建戏剧队伍、艺术人才的组织、表演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流布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中路梆子,初与北路梆子一起通称大戏,与北路梆子(上路调)相区别时,则称下路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西省正式命名为中路梆子,内蒙古随之称中路梆  相似文献   

13.
8月17日,北京射击馆,男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决赛现场。当邱健射出最后一枪时,美国选手埃蒙斯还没有扣动扳机。此时埃蒙斯的成绩遥遥领先,金牌似乎唾手可得。突然,身后惊讶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邱健以为那是观众给埃蒙斯的金牌欢呼,他根本没有想到埃蒙斯扣动扳机后,金牌竟落到了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14.
崔琴 《神州民俗》2008,(1):62-63
东路梆子,又名章丘梆子,亦称“山东讴”,是流行于山东的梆子腔系的古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它是明末清初时,经山陕艺人跟随商船来山东谋生而传入此地的。剧种的发展几经波折,而其流传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但其韵味独特的唱腔音乐是山东梆子腔系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5.
kurt 《世界》2012,(7):64-67
店家扔给我一把古老的钥匙和自动木头篱笆门的密码就消失不见了乞这20年代的别墅和那可爱的小院子里,似乎只有我自己。夜里10点钟。教堂的钟声敲了几下,院子外面传来“砰”的一声,大概是有人关上车门回到家里。再有的,就是海风吹拂和鸟鸣。这些便是下诺曼底大区多维尔(Deauville)声响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正上星期天,我和父亲在纽尔布尔格林观看了一场汽车比赛。10点钟,比赛开始了。起初我们只能听到发动机轻微的声响,当汽车从树林里朝我们的方向冲来时,那轻微的声响很快就变成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了。到了弯道前,驾驶员们都把气放掉,让车子靠冲力的惯性拖着后轮,轮胎发出"吱吱"的刺耳声响。然后驾驶员又重新紧踏加速器,汽车拼命地迅速跑起来。多么惊险啊!每当看到这种场面时,人们的心便提起来了。因为在  相似文献   

17.
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奔腾的黄河咆哮着从它身上九曲十八拐地伸向远方。在这片古老的地域,孕育了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戏剧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河东地区,是我国戏剧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经过千百年来的孕育和演变,各类剧种不仅繁多,而且日趋成形和完美,如灿烂的星辰在山西大地上熠熠闪光。 现让我这支拙笔对植根于这块文化沃土上的戏剧剧种作一粗略扫描。 蒲剧 又称蒲州梆子、南路梆子,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 蒲剧兴于蒲州(今永济县境内),源自有二说:一曰出自北曲遗响与山陕民歌小曲、说唱结合之“弦索调”,至明代中叶受青阳腔(清戏)影响演变而成;一曰产生于山陕地区的锣鼓杂戏。一般看法是蒲剧源于明代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的三角地  相似文献   

18.
秋凉     
流墨 《南京史志》2022,(Z2):116-117
<正>秋,不打一声招呼地,凉了。窗外的蝉鸣、蛙声也凉了。秋风把嚣张的暑气尽数驱逐时,也赶走了许多东西,让堆得满满当当的夏天骤然变得空空荡荡。一枚叶子飘落的时候,天地安静得如同拉长的慢镜头,万物都在侧耳等待,聆听它落地时发出的轻微的声响。那是秋天专属的音色,也是秋天正式降临人间前发出的预告。我开始害怕下雨,害怕雨幕进一步隔绝、封锁我的感官,  相似文献   

19.
魏学宾 《南京史志》2010,(11):26-27
孩子们请我到教室里看他们办的新一期墙报,墙报中间画着一颗红红的心,主题是:感恩。 我没有回头,就知道是张盼父子来了。迟缓不决的脚步声,断断续续的吸鼻涕声和浓浓的烟草味……  相似文献   

20.
<正> 1979年春,迁安县上芦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批白釉瓷器。这批瓷器出自一长方形的墓葬内。现将其中较为重要的几件介绍如下: 鸡冠壶:2件,口部圆形,唇端外卷附在一侧,另一侧有两个带孔的扁耳;腹扁,上薄下厚,中间刻对称的卷草纹;圈足圆形不施釉;灰白胎,器表施浅绿色釉,有小开片。通高21、最大宽度13、底径13.5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