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环球人物》2020,(9):40-41
中国有句俗话叫“女为悦己者容”,但在遥远非洲的沃达贝部落里,却反了过来。沃达贝部落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狭长地带,是一个神秘而又原始的迁徙部落,至今仍延续着部分“母系社会”传统。他们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男子选美大赛。赛前,男子在脸上涂抹红色黏土、描黑色眼线,以突出眼白和牙齿的洁白;在头上佩戴羽毛显得更加高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经朝代更迭,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历朝历代的衣着服饰均各具特色,女性服饰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各个朝代大放光彩。历史长河中,服饰由最初的抵风御寒到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款式颜色的多样,显示出不同文化融合下,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玉英 《文物世界》2004,(6):42-43,28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代的“威严庄重”,岗代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繁丽”,清代的“纤巧”,  相似文献   

4.
王静 《古今谈》2008,(2):40-44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讲究礼仪礼制、伦理道德,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多彩多姿的中国服饰文化,顺应着历史的流向、社会的变革而不断演变和发展。服饰与整个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紧密相关,有着内在的、深层的联系。社会的兴衰能够通过服饰反映出来,服饰是社会群体生活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环节,它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的文化素养、国家的政治状况、社会道德水准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5.
谈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佩挂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佩挂制度是我国古代服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时期对不同阶层人们的佩挂物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僭越,是统治阶级“昭名兮、辨等威”的工具,是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中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女驸马的故事至今还在为人们所传颂,冯素珍冒死救夫,经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美满姻缘。根据此故事拍摄了戏曲、电影、电视剧,深受人们喜爱。有些老年人时不时还会吟唱上两句,"人人夸我潘安貌,谁知纱帽罩婵娟"。很显然,女主人公是女扮男装的。闲暇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这古代是否真有这女驸马的故事,这古代女子又是否可以身着男装呢?  相似文献   

7.
四川宋代画像石室墓墓葬装饰主流题材之一的花卉图像,具有写实、图景化的形式特征,其流行原因之一源于宋代花事的兴盛,是爱花插花风尚和宋代"雅致"审美在丧葬之中的反映,同时,其在画像石室墓中承载了类似"一年景"图像的功能,以不同季节花卉附着于同一载体的形式,在具备象征意义墓葬装饰图像配置模式所营造的逝者永享供奉空间中,表征时间的轮转永续。  相似文献   

8.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tate” relations in the intellectual world of modern China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ividual citizenship in political discourse have opened up a political and discourse sphere for modern women to strive for new identities, wherein some intellectually advanced women have managed to establish their individual identity as “female citizen” by carrying the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the state with regard to thei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role and citizenship. Though the idea of “female citizen” was not provided with a political theory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ubject identity of women, however, was repeatedly spoken about and strengthened in brand-new literary practices, resulting in a dynamic discourse of “female citizen”; in the meantime, disagreements concerning the concepts of “female rights,” “civil rights,” and “natural rights” have all helped create significant tension inside the related discourse sphere. Translated by Feng Mei from Nankai Xuebao 南开学报 (Journal of Nankai University), 2008, (4): 40–47  相似文献   

9.
唐代女性服饰种类主要有襦裙、伪男装、胡服、发式、面妆等,服饰种类和样式的多样不仅体现了唐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更体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观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正>民之赋役,不仅是一国理财之本,更为国家经济治理之途,故中国古代赋役之制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虽然古代赋役常被并称,但赋与役之间实有质的差异。就此观之,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研究则存在重赋轻役现象。如果再进一步聚焦中国古代役制,更能发现其诸多研究瓶颈。若欲推动役制研究的拓展,既需对中国古代役制的结构性检讨,亦应诉诸历代役制性质的再根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职役的再认识实为门径,它是中国古代役制研究再出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太平天国女军看中国女性地位文/冯月华战争让女人走开,中国妇女自古以来与征战无缘,极个别杀上战场的,像花木兰,也得乔妆改扮为异性。历次农民起义军中的女性,也多为随军家属,像太平天国那样拥有一支人数多达14万的女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真是破天荒之举。遥想当...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和1996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概况赵联赏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融合的产物,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各朝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况,正如郭沫若所言:古代服饰研...  相似文献   

