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琉球自古属中国藩邦,双方友好往来保持了500多年。1879年,琉球为日本吞并,成为日本的冲绳县。二战后,美国托管琉球并与日本私相授受,转移琉球主权,引起国际社会对其合法性的质疑。冲绳地区一些学者与政治家也始终声称,琉球主权不属于日本。自日本吞并以来,琉球复国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其主权归属显存历史悬疑。  相似文献   

2.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近代民族国家的道路以来,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奉行扩张主义,使亚洲邻国深受其害。然而我们今天在考察日本对外扩张的历史时往往着重于其对邻国的侵略,而忽视了日本强行把琉球王国纳入其版图成为现在日本的冲绳县这一史实。其实吞并琉球作为日本近代扩张的第一步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日本正是因为受到顺利吞并琉球的鼓舞,才会变本加厉地加紧对外扩张的脚步。琉球被吞并后设置的冲绳县作为日本侵占的第一块领土,也成为其殖民政策的试验田,其后日本在台湾、朝鲜殖民政策的背后都能看到其对冲绳统治政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钱币博览》2008年第2期《琉球通宝》作者在文中展示出两枚难得见到的琉球通宝图样,并概要介绍琉球群岛所在的海域方位和琉球王国历史发展演变.指出琉球王国曾受我国明清两朝册封.存在藩属关系.后被日本武力并吞,夷为冲绳县,还在并吞之前铸行过琉球通宝。提示这些有关史料.是考证、鉴赏外国钱币所不可或缺的,有助于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琉球群岛位于日本西南部,地处日本九州岛与中国台湾岛之间,由冲绳、先岛、大隅、吐噶喇、奄美五组群岛组成,呈队形分布于东海海域。琉球群岛原为一些小的岛国,互有贸易人员往来。在明朝朱元璋建国后,派遣使臣前往琉球进行安抚,琉球各邦国在洪武五年(1372)成为以明朝为宗主国的朝贡及贸易成员藩邦。在明宣德四年(1429),尚巴志统一了琉球各邦国,建立了历史上的琉球国,尚氏世代统治着琉球,以封贡形式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臣属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枫 《文史精华》2013,(3):52-57
琉球国被日本强行吞并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台湾与日本九州之间,总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从14世纪后期开始,琉球群岛上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即史称“第一尚氏王朝”的琉球国。琉球国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明朝保持着藩属关系,每一任琉球国王都需得到明朝的册封,而且琉球王姓的尚氏也是由明朝所赐。琉球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与中国的福建、  相似文献   

6.
琉球在历史上,从节日节庆、宗教信仰、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婚丧礼俗、建筑风格等民俗文化方面,源于福建。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民政府与琉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曾一度面临解决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的有利时机。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内部分歧重重,以及二战后最高当局忙于内战,没有能够在该问题上达成任何政府共识,最终丧失了解决琉球问题的法理权。而且,伴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以及国民政府在国共内战后败退台湾,琉球问题被美国所操纵而成为美、日冲绳问题,从而给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留下深深的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8.
明册封使陈侃于1534年出使琉球,归来后撰有《使琉球录》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琉球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贸易和社会风俗等,纠正了以往史书诸多的错误,对其后的册封使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也为今人研究中琉关系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9.
10.
彭晓玲  赖正维 《福建史志》2022,(3):58-64+72
胡靖所著《琉球记》与杜三策所撰《使琉球疏》都对崇祯六年(1633年)五月二十三日明朝册封使团出使琉球做了记录,二著皆未依照陈侃所创的“使录体”成书。考察对照这两部文献,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这次册封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开罗会议期间,由于蒋介石对美国有所顾虑而表示愿意与美国共管琉球,这成为日后解决琉球问题的基调。日本投降后,虽然国内主流舆论要求收回琉球,但托管琉球已经成为国民政府最为现实的选择。在直接收回琉球无望的形势下,国民政府曾有过具体应对措施,寄希望于琉球革命同志会,外宣托管,内实收复,才是蒋介石在琉球问题上的真正策略。但是,由于缺少外交经验和大国实力,以及自身败退台湾等原因,对琉球的政策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番薯是为人所熟知的食物,明朝万历年间,琉球人从福建带回了番薯。于是,番薯在琉球发挥了巨大作用,拯救了该国无数生命,故被誉为“救命金丹”。  相似文献   

14.
潘荣,字尊用,号晦庵,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出生于福建龙溪县潘社(今属龙海市颜厝镇官田村),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29岁中进士,历任吏科给事中、左给事中、户部右侍郎,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天顺年间潘荣以钦命正使身份出使琉球。  相似文献   

15.
闽人与琉球     
闽人三十六姓其对琉球国社会发展及文化的繁荣亦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戏剧作品,正是通过闽人三十六姓传人琉球的。中国流行的传统剧目,或歌颂封建伦理道德,或歌颂反抗富贵强暴、争取幸福美好的生活,都给琉球社会打上深深的中国传统伦理及文化影响的烙印。不仅如此,由于闽人三十六姓的移居,将中国的园林建筑风格亦带人琉球。  相似文献   

16.
自明朝以后,中国对琉球一直拥有宗主权。1874年中日《北京专条》是清政府弱化对琉球宗主权的开始。在琉球问题交涉中,李鸿章的“延宕之法”进一步弱化了宗主权。随着宗主权不断弱化,清政府内部“防日”思想上升。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世界地图,在我国台湾的东北部,东海与太平洋之间,有一个琉球群岛,现属于日本国,追溯一千多年前,琉球曾是一个单独的岛国,当时叫“流求”。  相似文献   

18.
明际中、日、琉球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廷在前期以及中后期对琉球的一系列不当政策导致了琉球与日本联系以及日本对琉球控制的加强.日本对琉球由此前的陌生、淡薄转化为对它的积极进取与控制.随着明末国家实力的衰落,以及明廷对琉球采取保守的宗藩政策,日本在琉球的优越地位日益上升.这一地位的上升是日本在东亚执行对外积极扩张政策的开始.日本正是以琉球为起点开始走上奴役东亚邻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琉球、钓鱼岛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琉球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史上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学术界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研究,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与限制。在新的世纪,要让历史还复本来面目,使国民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全过程,了解中日两国领土争端的产生及其发展现状,客观地评价争议双方的立场以及依据,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乃至亚太地区和平都有着重要意  相似文献   

20.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蒋介石,战后如何处理琉球问题,蒋介石提议可由中美共管琉球。1945年,美军攻占琉球。根据《旧金山和约》,美国单独托管琉球,建立了大批军事基地。为了扶植日本,1971年6月17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归还冲绳协定"。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认为,琉球不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琉球的主权属于琉球人民,多次发表声明,反对美国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