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晓博 《神州》2012,(5):6-6
《复活》是托尔斯泰耗时十年(1889—1899)六易其稿而成的一部伟大作品,其不仅是托尔斯泰本人创作的顶峰,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之林不可多得的精品。笔者试图围绕着"复活"从两个角度切入《复活》的研究:其一,比照加拿大文学评论家弗莱所概括的《圣经》"U形"叙述结构,探析《复活》与之"同而不同"的复活框架与叙事模式;其二,探讨《复活》中的复活节日亦即探讨复活节在《复活》中的呈现状况、展现方式以及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地位最为重要、影响最为巨大的思想家,其思想学说和行为品格熔铸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灵魂。但是,对孔子及其弟子的研究却素来苦于材料无多。今本四十四篇的《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是《论语》的有益补充,可是却曾长期被目为王肃伪作。1973年河北定县西汉墓出土了竹简《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家语》相近,至此《家语》乃伪的论断被予以匡正。随即,一系列的研究课题纷至沓来,其注译问题更是首当其冲。张涛博士的《孔子家语注释》适应学界需要,圆满完成了这一课题。《孔子…  相似文献   

3.
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等级制度,制定了许多的礼,并用文字记载下来,这就是《仪礼》一书的来源。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籍被毁,孔子搜集整理有关周礼的文献,经过加工修订,编成教材教育学生,这便是《仪礼》的初本。孔子编定《礼》的时间,大约在鲁哀十一年到十六年之间。孔子死后,《仪礼》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本子,后经秦火,传到汉代,只有高堂生的《士礼》,此后衍生出了大戴、小戴、庆氏等不同学派,是为今文《礼》家。后又发现了古文《礼》56篇。东汉后期的郑玄拿了今古文两种不同本子的《礼》斟酌取舍,择善而从,并为之作《注》,这便是今传本《仪礼》的由来。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儒家进行德教的一个基本典籍,诗是与乐相伴而生的,乐是来配合咏诗的,但是经过大浪淘沙,《诗经》流传了下来,然而《乐经》不见踪影。四始在"孔子诗论"和"毛诗大序"中顺序的不同,引起了我们对孔子教授过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与《孔子家语》相关章次疏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与《孔子家语》对应的10章,可以看出历史上关于《孔子家语》一书的争论并没有因《儒家者言》的出土而全获解决。出土文献再次证明《孔子家语》确实存在很多后人整理、重组的痕迹,这一点《孔子家语》比传世的其它文献都要来得明显。《儒家者言》最能证明的其实是《说苑》一类古书的价值,而非《孔子家语》。《儒家者言》的性质应该是介乎《说苑》与《孔子家语》之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6.
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縢》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或《逸周书》的佚篇。清华简《金縢》篇"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不是篇题,而可能是《金縢》篇的序言。相传孔子编订《尚书》,《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清华简中《尚书》与《逸周书》部分篇目并存,形制相同,清华简的时代断限是战国中晚期,郭店简《缁衣》也将《逸周书》与《尚书》并称为《书》经,《汉志》"《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的主流说法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两个问题,一是论述孔子的《诗》学观,并对孔子《诗》论的某些释义提出异议;二是对孔子《诗》学观的渊源,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探索;以此辨明孔子《诗》学现继承与发展的轨迹。兹分类论述如下:一、关于《诗经》内容的评价《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原出《诗经·鲁颂·■》,本义是赞颂鲁国的养马者专心养马而别无杂念,故“思无邪”有思虑纯正的含义。孔子断章取义,以此评价《诗经》的思想内容,则是指《诗经》所有诗篇思想内容的纯正。但这样的评价并非是孔子的创见,早…  相似文献   

8.
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看先秦儒道冲突李霞,李峰一《庄子》共33篇,其中涉及孔子的达20余篇。在这众多场合中,孔子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换言之,《庄子》作者是如何塑造孔子形象的呢?笔者浅见如下:1.逐名求利的名利者形象《庄子》中孔子的特性之一是逐名求利。...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天人观向来就有争议 ,大致可分为有神论者、无神论者和半无神论者三种不同意见。早在五十年代 ,侯外庐先生曾经指出 :孔子的天道观虽然在若干地方显示出了对于西周降福无疆的神的主宰的离心力 ,但总体上看还是周人的传统思想。他不仅没否定天命鬼神 ,反而表示了相当的崇拜 (《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六章第三节 ,人民出版社 1 957年 3月版 )。蔡尚思也坚持认为孔子的天命思想基本上是因袭周代的宗教观念 ,把天看作有意志的人格化的上帝 ,看作人类和自然界的最高主宰。对于鬼神则持一种信而存疑 ,敬而远之的态度 (《孔子思想体系》第四…  相似文献   

