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耿庆刚  马亮  任晓燕 《文博》2022,(2):3-11
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韩城市陶渠遗址发掘了15座秦墓,随葬釜、甑、盆、罐、茧形壶、蒜头壶等陶器和铁釜、铜镜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这批墓葬的年代应为秦统一时期。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韩城地区战国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发现一批铁器,共6件,包括双耳镂空高足铁釜2件,三足铁盘1件,敛口铁罐2件,六耳困底铁釜1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该处是一处金代窖藏。本文对这6件铁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发现一批铁器,共6件,包括双耳镂空高足铁釜2件,三足铁盘1件,敛口铁罐2件,六耳圜底铁釜1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该处是一处金代窖藏。本文对这6件铁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山东魏家庄遗址出土的一件腐蚀矿化且破碎非常严重的铁釜的保护现状的全面评估调查,在科学分析检测的基础上,针对其病害特征、病害原因和保护修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科学分析,同时研究制定了针对高度腐蚀矿化且破碎严重铁器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并实施了科学规范的保护修复工作,最终恢复了其原本应有的外观,基本恢复了高度腐蚀矿化且破碎铁釜的完整形态,增强了铁釜的稳定性。使其达到了一种安全稳定且可供考古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的良好状态,从中探索出一种针对高度腐蚀矿化且破碎的铁器进行保护修复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长葛县石固发现窖藏钧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八年冬,我所在长葛石固遗址发掘,社员王世忠等在 T10南约3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一个古代窖藏坑。我们当即到现场作了清理,出土六件瓷器,还有储藏瓷器的铁釜及盖釜的铁鏊子等,其他遗物三件。遗物埋藏在距地表约70厘米深处,铁釜口覆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于2009年对汉源县市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现商周时期、汉代、宋代的灰坑、卵石坑等遗迹共11处,出土石刮削器、石镞、陶高柄豆、陶平底罐、陶钵等器物;清理战国至两汉间的墓葬24座,墓葬形制包括瓮棺葬、土坑墓、砖室墓等,出土石镞、青铜鍪、铁釜、陶俑等。  相似文献   

7.
1940年,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伊什库曼河谷伊米特村出土了一件公元前4世纪至前2世纪的青铜釜,分析其造型和纹饰可知,其与同时期近及帕米尔、远达伏尔加流域的广大中亚地区出土的形制相似的铜釜(■)之间存在紧密的文化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伊朗、印度和希腊古典文献内容的分析,从历史人类学角度对铜釜(■)进行审视,探索其文化意义,可知公元前2世纪左右,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塞人部落以吉尔吉特为跳板南下印度,吉尔吉特出土的铜釜是这一人口迁徙活动的物证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九年纪南城古井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1月,江陵县纪南公社松柏大队在楚故都纪南城内修建抽水机站进水渠,在长75、宽14米的范围内,共发现古井十八座,其中陶井十五座,土井三座。湖北省博物馆驻江陵纪南城工作站发掘了四座陶井,出土战国时期的重要生产工具耒耜、铁釜、铁坩埚和大陶瓮等器物。  相似文献   

9.
1985年在友谊县凤林古城内推土机翻土时出土一件双耳铜釜和铜铃.铜釜系鄂尔多斯式青铜釜,长圆腹,口微敛,平底,口沿上有一对对称的半环形竖耳,近口沿处有两周凸弦纹如图二.鄂尔多斯式铜釜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一种炊具,有的底部有镂空底座,两耳穿绳后可以吊起,适用于不定居生活.鄂尔多斯式铜釜分布范围不仅在长城地带及其以北地区,而且往南已越过黄河,进入内地,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也有出土.与凤林古城所出同一形制的铜釜在内蒙古补洞沟的匈奴墓葬、吉林榆树老河深中层墓葬、河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墓葬、察哈尔右翼后旗二兰虎沟墓群等处均有出土,时代从汉延至三国时期,凤林古城是已知此类铜釜最北的出土地点.  相似文献   

