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古时期是泰山早期文化形成期,在整个泰山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封禅作为这一时期政治生活里的一件大事,固定在泰山这一物质性标志中,从而使泰山成为民族圣地,笼罩着一圈神圣的光环,也积极地推动了泰山文化的多维发展。系统的掌握不同的时代特征下泰山地位的变化,将会对了解早期泰山文化的建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首。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讨论通过将中国泰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这标志着泰山遗产纳入了世界重点保护单位的行列。这一事件本身的意义之大将远远超越人们的预料之外。其实,泰山不仅有独特的地貌形胜和自然风物,而且集中了众多的历史古迹,荟萃  相似文献   

3.
徐天基 《民俗研究》2011,(3):156-180
基于多次对河北安国县药王庙会的考察,文章关注一个神圣符号是如何被不同的社会群体“复写”的历史,同时,一个宗教符号如何在变迁中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并获得地方合法性?作为一种文化的再创造.邳彤如何被安国县的地方精英及药商形塑,又是如何发挥它的符号暴力的。伴随着一个神灵符号的生产.安国逐渐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在药王庙会的符号场域中.多种话语交织并不断协商,异质性的群体对于同一符号秉持着相异而又相生的仪式实践和阐释维度。作为历史主体的皮场王、药王及邳彤,在复线的历史进程中嬗变且相互杂糅。复写着一个框架性的符号。  相似文献   

4.
鞠熙 《民俗研究》2020,(4):125-138
以碧霞元君为感召而形成的泰山与妙峰山两处朝山圣地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往学者大多采用"结构-功能"视角,从社会机制上理解朝山进香的动机,要么将女性进香理解为家庭驱动,要么忽略了行动背后的意义系统。在"结构-功能"视角下,"拜神"被理解为即时性的人神交易,"游山"成了休闲娱乐或空间消费,"信仰"与"旅游"被置于动机的两端。但是,以碧霞元君为对象的朝山进香是有自己的"教义"文本的,这就是《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此宝卷将碧霞元君入山修行的历程作为朝香香客的模板与榜样,将行路、入山与观景视为女性个人修行的重要方法。游观山景以入道,这在中国有很长时间的传统,至明代中后期已经形成全社会高度共享的知识。《泰山宝卷》中以这种修行方式来吸引女性,回应了社会上长期以来存在的神圣性召唤,以此形成的女性个人主体性因此可以获得社会承认,并至少在清末北京社会中,影响了家庭关系、财产制度、社会心态乃至皇权政治。  相似文献   

5.
安娜 《黑龙江史志》2013,(17):231+233
泰山写意人物画就是以描绘泰山人物风情为主的水墨人物画,是泰山学院"美术学院泰山美术特色课程"之一,它旨在以泰山人物为创作题材,试图在泰山写意人物的教学和创作中,宏扬泰山文化,展现泰山人独有的勤劳与智慧。其选材以能展现泰山地方特色的题材为主,并且要适合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6.
庙宇信仰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从信仰形态、组织结构入手1,或者以信仰作为分析地方社会的切入点2进行发挥,多有卓识。本文不揣浅陋,尝试直接面对庙宇中的神灵信仰本身,试图分析在王母池道观内,神圣如何自我呈现,信仰如何被唤醒;人的活动在神圣感的生发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一泰山王母池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确定为宗教活动场所,由泰山管委宗教处统辖,主祀王母娘娘。常住坤道五人,另有挂单道徒若干。泰山庙会是一个庙会群,会期集中在每年的春秋两季。  相似文献   

7.
《山茶》2011,(5):175-175
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媒体记者、TheNorthFace 亚太区产品总监BenRyan,TheNorthFace ,中国区市场经理帅常芸、泰山独尊系列首席设计师陈卫俊、泰山景区经济发展局葛局长及中国第一代校园民谣歌手、独立音乐制作人老狼(王阳)及TheNorthFace 中国签约运动员、前中国登山队教练孙斌共同出席了新品发布仪式。最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特邀嘉宾老狼是一名狂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他刚刚获得了2010年度户外金犀牛奖“户外形象推广大使”的称号,无论是背包旅行,还是自驾、越野还是滑雪,他都喜欢以一颗单纯的心去探索未知的户外美景,他热爱自然和环保,他将在本次泰山发布会作为”TheNorthFace 环保大使”捐赠环保垃圾箱给到泰山景区。为泰山景区的环境保护做出—点贡献,号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89元泰山信仰是以泰山本土诸神为崇拜对象的礼俗传统,既包含王朝国家祀典的内容,又与华北民众的生活习俗密切联系,学界对此多有关注。本书将华北区域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探讨该区域泰山信仰由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而产生的诸多变化及其境遇。全书分为六章,以报刊、档案、方志、民间宝卷及乡村访谈记录等为基础,从制度变革、文化冲突与日常生活互动的角度,着力论述泰山信仰在政治礼  相似文献   

9.
资讯     
泰山景区调整管理体制,门票收入重归管委会直接管理不久前,山东泰安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借鉴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对泰山景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将泰山门票管理处重新划归泰山管委会直接领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贺利平 《民俗研究》2007,(3):218-221
泰山是中国的山,也是世界的山。在历史长河之中,泰山不仅对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域外邦国;与此同时,一些外来文化也融汇了泰山。  相似文献   