10.
《尔雅》之成书时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其名义察之,《尔雅》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以《大戴礼记·小辨篇》所载孔子之言察之,孔子之言可以取信,且孔子所语"尔雅"当解作书名,故《尔雅》之成书当早于孔子生活之时代。  相似文献   

11.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相似文献   

12.
姚曼波先生的大作《〈春秋〉考论》于2002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付梓行世。该书从全新的角度,探索了孔子作《春秋》这一极其重要的问题,立论不仅大胆,而且新奇。该书资料翔实,思路清晰,考辨缜密,可谓当今春秋学研究领域中的创新之作。经过仔细阅读,笔者认为该书有两个较为鲜明的特点。首先,视角独特,极具开创性地提出了《左传》的蓝本为孔子所作的新说,为春秋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自《孟子》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一书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至汉武帝独尊儒术,《春秋》便被当成了孔子借以阐发其政治哲学、贯注其学术…  相似文献   

13.
由上博简《孔子诗论》所载孔子对《诗经·木瓜》的评析,我们发现周代贵族交往时互赠礼品的礼俗在春秋时期更加注重厚报、厚贿。孔子指出在贵族社交中币帛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古时已有的礼俗,并告知正确使用币帛礼物的方法,如果违背这种交往的方法,就会造成贪利争夺的恶果。孔子对《诗经·木瓜》的评析及借评《木瓜》所阐发的道理,使我们看到西周至春秋社会贵族社交礼俗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分证明了先秦的用诗风气之盛;其次,在《孔子诗论》中,孔子基本是从诗的本义出发来评价诗篇的风格,与后儒定义“风雅正变’说有很大差距;第三,传统诗论中的“美刺”说可以说完全是对《诗经》的误解。对封建时代的一些错误的诗说,《孔子诗论》为我们作了全新的辨正,为我们认识《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极大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篇、《孟子·滕文公下》、《韩诗外传》的资料为据,证明孔子确实是今传本《周易》经文的最后一个重新整理者和重新编纂者。现在已知孔子在整理方面主要是加了爻题,在编纂方面主要是重新安排了卦序。而卦序的重新安排,最能反映出《周易》经文的哲学思想。今传本《周易》经文不但反映了西周时代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敦煌写本《孔子家语》的“十”卷并非“七”卷之误,它说明早期《孔子家语》的分卷与方法与今本不同,很可能就是二十一卷。但就文字、内容及注文来看,敦煌写本与今本基本相同,差别并不大,这说明《孔子家语》在唐以后的流传形态是基本稳定的,并不存在结构性创伤,所谓“唐本”与“宋本”的区分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圣宗师出身全传》是中国古代唯一以孔子为中心人物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比较严格地遵照史载.将一人言行编成若干故事,演为传记小说,此为首创,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亦属罕见。用通俗小说体例来展现圣人生平与思想,在孔子形象与儒学传播史上意义非凡。但《孔圣宗师出身全传》版本稀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罕为人知,鲜有人论及。本文就该书的体例结构、题材本事与“全相”模式的来源,及其对孔子形象的传播影响略作考论,认为《孔圣宗师出身全传》“年谱式”体例借鉴了《阙里志.年谱》,题材主要出自《孔子家语》,“全相”模式深受《孔子圣迹图》的影响。《全传》使孔子形象与思想更利于被普通百姓理解、接受,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8.
《哀公问》和《仲尼燕居》分别是《礼记》第二十七篇、第二十八篇,根据考察,这两篇是孔子的著作,大概成篇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  相似文献   

19.
《文史博览》2008,(4):46-48
《子见南子》一剧取材于《论语·雍也》篇,描写的是孔子见卫灵公夫人南子的历史故事,系林语堂于1928年10月所作。自从它在鲁迅和郁达夫主编的《奔流》月刊1卷6号上刊出以后,该剧大受欢迎,南京、  相似文献   

20.
长兴孔庙保存有明世宗朱厚!(1522—1566在位)亲撰的《御制正孔子祀典说碑》《御制正孔子祀典申记碑》及《圣谕碑》,三碑反映了明嘉靖九年(1530)孔庙改制这一重大事件,三碑背后有着"大礼议"、明世宗礼制改革等复杂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