10.
《文物春秋》2012,(5):35-37
2010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配合轨道交通房山线长阳镇站七号地块建设中,发掘清理唐墓一座。墓葬为长方形竖穴砖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组成,出土随葬品主要有执壶、陶罐、釜等。该墓形制具有地方特色,为研究北京地区唐代墓葬的形制和结构提供了重要证据,为今后研究唐代的社会形态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1997年至1999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于郑州市区发掘了5座唐墓,出土陶、瓷、铁、铜各类文物30余件。这批墓葬时代接近,均为中晚期唐墓,为研究郑州地区中晚期唐墓的墓葬形制、出土器物演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8月,在涿州市上念头村发现一座古墓,涿州市文物保管所派专业人员赴现场调查,并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随葬品有鎏金彩绘青铜器及彩绘陶器、错金铁镜、五铢钱币等。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分析,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贵族或高官墓葬。  相似文献   

13.
<正>位于陇东地区的宁县博物馆近年从良平镇、早胜镇等地征集到一批戳印有“泥亭”字样的陶器,此类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泥亭”陶器,为重新定位战国秦汉时代相关治所位置提供了线索。征集到的“泥亭”陶器主要有罐、圜底釜两类,在颈部、肩部或腹部戳印有“泥亭”陶文。罐主要为侈口,竖颈,圆肩,鼓腹,平底,区别主要在肩、腹部分界处的下移与腹部斜收的角度越来越大。此类罐的形制与演变规律和长陇地区所出陶罐一致,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圜底釜,形制特点为侈口,  相似文献   

14.
铁牛、铁猪出现在两京地区的晚唐墓葬中,在墓葬中的位置一般是墓室的“丑亥”二位。而宋元墓葬中出土的形制、数量、位置以及出现区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文献论述了铁牛、铁猪的“压胜”性质和镇墓、驱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葛明宇  邱永生  白荣金 《考古学报》2008,(1):91-120,图版柒-图版拾陆
目次一楚王陵铁甲胄的出土情况与特点二关于铁甲胄复原的方法和过程三楚王陵出土铁甲片的形制四楚王陵铁甲胄的复原研究五楚王陵铁甲片的金相分析六小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联合组队,对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汉兵马俑坑以东约400米处狮子山顶的一座大型西汉楚王陵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取得重大成果,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狮子山楚王陵  相似文献   

16.
凹柄铁镰是战国时期铁镰的主要种类.本文通过对出土凹柄铁镰及镰范的形制演变、源流、绑系及制作工艺等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凹柄铁镰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用方便,其消亡的主要原因是冶铁工艺的进步和简化"锻銎技法"的出现,凹柄铁镰传入东北平原及周边地区体现出燕国对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贾峨 《文物》1958,(10)
这个彩绘陶楼,今年春天出土于河南省滎阳县河王村的汉墓中。墓位于滎阳东北八里河王水库拦河壩西北的台地上,可分墓门、前室、后室及耳室四个部分。墓内的随葬品很多,计有八十多件。前室出土的有铜镜二,铁剑、戟各一,铁钩二。后室出土的有铜镜二,彩绘陶羊六,彩绘博山炉六,彩绘陶奩四,陶猪、鷄、圈、灶等各一。耳室中出土的有铁釜、陶井、灶、甑、鷄、猪及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6月,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后王庄发掘几座唐宋时期墓葬,其中两座唐代墓葬出土有墓志、陶罐、铜钵、铁剪刀、瓷罐、铜钱等。墓志形制特别,其志文不仅为同类型墓葬的断代提供了帮助,也为地方的文献记载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相继出土了“王小”①、“于大”②铭文铲及“大官釜”陶文的汉代陶灶陶釜③。“王小”、“王大”、“大官釜”应当均是汉代的铁它标志,现考证如下。一、“王小”与“王大”铁官铭查《汉书·地理志》,用“王”字作郡。县地名者,仅有“野王”一个县,即当今河南省沁阳市。野王县不是大铁官而是小铁官县。在《史记·食货志》中说,不产铁的县设小铁官,其任务是销旧器铸新器。由此可见小铁官同样能鼓铸,不同之处是大铁官鼓铸的铁材料是从矿冶中获得的,源料充足;而小铁官是用回收的废旧铁器为原料进行鼓铸的,原料不富裕。在野王县…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至9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门峡市区西北部后川村发掘了6座小型西汉墓,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墓道的土洞墓,出土各类文物86件(枚),有铜、陶和铁器,铜器有铜鼎、甗、蒜头壶、釜、鍪、铜钱等,陶器有罐、盆等,这批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地区汉代早、中期的葬制、葬俗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