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茨坦公告>发布日本数次“乞降“   1945年5日7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宣告结束.两个多月后的7月17日至8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德国首都柏林郊区幽静的小镇波茨坦举行了会议.会议期间的28日,邱吉尔下台,遂立即由继任首相艾德礼接替参加会议.除国家元首(首相)外,3国的外长、军队参谋长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拟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但由于中国未能参加这个会议,再加上苏联尚未对日本宣战,所以在征得了中国国民政府的同意后,以中、美、英3国政府的名义,正式发布<中美英三国政府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内容共13条,其中心内容是:……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后,我国东北成为列强激烈争夺的焦点,曾多次面临严重危机。为缓解“龙兴之地”内外交困的危局,清廷一再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从1895至1911年,经历了联俄制日、联日制俄、联英美制日俄的几个不同阶段。然而,每次都失败了,这其中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1.联俄制日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岛国,曾经有着与中国相同的受人欺侮的命运。明治维新后,日本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内市场的狭小,制订了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向外扩张的“大陆政策”。1874年侵台事件后,日本时刻也没有忘记侵略我国,对日本的野心和潜在  相似文献   

3.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制造事端,次日占领沈阳,到1932年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为止,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10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三倍之多的领土。3月12日,日本一手扶植的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粉墨登场;9月15日,日本政府以签订日“满”议定书的方式,对其予以了外交承认。至此,日方所谓之“满洲事变”,总算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学界,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七八十年代美国学日本。那时的日本如日中天,创造了世界“奇迹”,甚至在世界经济领域扮演起与美国争当“龙头老大”的角色。然而一场起自泰国,席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的危机,首先是金融危机、货币危机,然后危机深入到政治和社会领域,使日本也“劫数难逃”,未能幸免。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咱主停业”,拉开了日本金融危机的序幕。今年6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其经济进入“衰退”期,随之的日元一贬再贬,突破了1美元兑换144日元的心理大关,首相桥本下台,刮起了“…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刘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史学会于8月10日至12日在长春共同主办了“战后日本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中方学者124人,日方学者...  相似文献   

6.
实力悬殊的中日对阵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硝烟顿时弥漫整个东北。在这一背景下,1931年10月26日出版的《时代》,选择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作为这期杂志的封面人物。在他们之前,10月12日,日本负责处理“九一八”事变的外相币原率先  相似文献   

7.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在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炮击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发动进攻。当时蒋介石集中力量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并撤至山海关内。日军在19日侵占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等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当时身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的汪精卫,也是一贯主张对日本妥协  相似文献   

8.
晁中辰 《安徽史学》2007,(3):119-119,107
在中日关系史上,明初“永乐定制”是一件大事。这是因为,自唐王朝灭亡以后,历经五代、宋、元,中日之间的官方交往一直处于断绝状态。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马上遣使赴日,使双方的官方交往得以恢复,并将日本定为15个“不征之国”之一。但好景不长,洪武十三年(1380)发生了胡惟庸案,朱元璋怀疑胡惟庸“藉日本为助”,故“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自此以后的20余年间,双方的官方交往又处于断绝状态。明成祖即位后马上遣使赴日,双方遂又恢复了官方往来。永乐定制规定,日本十年一来贡,  相似文献   

9.
叔弓 《纵横》2006,(11)
记得2005年6月11日,日本一位文部科学大臣曾说:“二战期间并没有随军慰安妇这样的词汇。”没过3天,6日13日,日本一位内阁官房长官随即出面澄清:“慰安妇是日本的一种委婉用语,用来形容在二战期间被强迫充当日本军队性奴的人。”何谓“慰安妇”?日本出版物早有诠释,却用掩饰本质的中性词释之为“随军到战地部队慰问过官兵的女人”,或称“慰安战地官兵的女性”。当年在押抚顺的日本战犯说,日军官兵则蔑称之为“P”,英语“Prostitute(娼妓)”的第一个字母,也与中国人对女性生殖器的统称谐音。始自于九一八,广施于南京大屠杀这实际是区别于出自…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指的是1937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对日抗战两年后的1939年9月,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迄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而结束。前后为期6年。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驻在中国境内的关东军突然袭取沈阳。随后,日本军队侵占了我国东北四省。“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日本侵华史上是一个标志为新起点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后,日本正直和进步的历史学者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十五年战争”,澄清了不少被歪曲了的真  相似文献   

