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韩光明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06,21(4):13-19,6
零售业及其附生-衍生的营业性娱乐场所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闲暇娱乐)行为的四大场所之一,零售业中附生-衍生的娱乐场所的类型、结构与空间模式是揭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城市社会地理学以及人类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角度,分析与总结国外学者对零售业及其附生-衍生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研究现状、内容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作用与(社会)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来,城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文化的变化,引起城市内部营业性娱乐场所数量、类型与结构对应的变化,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国内地理学者对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关注较少。本文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角度、以人本主义的理念为线索,通过对国外诸多学科在(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研究成果与进展的分析,力图总结出城市(营业性)娱乐场所空间关系研究的流派及其研究的阶段性,并就未来研究趋势做了一定的分析。以期丰富城市社会空间前沿研究的基础理念。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环境下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现代城市社会地理学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已涉及到城市内部福利设施(与场所)的空间结构层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与文化素质的提高,闲暇时间延长,城市内部商业性娱乐场所日益增加,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国内地理学者对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关注较少。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运用行为和实证主义方法,在总结国内外对商业性场所研究的基础上,力图轮廓性地揭示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形成与分布等规律;并以城市社区和场所作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研究的两大基本单元,探讨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社会空间内容和结构模式,及其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相互关系。以便更深入地揭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本质,丰富城市社区规划与整治的基础理念。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问题的研究是(新)城市社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从人本方法论的空间公正视角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已形成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是开展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本文研究基于大数据理念,借助城市商业、服务与休闲资源场所数据挖掘城市社区、社区资源体系与居民空间可获距离的关联信息。以"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理论依托,结合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学信息图谱表达方式,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理念。在改进"社区资源可获性指数"CRAI的计算方法和对城市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形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社区资源空间剥夺规律及其统筹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理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学科,通常分为二个方面.第一方面为系统研究,如城市经济地理,城市社会地理和城市政治地理,这些研究均有反映自己特征的独特方法.第二个方面是通过空间不同级别,诸如对世界城市化,城市系统(城市相互之间)以及作为系统的城市各区的相互规律(城市内部)的研究.显而易见,这两方面形成了一个大的研究范围.为了论述方便,本文只涉及城市内部的社会和政治地理.城市内部的社会和政治地理领域主要  相似文献   

6.
编制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永洁 《人文地理》2003,18(4):84-88
本文从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出发,对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及可应用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从(1)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正确认识(2)注意建立可能的生态资源资料库(3)注意寻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想化模型(4)进行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5)制定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导则等五方面提出如下观点: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建立生态环境要素资料库及建立生态因素单因子图层库,是客观、科学编制生态区划的基础;以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前提,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理想化平台模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化模型的最佳结合,才能构筑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想化模型;以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环境安全为原则,以环境合理功能为目标,才能制定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为确保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设要求,保障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有效性,制定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导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住宅市场空间分异研究体系的建立,认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社会阶(层)级分化结果通过市场宏观控制、个体择居行为心理的局部调整而实现的空间化过程。因此,居住空间分异机制可以从对住房市场空间分化及个体择居行为机制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影响城市住宅市场分化的机构、各种机构对城市居住空间、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力:(1)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及其作用形态;(2)城市建筑商、地产开发商的发展方式;(3)金融信贷业对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空间非均衡的影响;(4)地产物业机构对邻里的操纵和强化;(5)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并认为影响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空间分异的宏观背景是:(1)国内自1978年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它确定我们的主要研究框架;(2)自80年代末期开始强化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造就的新国际劳动分工;(3)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及其影响下的经济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9.
