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对这1141位勇士表示热烈祝贺,你们在世界行走日参与创造了一公里赤足行走的吉尼斯纪录!” 这是2010年9月4日,成都温江碧落湖公园,吉尼斯官方认证官Marco Frigatti先生在发言台上宣布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前沿资讯     
2005中国·青海郁金香节开幕2005中国·青海郁金香节于5月1-6日在西宁举行,全面打造“中国夏都”品牌。青海是郁金香的故乡,“五一”黄金周期间,数百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美不胜收。成都将建世界最大熊猫博物馆记者近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成都将修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熊猫博物馆,展区面积达5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一峰草堂     
岱峻 《巴蜀史志》2007,(4):53-57
著名国画家吴一峰先生当年的斋堂——“一峰草堂”曾是抗战期间成都的一处画家聚所,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与衰落…… 2000年,吴一峰的家乡浙江平湖,仿成都“一峰草堂”建了一座吴一峰纪念馆,已成当地名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薛登 《成都文物》2002,(3):67-72
近读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成都化博辞典》(2000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辞典》),承蒙编《后记》告知:“这本成都历史上的第一部化辞典”,“无疑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因而获益匪浅。同时,亦如编《后记》所言,既是成都化史上的一项首创,  相似文献   

6.
博雅扬雄     
《巴蜀史志》2005,(1):1-1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成都郫县人,中国汉代名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祖辈以农商为业,家道小康。其自幼口吃,不善言语,然而却喜欢读书,独立思考,“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成都是汉赋故乡,他与另一成都籍学家司马相如被后人誉为“汉赋双星”,成名之作《反离骚》,系仿屈原《离骚》之体,而反离骚之意写成,写就后“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通篇洋溢着青年扬雄的豪爽之气。  相似文献   

7.
四川九寨沟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1997年,又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景区。 2003年,九寨天堂·申蕃古城开业。2004年,九寨沟边边街开业。四川黄龙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后又被列入“绿色环球21”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1996年,“快乐的小路”骑马即现在的顺江马帮成立。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 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2004年,从1999年开始的峨眉山冰雪节增加了温泉休闲,更名为“峨眉山冰雪温泉节”,口号为“玩冰雪,泡温泉,品美食”。四川青城山-都江堰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7年春天,成都第一家农家乐诞生在著名的“中国盆景之乡”-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农家乐的发展势头很快蔓延到整个成都周边,临近的都江堰以及青城山很快也相继出现了一批规模大小不等、经营内容名种多样的农家乐。  相似文献   

8.
汪毅 《巴蜀史志》2009,(6):8-13
成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故成都的城市名片纷呈。早在20世纪上叶,成都就有“小巴黎”之称。及至1944年1月,因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强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的显学——“敦煌学”,成都因此而有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即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的舆论,并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旨,不乏相当影响。后来,由于政权更替、时过境迁,此“说”湮没于世。本文史海钩沉.通过相关资料论证了成都当时确有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之舆论,并且该舆论深植文化界有较为广泛的影响。由此.笔者认为,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的这张城市名片不可替代,价值连城,为中国唯一,似可以体现国家公关意志,成为向世界争夺“文艺复兴”的又一个可与欧洲文艺复兴相提并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望江楼印象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对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年代。东门外,锦江南岸,耸起一座楼阁式建筑。它的名字叫“崇丽阁”,市人习称为“望江楼”。 地方文献记载:该工程筹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发起者为华阳县缙绅马长卿。为缅怀成都历史上杰出的女诗人薛涛。他积极奔走,得到地方行政长官支持,社会名流伍肇龄、罗应旒等积极响应,短时闻内便筹足资金,于年内启动建设,“阅两寒暑,崇丽阁告成”。从此,成都城东新添一名胜,登楼凭栏,“江天风物,一览在目矣”。  相似文献   

