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特的历史和风俗史前时期的工布历史,几乎与神话故事没有区别。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家乡分别被四位妖魔所统治。妖魔恰巴拉仁统治觉木地方,也就是今天米林县的辖地;妖魔玛章久扎统治着则岗地方,也就是今天林芝县的地域。工布江达地方,那时被魔王阿琼所主宰;而雪巴地”方是魔王曾赞的领地。因此,自占工布地区被称为魔地。即使是数千年后的今天,白发苍苍的老人还会指给你看传说是神魔居住过的洞穴,他们寄命的神湖、神树,还能有声有色地讲述神魔们征战的古老的传说。据《本目神山宗教源流约已载,本教祖师李绕工珠降服了妖魔恰…  相似文献   

2.
正据唐朝时期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简称《圆仁日记》)记载,大唐开成四年(839)三月二十九日黎明,一艘载着日本国著名僧人圆仁的航船从淮河入海口东出北上,驶进碧波浩渺的黄海中,去探访久负盛名有"世外桃源""海上仙境"之称的海州东海山。船只在颠簸中逶迤前行,风帆在偏南风的吹拂下,一路来到海州水域。船客为了克服海上行船带来的孤寂和晕船,分散注意力,将目光停留在船舷左侧,只见在西部山海相接的地方,一处处临海山、岛呈现在眼前:东陬、  相似文献   

3.
苯日山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它的北面是色齐拉山、鲁朗一线的高山,西面是尼洋河,南面是雅鲁藏布江,翻过东面的山岭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了。  相似文献   

4.
苯日山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它的北面是色齐拉山.鲁朗一线的高山,西面是尼洋河,南面是雅鲁藏布江.翻过东面的山岭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了。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每个人的梦中都有一处“香巴拉”.位于巴拉格宗的巴拉村,就是“香巴拉”的发源地,巴拉村是每个人都在寻觅的地方,在这里或温暖、或明亮、或质朴、或浪漫,如果你知道这个小村落的故事,一定会被它的历史所感动. 所谓香巴拉,或香格里拉,也就是“极乐园”或天堂的意思,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佛法的发源地.佛学界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是藏传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亦即“极乐世界”、“人间仙境”或“坛城”. 巴拉格宗堪称与世隔绝的一片净土.这里不仅有动人的传说、险峻深幽的峡谷、气势磅礴的雪山和绿草如茵的牧场,更有民风淳朴的巴拉村和勇敢热情能歌善舞的巴拉人.传说很久以前,巴塘的斯那多吉土司厌倦了常年征战,亲率20个部下去寻找一片祥和安宁的净土,历经三年的艰苦磨难,他们来到了巴拉格宗峡谷尽头的雪山脚下.  相似文献   

6.
距林芝县城6公里左右有座闻名全藏的山,它就是苯日山。苯日山的山腰上有座苯教寺庙,叫色迦更钦寺,这寺相传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是苯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这个寺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都要过一个传统的节日——拜鹰节。 据说色迦更钦寺建于公元757年前后,那时前来朝拜的僧俗人等络绎不绝,但到了1330年左右,它已失去了往日那香火兴盛的场面,不仅信教群众来的少了,就连以前庙里的喇嘛僧人也因多种原因离寺而去。整个寺庙荒凉萧瑟,毫无生气。  相似文献   

7.
邓仁有 《沧桑》2012,(1):61-63
日本平安时代的僧人圆仁随遣唐使入唐后,曾在五台山求法,圆仁归国后,向僧众们传授从中国学到的新的佛教知识,还编撰了有关经典、仪轨的注解书籍。圆仁完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它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和唐朝历史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8.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以其在《论语》中出现109次中就可体现出来。然而"仁"的提出并非始于孔子,但他却把仁思想进行扩展、丰富。本文从孔子"仁"思想的社会背景、"仁"的内涵、"仁"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史睿 《文献》2005,51(4):128-140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重要时代,日本全面学习隋唐文化,其中日本来华的求法高僧尤其值得注意.今存日本的大量早期汉籍文献,往往是他们由唐土携回日本的.东来求法诸僧当中,圆仁(794-864)最为著名,他巡礼五台、参拜长安诸寺,求取了大量的法宝、典籍,曾编为《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慈觉大师在唐送进录》和《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入唐新求圣教目录》编成在后,著录经籍最多①.圆仁在五台山巡礼时曾抄写经卷②,礼拜佛像③,临摹图画④,摹写碑文,故所编《入唐新求圣教目录》中包含了以上这些巡礼活动所得文献.圆仁抄录的五台山石刻也著录其中,惜不见于历代石刻著录.今特举出此五种石刻,结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⑤、《行历钞》⑥、《广清凉传》⑦、《宋高僧传》⑧、《净土往生传》⑨、敦煌文献等,考证其来源和本事.  相似文献   

10.
李伟 《钟山风雨》2012,(6):16-20
201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逝世40周年。曹先生故乡浙江兰溪梅江镇举行纪念活动,我应邀参加。在"曹聚仁生平资料陈列室"中,见有笔者撰著的国内首本《曹聚仁传》,虽硬面精装,也已翻烂,令人不由心生世事无常之感。归来后忆及曹传问世之始末,颇多感慨,遂作此文。一先从写曹传的起因说起。我最早知道曹聚仁,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上世纪30年代,由叶  相似文献   