13.
胡服盛行和女着男装是唐代妇女服饰的一个独特景象。从胡风元素在初唐女性服饰中的承继发展,到因丝绸之路繁荣而带来的胡人服饰的流行,再到安史之乱后胡风元素逐渐消失,这一景象和过程体现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文化的长期交流融合、唐人开放包容的社会心理、李唐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唐代女性的审美观念以及政治事件、民族关系对潮流风尚的影响。但从其仅流行于安史之乱以前的身份较低的阶层以及唐代服饰风尚的变化和社会活动变化的不一致来看,很难与唐代女性意识觉醒以及女性社会地位之提升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对于美的思考是贯穿人类整个历史的,也是深深植根于其所在的时代之中。唐代主要以丰腴富丽、雍容华贵为主流审美取向,这与其时代的开放自信以及国家前所未有的富强都是紧密相连。因此,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的看法也会局限于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时代性。尽管审美文化是"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但它终究还是要存在于时代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政治权力一直是社会生活中主宰一切的力量。中国的服饰制度是将君权物化和神化的具体表现,也是统治者严格等级制度、确立身份地位、巩固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从夏、商、周三代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主为了加强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逐渐确立起一系列服饰等级制度。本文从中国服饰制度的形成、“礼治”思想下的服饰制度以及汉代儒家思想对服饰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古代服装形制所具有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传统性别观念的回归和强化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浙江L县的N教会鲜明地提出"女性依附男性"的主张,在当下社会情境中,他们是如何论述自己的正当性的?作为实践主体的女性又是如何理解、消化这种保守性别教条的?N教会的案例表明了当前以话语等表征形式存在的父权意识形态正在日渐强化——这种"表征的父权",与社会经济结构、正式性别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分离,从而使一部分女性既可以迎合父权意识形态,被家庭或亲密关系所接纳;又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不过,从结构的角度来看,这种个体自利的短期生存策略强化了"表征性父权"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7.
江永县上江圩镇、潇浦镇、黄甲岭乡、铜山岭农 场等地,历史上流传着一种记录当地土话的特殊文 字,这种文字只在妇女范围内使用和传承,称之为女 字。用女字创作的作品被称为女书。女书作品主要是 七言和五言韵文。分创作、记录、翻译三大类,其创 作的作品主要包括三朝书、结交书、慰问信、祝贺信、 传记、祭文等,使用于祭祀、读唱娱乐、信件往来、诉 说身世、记事记史、改写汉字韵文,编绣。女书作品 的产生与女书流传地的女性习俗密切相关,女书之乡 奇特的女性习俗是传承女书文化和运用女书进行交际 活动的场所和舞台。这些习俗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吕双双 《沧桑》2008,(1):99-100
五千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文化作为文化的分支,旅游的灵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中探析中国古代先人的旅游足迹及其自然审美文化的精髓,将文学作品与旅游自然审美文化结合起来,试图为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古代旅游文化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汤晓燕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版。介绍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著作浩如烟海,而作者独辟蹊径从女性服饰与政治关系的角度,结合当前最新的性别研究和表象研究,细致地考察了大革命前后女性服饰的变迁。作者指出,一方面,政治文化与社会等诸多要素影响着服装的变化;另一方面,服饰也对社会有教化、区隔以及引导的作用。因此,服饰不仅仅是深层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王朝的朝贡体系分为"内圈"边疆民族的朝贡制度与"外圈"周边朝贡国的朝贡制度,二者具有两种不同的政治属性。从东北亚地区朝贡制度的角度出发,对两种朝贡体系进行历时性和全景式的考察,二者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否被纳入地方行政管理体系"、"是羁縻建置的君臣身份还是具有独立性的藩属国身份"、"是否存在政治隶属关系"以及"是发展为民族地区建置还是被条约体系所取代"等四个方面,是区别中国古代王朝朝贡制度"内圈"与"外圈"的核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