下水道排水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的一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在地下的延伸,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生态空间意义。民国中后期,近代西安下水道排水系统的修建,引发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民国西安下水道排水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分析,力求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与下水道相关的人文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因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城市近代转型,从而实现探讨西安下水道排水系统与城市社会生态之间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艾大宾  王力 《人文地理》2001,16(2):7-11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分化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本文在介绍西方城市社会空间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独有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结合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申玉铭  张云 《人文地理》2006,21(3):19-23,103
基于城市化与生态化两大子系统,从人口与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生态压力、生态抗逆能力六个层面,构建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991-2002年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能力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城市犯罪中的非公共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犯罪中的空间盲区是形成犯罪载体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明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产生机制及其综合治理的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非公共空间盲区的防控脆弱性及其外在、内在的防控盲点,提出了治理此类盲区的工作思路,讨论了治理非公共空间盲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及提高非公共空间警戒能力的工作途径。成功的综合治理可以对有效地预防犯罪、中止犯罪、制伏罪犯、消减犯罪危害性等起到积极作用,可以为城市犯罪的空间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交通拥堵是制约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给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聚焦城市交通拥堵的结构性因素,系统归纳和综述了引导可持续出行行为的空间政策(如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政策)与基础设施供应侧政策(如道路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及其在交通拥堵治理上的理论探讨、学术争论焦点、实证分析及当前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在以人为本、重视差异性等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西方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城市中的女性群体,作为城市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亚群体单元,在改革开放后经历着重大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中国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的女性主义研究已悄然起步,今后的研究视角不仅要关注女性自身的特点及其与男性的对比,而且更要重视女性内部的差异性以及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质量与生活空间质量研究评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进程阶段,新人本主义强调人与社会(文化)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其目标体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上,其焦点是城市(社会)生活质量构成与城市(社会)生活质量空间耦合的建构。从新人本主义理念出发探讨城市(社会)生活质量与其对应(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对政府部门和学术界都是全新的课题。二者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并行不悖。对前者的研究是人文社会与管理学科聚焦的方向,对后者的探讨是区域与城市诸学科聚焦的方向。它们充分体现学科融合的新理念/原理及其前沿性。本文从研究源起、研究意义、研究阶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不同角度对二者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方向进行了评介与展望,目的在于明晰二者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与研究趋势,为社会与城市发展及其规划指明方向,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何林飞 《风景名胜》2021,(6):0287-0288,0290
公园城市建设体现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基本社会矛盾转变的体现,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中对空间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与城市空间形象塑造的内容,有利于推进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对建设“公园城市”重要性意义分析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总结了公园城市的建设方法,阐述了公园城市建设的两个重要转变。从区域、城市、社区等三种空间尺度,分析了不同层级的“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中建设目标与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城市舒适性视角下长春市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飞龙  杨宇欣  王士君 《人文地理》2020,35(5):61-68,129
基于长春市2009—2018年专利授权数,以城市街道为创新产出基本分析单元,从城市舒适性视角探讨城市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9—2018年长春市城市内部创新发展差异逐渐增大,局部区域相对均衡,整体呈现“西南集聚,东南分散”的空间特征;创新产出的空间单元数量逐渐增多,并形成“北低南高,四大核心”的空间格局;且伴随显著的高值集聚现象,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的空间聚集性促进了知识溢出效应;城市舒适性对于长春市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有一定影响,休闲舒适性因子与长春市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整体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袁茜茜 《风景名胜》2021,(1):0177-017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风景园林是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城市园林建设水平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风景园林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城市小生态体系,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的基础保障。本文就风景园林施工及养护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层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系统总结国外城市社会地理学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作认为激进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应当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城市地域内人地关系一一人类与他们生活的物质、社会环境的关系构成研究城市社会地理的基础。人(个体与群体)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Interacting)的连续过程,就是社会空间统一体:一方面,人创造、调整城市空间,同时他们生活工作的空间又是他们存在的物质、社会基础。邻里、社区可改变、创造和保持定居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另一方面,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这些派生之物也不可避免地影响邻里和社区,而且连续的城市过程产生变化的城市空间,使经济、人口、社会和科技力量在不同水平上相互作用得以延续和发展。本系统介绍了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的发展沿革,然后指明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小莉  秦树辉  包玉海 《人文地理》2005,20(6):102-105,82
本文在了解包头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包头市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992年-2001年十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评价,得出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支持水平较低"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目的在于通过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综合水平的分析与评价,正确认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提高限制因子容量,推动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