11.
正泰山上下,石刻极多,历史悠久,年代连续,内容广泛,风格各异,可谓一座露天的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而其镇馆之宝,当首推秦泰山刻石。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第一刻,开创泰山刻石之先河,是秦始皇的颂德碑。秦泰山刻石乃书法大家秦相李斯所书,李斯小篆不仅是"汉晋碑铭所从出",更是"古今所师";秦泰山刻石是大秦帝国结束先秦各国各说各话、各书各字的历史,实行"书同文"的典范之作和实物例证;秦泰山刻石是当今仅存的两通秦刻石之一,且是字迹  相似文献   

12.
泰山石敢当     
《民俗研究》2007,(3):F0003-F0003
叶涛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泰山石敢当是一种在我国民间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信仰习俗,并在日本、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中也有流传。该书系统梳理了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泰山石敢当的流布情况,并从理论上对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名山研究是一个广阔的学术天地,可以采取多视角、多学科的研究方式.而泰山,作为一座驰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山,要探讨其名山特色,就不能忽视文化学研究.严格意义上的“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群体(主要是民族)中反复出现,通过各种符号和形象所获得并予传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艾略特说过:“可以从某一方面把某种宗教看成是某一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民族的文化.”(《基督教与文化》中译本第110页)泰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具有突出的宗教神学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泰山传统文化主要就是宗教神学文化.但本文所着力论证的,不是泰山宗教的教义、教律和派别等,而是泰山宗教所体现的文化模式,是从文化学角度,“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马克思《论犹太人  相似文献   

14.
李骏 《风景名胜》2008,(3):83-83
"五岳之首"——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泰山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历代帝王朝拜之山。泰山自古便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泰山也成为中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无  相似文献   

15.
彭亮 《风景名胜》2008,(3):68-75
他,在2007年12月的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总结会上,位居"国家风景名胜区事业突出贡献奖"首位。他,出生于浙江温岭,73岁,从1960年毕业于北大地理系开始,40余年来跑遍了二百多个名山大川和数百个风景名胜区,半生从事风景名胜的调查、研究和教育工作,被称作"现代的徐霞客"。他就是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风景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谢凝高。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风景学和自然文化遗产研究,曾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的名山》、《中国名山大川》、《山水审美——人与自然的交响曲》等,并主编《燕园景观》、《中国泰山》、《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几十年来,他主持过十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风景大师。1984年底,谢凝高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地理系承担并主持了国家建设部重点课题——《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考察评价及其保护利用研究》,组织与风景区相关的多个学科的专家教授,从风景、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物、生态、建筑、园林、历史、美学、文学、书法、艺术、旅游、管理体制以及航空遥感和计算机制图等多学科进行综合考察研究。经过三年努力,《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考察评价及其保护利用研究》获国家建设部198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考察研究期间,受泰山管理委员会委托及其大力协助下,完成了《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同时编制了《世界遗产——中国泰山》申报书。1987年,泰山作为中国第一批,同时也是世界第一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代洪亮 《民俗研究》2015,(2):115-121
泰山舍身是相沿很久的习俗,与舍身救亲、舍身成仙、魂归泰山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孝道的特别强调,从割股疗亲到舍身救亲,到泰山舍身投崖的极端行为愈演愈烈。明清时期的泰山舍身之俗,官方屡屡明令禁止,山东与泰安地方官员还积极进行贵生劝诫、筑墙阻隔等措施,也未能完全禁绝此俗。泰山舍身体现着传统孝道的扭曲,同时也折射着对泰山圣母神明的笃信与对亲人的挚爱,生命与信仰在这里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是一部介绍中国建筑装饰及视觉传达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10个中国符号的详细解说本,是作者吴卫教授从12年的研究中精选出来的10幅"作品"。其内容丰富、翔实,是打开中国传统符号宝库的钥匙,是汇聚传统艺术符号的图典,是提取民族特征设计元素的典范,将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亚玮 《风景名胜》2021,(5):0034-003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土地资源的紧缺,城市更新的发展如火如荼。在这一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和符号,留住乡愁,对于老城区中的景观营造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无为泰山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探讨了老城区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国家疆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近代以来,中国国难日亟,国人在民族主义涵养之下,日益认识到中国乃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园,是神圣不可分割的地理单元。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全国瞩目之地。知识分子和政界精英在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抗战歌曲中,借助“白山黑水”“大豆”“高粱”“森林”“煤矿”等景观符号,以民族成员披荆斩棘开辟家园的历史激励民众,以现实中“美丽富饶”的东北形象感染民众,以未来民族赖以生存的富源鼓舞民众。通过历史、现在和未来三重景观意义的塑造,将东北从抽象的地理空间转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象征性空间,意欲凝聚民族感情,唤醒国人的家园意识,号召国人收复失地,共御外侮,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20.
张虎生 《民俗研究》2007,6(2):176-185
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创造时空是人的文化本能。人的世界里不存在形式纯粹、可以割裂的时空。空间与时间的同构,使占有一定地理位置的物才有了动态感和历史感。"神圣"的拉萨就是在文化时空的合力形塑之下,神圣感从弱到强,从淡薄到浓重,从过去到眼前。神圣空间正是依托了历史时间的经度,从萌芽到发展,从初盛到强盛,用"圣所"的建筑符号一点一滴地累积起神圣感的力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