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浩 《人文地理》2005,20(2):93-97
现代艺术是目前唯一在国际上占统治地位的艺术现象。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研究现代艺术的发展演变。首先回顾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现代艺术的地域性特征,指出国际现代艺术体系有"中心-边缘"性的分布格局,从流派数量和艺术主题的变化方面总结了其发展演变特点,并且总结了历史上三次重要的艺术扩散过程。其次分析了我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时空分布和地理格局,指出我国现代艺术的中心位于东部沿海大城市,具有分布不均、在国际体系中地位不高的特征。最后指出我国城市积极参与国际现代艺术体系、提升文化艺术地位的重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吴大鹏 《神州》2011,(10):165-165
油画艺术从西方传入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当今形势下,油画创作在东西方艺术文化意识观念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中发展,随着全球性社会化的到来,中国风景油画创作逐渐成熟,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精髓,体现了风景油画创作的东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吴大鹏 《神州》2011,(23):165
油画艺术从西方传入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当今形势下,油画创作在东西方艺术文化意识观念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中发展,随着全球性社会化的到来,中国风景油画创作逐渐成熟,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精髓,体现了风景油画创作的东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玉璧是我国古玉器文化发展的重要类型之一,从原始社会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玉璧代表美好和吉祥,给人们以高贵的品位、气质和内涵,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理念。先秦时期是我国古玉文化发展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在我国玉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先秦时期的玉璧艺术造型精致、优美,对后世玉器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特别是先秦玉璧文化也折射出先秦时期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人文历史的发展特色。同时,笔者结合国内有关博物馆的玉璧文物精品,着重对先秦时期的玉璧艺术和人文特色展开思考,希望对传承和发展我国玉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发挥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墨艺术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美、对理想的一种潜在需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给现代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现代社会中,水墨已经从单纯用来书写的媒介,转变为信息化时期广告设计的一种艺术语言。由于新媒体的诞生、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广告设计出现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现代广告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之水墨在广告设计中所产生的新意境。  相似文献   

6.
商代青铜戈腐蚀机理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类历史上曾经历了一个以青铜器为特征的漫长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及其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保存下来的种类繁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结构复杂及铭文内容丰富、文字精练的青铜器.是研究这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青铜文化,是我国古老文明的象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相关人员也进行了文化内容的制作试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一些人将目光聚焦在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上,在对现存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了解那个年代的文化及人们的习惯。天梯山石窟素有石窟鼻祖之称,历史悠久,其壁画研究价值极高。它是石窟艺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的存在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有待开发。文章就以天梯山石窟的北魏壁画的发展历史作为切入点,从天梯山石窟的现存壁画中了解以天梯山石窟的壁画为代表的北魏壁画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结合大量的文献参考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给从事艺术方面的、想了解北魏壁画的人员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守义     
《纵横》1999,(11)
张守义,书籍装帧艺术家。一九三0年生,河北平泉人。一九五四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长期从事书籍装帧设计、插图设计和艺术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张守义外国文学插图集》、《张守义论书籍  相似文献   

9.
陈平  王亦慧 《丝绸之路》2011,(16):102-104
书籍的封面犹如一个人的衣着、样貌,是了解其内在的窗口。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学文化的价值日愈突出,人们对书籍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书籍装帧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注重文化内涵、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特征已被越来越多的装帧设计者所重视,用装帧封面设计方法发掘书籍的思想内涵、丰富书籍的文化意蕴、提升书籍的价值,已成为现代设计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叶众多来华的西方作家留下了很多与中国有关的文字,我们从中选取了一些作品,结集而成这套《西方人看中国》文化游记丛书。他们之中有西方报刊派驻中国的记者,有著名的汉学家,还有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交官,或清廷所雇用的外国官员、教习和到中国经商的商人。他们以比较客观的笔触,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宋元鹏 《神州》2012,(20):206
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都是一门艺术,本文结合在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中所得的经验,将其要点与内容进行结合,将其艺术和工艺进行完美的结合,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来提高设计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2.
孙瑞 《风景名胜》2021,(8):0058-0059
印后工艺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其直接关系着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质量。文章在阐述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使用印后工艺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印后工艺与书籍装帧设计的关系展开分析,并指出印后工艺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期望能进一步提升印后工艺应用水平,优化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质量,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的历史实践,生产生活环境等背景,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在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文学、艺术成果也不尽相同。中西美学思想根植于不同的文化、艺术土壤,各有独特的美学思想。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中潜存着一个前提,即把美当做一种实体,这是西方实体思维的呈现;中国并没有采用西方的实体思维去探讨美之本质,而是另辟蹊径,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与内心、人与外界的关系,将天地万物的内外和谐视为美,这显然是受到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影响。从哲学的影子出发,即从美学出发,我们可以追本溯源,窥见中西思维方式的些许差异。  相似文献   

14.
图片在志书中有两个作用,直观一览性的窗口作用、宣传作用和存史作用。第一届志书图片运用突出了地域文化和宣传作用,但数量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受时间和经费限制,二是对图片的地位和作用不够明确,造成重文字轻图片现象。新一届修志在图片应用方面应注意:一要扩大图片的征集内容,尤其要加大带人物形象图片的人志范围;二要注意图片的编排。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应用,“图”的内涵与外延还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骑着自行车在距离曼谷440公里的素可泰遗址里转悠,时光倒流,仿佛乘坐小船逆流而上,回到历史的源头。素可泰是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首都,也是泰国文化的摇篮。泰国的文字、艺术、文化与法规,很多都是素可泰时代开始创立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文化都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的文化工作需要得到更大的提高,群众的文化工作在社会中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只有不断完善群众的文化艺术活动,并且认识到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才能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将群众文体活动发展得更生动更圆满。  相似文献   

17.
陈兵 《神州》2013,(21):217-217
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里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创造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样的绘画技巧,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中国绘画除了展示出“视觉艺术”外,也注重中国文化特点的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整体环境也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将文明与野蛮,高贵与落后,美妙与落后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奇特的文化。俄罗斯人的时间和酒:俄罗斯的女性与文化艺术;俄罗斯特有的颠僧……作者的俄罗斯纪行系列,从遥望历史到亲历当下,从文化艺术到社会现状,讲述一个文化艺术交流学者眼中的俄罗斯,试图用自己的所见所感,用文字和镜头,解开心中的俄罗斯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图案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伟大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图案,我国古代名谓"纹镂",现在一般称为"纹样","花纹"和"模样"。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先民,就已制造出了很多精美的陶器。尤其是彩陶和黑陶,构思、纹饰、技法,都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才能。在彩陶上创作有众多的美丽图案,同时也初创了图案构成的方法。这些纹饰已初步  相似文献   

20.
贾书曾 《神州》2012,(5):23-23
时代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前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需求和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适应人们新的需求,探索纪念馆陈列设计的新理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中国纪念馆陈列设计艺术实践,就成为我国纪念馆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从陈列艺术与陈列环境相结合、中西方文化结合、理性与感性元素相结合、多维性和大视野相结合、以人为本和体验相结合五个方面重点探讨了纪念馆陈列设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