12.
1931年11月8日,仅仅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两个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纠集一伙乌合之众,制造了一起武装暴乱事件,史称“天津事变”.这伙人不穿军装,没有番号,所以习惯上又称之为“便衣队暴乱”.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杨大辛先生那一年刚刚6岁,那段日子的记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1931年11月的那几天,日本人的炮弹就在我家的房子上面飞来飞去,可以听到数不清的爆炸声和枪声,我当时十分害怕,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就是日本人组织的一群汉奸在袭击天津警察和保安队.”  相似文献   

13.
“倭”是古代汉人对广义的日本人或政治势力的总称,但就其音、义的认识在中日两国之间长期存在争议,近世一些日本人认为“倭”字含有贬义.本文以中日两国古代文献和史籍对“倭”字的记述和使用情况为例,从“倭”的古代读音和字义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自称词等方面,对“倭”字进行再分析,认为“倭”字是音注字,没有特别的含义,也是当时和后来的日本人在接受这个音注字后普遍乐意使用的一个自称词,类似于今人所说的国号.对“倭”字义的曲解和排斥,乃是江户时代日本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一部分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当面递交了日本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此后,由于国内反日爱国运动日益高涨,加之其他原因,中日交涉一路坎坷,谈判无结果。4月26日,日本政府提出修正案,5月7日,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辅之以武力恫吓,胁迫袁世凯就范。  相似文献   

15.
由日本法律界进步团体主办,世界抗日战争史维护联合会协办的“日本战争犯罪与战后赔偿国际公民研讨会”于1999年12月10日至1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美国、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的自主型复苏   在日本经济因泡沫崩溃而导致的“失去的十年“中,曾经出现过两次短暂的反弹(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却始终未能走出低谷.然而2003年,尤其是2003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显得异常强劲,第四季度的GDP名义增长率为1.7%,折算成年率高达7%,刷新了日本13年来经济增长的记录;在此基础上,2004年的日本经济更是如鱼得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4%,换算成年增长率为5.6%.   ……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会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是日本对华“鸽派”的“帮主”。4月11日-13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总理时隔7年后首次访日。其间,“河野洋平”这个名字频频曝光。原来,这位日本众议院议长沾了温总理的光——温总理在日期间,不但与河野洋平举行会晤,还在他执掌的日本众议院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18.
由“纪念南京大屠杀中国人遇难60周年”大阪实行委员会、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等20多个日本民间团体发起的“99国际市民研讨会”,于1999年12月11日至12日,在日本大阪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各国战争受害者、学者、社会活动家、律师,以及因参加过侵华战争痛感加害责任的原日本老兵和关心战争遗留问题解决的日本民众约500人。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日本文部省教科书审定变本加厉,把侵略改为“进出”或“进入”,对“南京大屠杀”加上“在混乱中发生的”,“和战争行为区别不开”等限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1982年7月20日和24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短评,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也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的侵略不是它的内政,篡改日本侵略的历史也不是内政问题。并指出,承认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原则问题,要求日本政府纠正文部省篡改侵华历史的错误。日本各界…  相似文献   

20.
丸山真男的学术研究,在揭示出“日本早期近代化的基础奠定于江户时代“这一重要事实的同时,也超事实超学理地扩张了他的想象.这种想象,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出的“原型论“当中.由于该理论与“日本主义“之间存有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直接与少数人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蔑视论“互为表里,因此,提出并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相信将有助于加强21世纪中日两国深层次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