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遗书中,《降魔变文》一段文字完全根据《佛说如来成道经》改编而成,为我们研究疑伪经与变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降魔变文》对《佛说如来成道经》文字的沿袭和改造,突出了叙述的故事性。疑伪经与变文之间所以会有这样的改造,是为了适应接受人群即世俗民众的需求。也是在这种适应的过程中,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走向了世俗化,变文则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民间曲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敦煌变文是唐代文学的新兴文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民间文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为文学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变文直接继承我国诗辞歌赋的优良文学传统,积极借鉴讲唱佛经教义的宗教文学的表现手法,多方吸取民间说唱和绘画、音乐等艺术特点,兼有文学和艺术两方面的特征,为后代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敦煌变文对凉州宝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凉州宝卷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本文就敦煌变文与凉州宝卷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敦煌变文,是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由于敦煌变文在文学和语言上的巨大价值,早已引起海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1957年,王重民等六位敦煌学老前辈把散佚在伦敦、巴黎及国内各地的单篇变文汇集整理成第一部集大成的敦煌变文专集——《敦煌变文集》,从而给敦煌变文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苏联所藏的变文写本,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未能在国内刊布,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很大的遗憾。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周绍良、白化文二先生编《敦煌变文论文录》,  相似文献   

4.
敦煌汉文禅籍研究略史[日]田中良昭著杨富学译前言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曾出土有为数极为丰富的古代文书,人们一般称之为“敦煌文献”,与禅有关者被总称为“敦煌禅文献”,它们构成了佛教文献中的一个部分,分属于近百部著作,包括变文,总数计达三百余件。依其主要内...  相似文献   

5.
高翔 《丝绸之路》2013,(4):78-79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面进行了调和,最后儒、释、道三教合一。佛教中国化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古代哲学和文学方面。朱熹的可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有若干内容采自佛教禅宗、华严宗的思辨。佛教传入中国,部分佛典本身就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敦煌遗书中变文的有些内容就取材于佛经故事;佛教与诗也具有很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莫高窟屏风画是敦煌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兴起于盛唐,经过中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发展成熟。盛唐后期,变文由中原地区传入敦煌,到了归义军时期已经十分盛行。屏风画的发展过程中,与敦煌变文逐步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关系,尤其表现在创作题材方面。莫高窟屏风画由于所处石窟中的位置、采光等因素,是不太适合直接配合变文讲唱。  相似文献   

7.
敦煌变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唱艺术是中国的优秀文化,在现知的我国最早的说唱艺术形式中的敦煌变文,对说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与后世的词话、弹词、鼓词等关系密切。敦煌变文是清光绪年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变文亦叫“变”,是“转变”的底本。“转变”是唐代的说唱艺术,“转”是说唱,“变”是奇异或是变写文体,“转变”即讲唱奇异的故事。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即是转变的底本,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艺术的重要资料,它对我国说唱艺术的影响极大。 散文与韵文交织、说与唱兼有是敦煌变文的主要特征。我国曲艺的起源一般认为始于唐代,虽然说先秦的…  相似文献   

8.
敦煌俗文学作品中所见因缘源出佛经,但又异于佛经中最初之因缘。作为讲唱类作品,敦煌因缘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佛教戏剧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出现的音声符号、舞台提示及分角配词已经在外观上显示出佛教戏剧早期剧本的原始面相,在故事内容叙述方面,敦煌因缘戏剧性地处理情节,艺术性地设置关目,则将佛教故事从简单的叙事逐步推进到复杂的表演阶段。敦煌写卷中此类用于表演的早期脚本的出现,从文本外观和具体内容上进一步印证了后世戏剧与唐五代说唱伎艺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也印证了敦煌因缘与佛教戏剧之间存在因承关系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关于唐代变文的研究,经过许多敦煌学者的努力虽巳取得很大的成绩——例如《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论文录》的出版就反映了我国学者研究的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争论。变文的形成,民间变文和俗讲、佛经变文的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变文形成于民间,是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产物,有的认为俗变来源于经变,变文是寺庙俗讲发展过程中逐步吸收民间文学而形成的,实质上认为来源于寺庙俗讲。我认为要把变文形成及其与俗讲关系弄清,必须从宏观上对唐代民间文学和寺庙俗讲做一全而的考察分析并给以具体的比较,才能得出一个客观的,符合实际的结论。本文试图从这方面做一初步的探讨。由于对变文材料阅读的不够,文中的一些论点例证,不免有错误失当之处,敬希研究变文的学者,不齐给以指正批评。  相似文献   