11.
稻城藏语意为“河谷沟口的宽阔之 地”。它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 倾斜的连接部,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横断山脉绵延亘古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块令人神往的圣地──“香格里拉”(注)。这里已被定为亚丁自然保护区。藏族民歌中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把她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从稻城到日瓦乡要走约70公里山道,这是到亚丁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日瓦乡距亚丁村约30公里,路险。有两种方式进入:一是驾车翻越俄初山到亚丁村,…  相似文献   

12.
闲话本日山 摩崖碑在尼洋河下游、林芝县境内的本日山北麓崖石面上。本日山是藏族苯教的山,是苯教徒的圣地之一。传说本日是苯教先师辛饶米沃且修行、成道之地。贡布人相信辛饶米沃是和释迦牟尼同样神圣的先知。西藏和平解放以前,环山建有苯教寺院七座,即达孜寺、衮钦寺,滚巴颠巴寺、嘉黎寺、达绰索寺、宗琼丹寺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05,(11)
上海信仁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定于12月4日开槌,12月2日至3日预展,地点在上海大剧院八楼望星空宴会厅。此次共推出中国书画、梅子初青——龙泉窑精品、瓷玉清玩3个专场,拍品近千件,标的总值人民币近7000余万元。此次信仁秋拍征集到了好几幅程十发大师的作品,例如《鹿歌》图轴却以水墨绘之,不着点彩,是他中晚期的佳作。傅抱石《山雅聚高士》作于1963年。郑午昌《磐庐访友图》手卷,有谭泽题引首,仇采题卷尾小词一首。张大千35岁时作《碧水丹山》立轴,虽托言拟石涛笔意,其实已经突显鲜明的大千风格了,此幅亦见于200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朱虹  李玉雄 《旅游》2006,(11):74-81
在到雨崩之前,我一直认为香巴拉、世外桃源都是人们回避现实生活而设想的理想王国,见到雨崩我相信世上真有这样的地方。这里仿佛上界的景色,让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凡人偷偷地爬到神仙住的天界。雨崩的藏语含义是经书,它周围的雪山每一座都是神山,那里如同众神的家园,是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因此成为藏民念佛绕山焚香转经的圣地。  相似文献   

15.
"儒释"论争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展开,与中世大批禅僧入华留学活动和宋学东传日本密不可分。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经历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排佛归儒"和行动上的"脱佛还俗"。出身相国寺的藤原惺窝和出身建仁寺的林罗山"脱佛还俗"、形成"京师朱子学"一派,不仅是五山禅林内部分化与蜕变的转折点,还是日本"朱子学"兴起的重要标志。由于该过程还反映了中世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转变趋向,所以它同时也是儒学"日本化"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柳哲 《古今谈》2000,(3):11-14
曹聚仁与鲁迅非泛泛之交。1927年12月21日,鲁迅应邀到上海暨南大学演讲,曹聚仁时为暨大教授,参加听讲并将鲁迅讲演笔录成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上海1928年1月29日、30日《新闻报》副刊《学海》第182、183期上发表(署名刘率真),后收入杨霁云编的鲁迅《集外集》中。三十年代初,曹聚仁主编《涛声周刊》、《芝种》及与人合编《太白》等报刊时,鲁迅积极为之撰稿,往来书信就有40余封(据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183;日记》记载:曹聚仁从1933年5月7日得鲁迅第一封书信,至1936年3月7日得鲁迅最后一封书信止,共得43封书信),单《鲁迅全集&;#183;书信》就收了鲁迅致曹聚仁的二十五封半信。鲁迅逝世时,曹聚仁集鲁迅诗意写成挽联。  相似文献   

17.
张林  孙颢 《满族研究》2012,(2):90-94
巴拉人是女真人的分支,他们居住在张广才岭的密林深处,既不入旗,也不接受招抚。巴拉人长期与旗人隔绝,受旗人文化影响较弱,使巴拉文化独具自身特色,成为最具特色的满族文化,巴拉人及其文化是女真人及其文化最后的活态遗存,对于我们了解女真各部的习俗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居住方式、文化生活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巴拉人"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8.
我们普米族哟,好象一棵树,起根发芽有来历。我们普米族哟,好象一条河,各个家支有源头。我们普米族哟,家家要供宗巴拉。宗巴拉是树根根,宗巴拉是源头水。巴弄明和巴弄姆就是我们的娜斯卡。树叶落下铺根旁,小雀归来找旧窝,娜斯卡的子子孙孙哟,忘不了娜斯卡。把娜斯卡编成《娜嘎达米》,让后代儿孙世代传唱。  相似文献   

19.
槐山也称"槐山矶",位于今天江夏金口的长江之滨,亦名大槐山、淮山、鸡翅山、惊矶山,与长江北岸的大军山遥相对峙,形成了著名的"长江锁钥"之一.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江夏县志》记载:"大槐山在县南七十五里,晋李大槐隐居于此,故称槐山.初祖始入中国,折苇渡江即此,后人建亭塑像以祀之."另据《湖北通志》引《太平寰宇记...  相似文献   

20.
铉鼏解     
1959年9月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舒城龙舒公社凤皇咀地方,发现一批春秋时称为"舒器"的青铜器(详见《考古》1964年第10期).其中两件铜鼎,一盛羊骨,一盛鱼骨,原"报告"叫它为"铉鼎"."铉鼎"上的附件和附着物是很值得注意的,它的具体情况是:(1)两鼎平顶盖上都各有一根可以抽插的、横穿盖纽以贯鼎耳之扁圆形长铜棍,棍长恰与鼎两耳外缘的间距相等,各长24.9和25厘米.粗为0.9×1.3厘米(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