10.
梁静 《巴蜀史志》2002,(4):58-60
“巴蜀天府 地杰人灵 劼人先生 一代哲”李劼人先生是近代成都坛的一枝奇葩,他“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成名于斯”,其作品采用地道的成都市井方言俚语展现了旧成都的风土民情。他从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巴蜀化的强烈归属感,蕴涵着深刻的化内蕴和川西特色,无怪乎有人盛赞其作品为“描绘四川一隅近代城市、乡镇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素号“天府之国”、“一片真土”的成都,自古至今皆为西南重镇,其历史与文化深受重视,相关著作很多。近得《成都通史》,即为关于成都的最新著作,是书为成都社科学院的一项新的科研成果。展读其卷五《元明时期》(陈世松、李映发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秦汉以来,成都平原持续不断的水利建设和“二江环抱”的生态环境的形成,是成都城市永不衰竭的奥秘所在。生态城市的形成,为成都经济、社会、化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使她成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城市。发扬光大这份历史遗产,是成都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潘健 《旅游》1996,(10)
一、成都旅游区 成都市区郊区主要名胜 成都是四川的省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城市。相传远在周代末年,蜀王开明氏的后世把国都从郫县迁到这里,取一年成市,三年成都的含义,命名成都。在汉代,成都的织锦手工业发达,设置锦官管理,故成都又称“锦官城”,简称“锦城”。五代后蜀后主孟昶于土筑城墙上遍种芙蓉,秋日盛  相似文献   

14.
形象是对一个文化现实的描述,其中包括自塑形象与他者笔下的描绘两部分。成都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文人的赞誉建构了成都的历史形象,当下“打造成都城市名片”向世人展现了成都多元、多彩的新形象。本文从对成都城市形象的描述及其变迁追溯和梳理,以期对成都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宣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为世界文化遗产,无坝引水、自流灌溉达二千多年。至今灌田面积逾一千万亩,为世界无出其右的特大水利工程.成就了天府之国二千多年的伟业、自古以来的华夏战略大后方、成都“扬一益二”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徐学书 《成都文物》2000,(3):69-72,50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夸张诗句,不知使古往今来多少人对蜀地望而却步,误以为蜀中自古便封闭落后。清代成都“穿城九里三”的规模,更使得不少人推想清代以前成都的城市规模恐怕更小……。多少年来宣传中说到成都历史最鼎盛之时只不过是晚唐时期有“扬一益二”之称。不少人多年来一直误认为成都自古便是封闭落后地区,由此亦严重影响到成都的对外开放和人们建设现代化成都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空旅游》2014,(1):28-28
2013月12月18日,在成都举行的“财富正能量”2014清华北大成都总裁同学会年会上名流云集,大家为慈善、财富的良性互动而聚集于此。  相似文献   

18.
竺可桢论唐代气候较现代温暖 ,依据共有两点 ,一是长安宫廷苑宥内有梅花和柑桔 ,二是成都有荔枝。其前一依据之不能成立 ,已有研究 ,这里谈谈成都的荔枝问题。竺氏谓唐代成都有荔枝 ,所据为唐人张籍《成都曲》中“锦江近西烟水绿 ,新雨山头荔枝熟”的诗句 ,而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诋斥说张籍实“未尝至成都者” ,其所言自不能属实。唯今郭声波复据唐卢纶《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诗中“晚程椒瘴热 ,野饭荔枝阴”之句 ,谓“中唐时在长安士人之中 ,成都有荔枝确实已属常识” (《成都荔枝与十二世纪的寒冷气候》 ,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相似文献   

19.
成都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之一。至迟从秦汉开始,二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成都还先后成为古蜀国、公孙述“成家”、刘备“蜀汉”、南北朝李氏“成汉”、五代十国“前蜀”、“后蜀”等割据王国的都城。与我国其它古城相比,成都城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早期成都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南方古代早期城市的基本特征,在许多重要方面,有别于过去学界讨论较多的北方城市,丰富了对我国早期城市的认识。二,成都城从建城到现在,一直没发生过较大的城址迁徒,三千多年来,城址代代相承,以至于今。  相似文献   

20.
10月16日,《成都革命斗争史展览》在王建基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式.以大型浮雕墙、烈士遗言墙为先导.配合《沉默的情怀》和《碧血春华》两部录相片介绍,利用近300m2的展厅向人们充分展示了从1911年辛亥保路运动至1949年成都解放这38年的成都革命斗争史。展览》共分为《蓉城曙光》、《土地风暴》、《热血救亡》、《成都解放》四大部份十五个单元一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成都革命斗争史上的“保路运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党团组织建立”、“二·一六”烈士、“邓殊地区苏维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