10.
河西宝卷是活在民间的敦煌文学,与敦煌变文在宣讲内容、讲唱形式上有密切关联.讲唱变文时,变文变相结合,图文并茂,借图述事的形式,在后世讲唱叙事文本中,诸如元杂剧、明清小说和河西宝卷中均可看到其影响存留之迹.研讨河西宝卷与变文渊源关系应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俗文学资料种类较多,有讲经文、变文和小说等,木塔秘藏中的辽代讲经文和变文与敦煌讲经文和变文有许多相同之处,均属于讲唱体裁。与敦煌讲经文和变文相比,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讲经文和变文内容表现出总括性的特点,篇幅较短;而敦煌讲经文和变文的内容则具有具体入微的特点,篇幅较长。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变文,是中唐至五代间的通俗文学作品。为適应廣大的市民听众,变文基本上运用的是當时的口语;它通俗易懂,词汇丰富,有独特的色调。这样,敦煌变文便成了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史料。由于变文运用的是當时社会上的口语,是实际语言的记录,所以,可以说它代表了中古后期的语法实况。研究变文的语言,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古汉语,而且也是建立汉语历史语法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将对敦煌变文中的雙音副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幡在我国古代本土文化中是旗帜的意思,后来佛教传入到中国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含义。它在佛教中语境中,是供养佛、菩萨以及庄严法场上的重要用具之一。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幡的图像大都是在经变画的题材中出现,可以看出幡既属于艺术,又有宗教的意义。本文根据敦煌壁画的图像和文献记载,对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幡的来源、用途、形制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呈现出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幡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李博 《丝绸之路》2013,(2):27-30
“五逆之罪”原本为佛教用语,但在敦煌地区出土的世俗汉文收养文书中却出现了这一词语的广泛使用。这一现象反映出佛教在10世纪敦煌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这一时期,该词语的使用开始发生衍变,不再仅局限于佛教,适用范围有所延伸,包含有“忤逆”之意,用来泛指各种逆伦之罪;另一方面,也是唐五代以来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与佛教思想双重影响下对敦煌地区世人观念冲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收在《敦煌变文集》中的《李陵变文》,是启功先生根据北京图书馆藏卷校录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所有的敦煌卷子中尚未发现《李陵变文》有第二个抄本,因此它现在仍然是个孤本。这个孤本自从启功先生校录以后,还没有哪位学者重新核对过,因为它一直被封存着,台湾学者潘重规先生在编著《敦煌变文集新书》时未见到它。最近,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期间,北图举办了部份敦煌卷子展览,我们趁此机会将《李陵变文》全文核对了一遍,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是我们通过核对原卷而作的关于启功先生校录的补校和对各家补校的意见的商榷。 为便于核对原文,我们在每条原文前都标明了《变文集》的页码和行数(用点号隔开);凡引《变文集》中其它篇目,皆标明页码而不注书名;启功先生校录原文中有大量照录的俗字,以及用括号表示的改字,我们一般都直接予以改正,只有在牵涉校改时才原文照录。又《李陵变文》北京图书馆现编号为“新0866”(“新”是新编号的意思,在《千字文》编号之外)。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选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对敦煌变文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例如王重民等六位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潘重规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新书》将禄鸿先生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以及其他许多专著和论文.巴蜀书社去年出版的项楚著《敦煌变文选注》,则是敦煌变文研究的一项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揭开神密的面纱 这次去苏联会谈,我们到了苏联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要揭开神密的面纱,使这这批封闭的祖国文化瑰宝重颜光彩。中国敦煌、吐鲁番和黑城文献,就藏在所内的手稿部里。 手稿部内共收藏着约一万二千件敦煌(其中有少量来自吐鲁番等地)文献和九千件黑城文 在一万二千件敦煌文献中,藏着大量珍品。这里仅仅举例: 早在公元七世纪末以前,我国寺院中盛行一种“俗讲”的文字,叫做“变文”。宋元话本以及宝卷、鼓词、弹词等,莫不和变文有渊源关系。由於宋初曾明令禁止僧人讲唱变文,这一重要文学形式,在近一千年中,竟湮没无闻。直至  相似文献   

18.
元明清时期的敦煌佛教虽趋衰微 ,但也有所发展 ,明代对敦煌无有效管理 ,其佛教发展几为空白 ,本文主要是探讨元、清两代敦煌佛教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元清两代 ,由于统治阶级热心倡佛 ,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继续在敦煌开凿、重修洞窟。由于佛教的发展 ,吸引了大批佛教信士来敦煌礼佛、进香许愿 ,做佛教功德 ,使敦煌佛教日益渗入中下层民众的生活 ,大大加深了其世俗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变文绝迹考     
变文绝迹考周飞有唐一代通俗文学,最引人注目者,莫过于变文。从敦煌遗书重见天日之时起,变文就引起了文学研究工作者们莫大的兴趣。纵观大半个世纪以来敦煌文学的研究历程,专家学者们对有关变文的一些问题。诸如概念的界定、起源、类别、体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对...  相似文献   

20.
陆离 《敦煌学辑刊》2005,(3):110-121
本文重点对敦煌、新疆等地吐蕃时期石窟中着虎皮衣饰神祗、武士图像的内涵、年代进行研究,认为吐蕃占领河陇西域时期敦煌、龟兹等地的佛教石窟壁画、雕塑中着虎皮衣饰的神祗、武士形象实际与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有密切关系,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对蕃占敦煌、西域等地的石窟造像产生了直接影响,敦煌、西域石窟中的神柢、武士形象所着之虎皮衣饰对研究吐蕃大虫皮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价值。这些吐蕃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特有内容又为后世藏区以及周边南诏、西夏等民族政权的佛教艺术所传承,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