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柏修、邓玉兰在《福建史志》1998年第1期发表《当代方志学学科体系研究概说》一文。文章就“当代方志学”学科体系研究构想作了概括介绍,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构想:1.“两分法”构想:由方志文本论和方志理论两部分构成;2.“三分法”构想:由理论方志学、应用方志学和方志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中国地方志》2004,(1):63-63
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运子微来稿谈当代方志的主题。认为地方志内容中存在主题,方志主题是志书编纂者通过运用大量资料记述一定范围内的地情民风,所表达出的对于自然、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认知。方志主题是地方志的灵魂,方志记述必须围绕主题。方志主题有三个来源: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与责任感;当代方志秉承的“资治、存史、教化”的使命;百科体系阐释的地方及行业特点。由此可以推出,当代方志有三大主题,即赞颂伟大的民族精神,昭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精神,展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志书如何反映本性,凸现个性,从而赋予生命的问题,涉及地方志的性质与特点。对于方志的特性,当代一些方志学家都已概括得很全面。比如著名方志学家仓修良教授概括为“突出的地方性”、“编纂的连续性”、“内容的广泛性”、“记载的多样性”和“鲜明的时代性”5个特点;韩章训教授则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Citespace等软件统计分析了新疆方志主题近40年的年发文量、高引文献、研究热点与动态,综述了高影响力文献。发现:1.新疆方志研究于1983年起步,2006年始研究升温,至2011年年发文量达高峰,持续至2018年,其高发文量与国家政策话语相关,主要围绕新疆古方志史料价值与当代修志工作展开。2.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形成“新疆”“修志工作”“编委会”“惠远城”等聚类热点。3.预测新疆方志下一阶段研究热点包括新疆方志如何作为“中华多民族交融汇聚成一体”的史料挖掘重点;新时代新疆方志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性与包容性明证的载体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现代化转化研究;数字化方志文献库建设与跨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讲究志书语言的简洁、凝炼,是我国修志工作的优良传统。历代方志学家都强调志书语言要“文约事丰”、“文约忌广”。当代不少方志学家在论及志书美学观时,一般都将语言美列为方志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语言美包括准确性、鲜明性等诸多因素,而讲究语言的简洁性、浓缩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学者喜欢用“方志”一词作为所有志书的统称,然而,是否准确值得研究。传统地方志都是记述地方(地域)或地方(地域)之上事物的,或者如梁启超所说地方志是主流。用方志一词反映了这种状况。当代地方志的记述对象已超出了记述地方(地域)范围,就不应再用“方志”一词。再说,“地方”是与国家(中央)相对应的概念,并无超出地方甚至广及地球的所谓“广义”。在方志出现之前已有分类记载名言警句的志书,应以“志书”作为所有志书的统称,地方志书只是志书大家族之一支。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如何使地方志更好地“服务当代”?本文试就此话题,谈点体会及脞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称“志鉴若干现象”.主要是指在当代志鉴编纂过程中.准确地讲是进入2l世纪以来.由于编纂人员的某些想法、做法不够规范.而导致新出版的志鉴产生了一些违背自身发展规律及其性质、体例方面的问题.诸如“方志年鉴化”、“年鉴方志化”、“志鉴一体化”等。它不仅会降低当代志鉴质量和利用价值.而且会影响今后志鉴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方志“概述”点评》(以下简称《概述点评》)一书,就新方志概述的理论内涵与编撰实践展开综合研究。这部专著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运用以及专题选择和研究深度上,都显示出当代方志学经过30年的创新与发展开始走向更为成熟的阶段,是当代方志学理论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去年夏天 ,我在北京《志书通鉴》座谈会上曾建议 ,不要再用“旧志”和“新志”之称 ,应该改为“历代方志”和“当代方志”。会上有些同志表示赞同。其实这是一个应该弄明白而又偏偏被忽视的问题。“正名”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经过若干时间之思考 ,我感到有必要作短文再作一些说明。“旧志”之说由来已久 ,而且在方志界相沿成习 ,但此说并不正确。前辈方志学家朱士嘉等有《中国旧志名家论选》一书 ,书中所谓“旧志名家”范围是从 1 6 76年至 1 94 0年 ,从顾炎武至黎锦熙。《中国方志大辞典》一书中专设有“旧志用途”一目。仓修良著《方志学通…  相似文献   

11.
志书如何反映本性,凸现个性,从而赋予生命的问题,涉及地方志的性质与特点。对于方志的特性,当代一些方志学家都已概括得很全面。比如著名方志学家仓修良教授概括为“突出的地方性”、“编纂的连续性”、“内容的广泛性”、“记载的多样性”和“鲜明的时代性”5个特点;韩章训教授则概括为“整体特性”(包括公益性、行政性、地方性、时代性)、“编纂特性”(包括艰巨性、学术性、普遍性、连续性)、“文本特性”(包括资料性、纪实性、惯例性、商品性)和“接受特性”(包括社会性、实用性、创造性、承传性)4个方面。还有其它的概括法,不一一例举。…  相似文献   

12.
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自80年代以来,这项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充分反映了“盛世修志”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方志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其广泛。长期以来,我们对当代方志文化的构建关注不够。构建当代方志文化有助于促进地方志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强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构建当代方志文化必须立足于当代地方志事业,善于从传统方志文化中汲取养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门类之所长,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方志批评活动的蓬勃发展,方志批评学的建设问题也渐被人们所关注.早在1987年,方志学者林衍经就从当代志稿和志书评议活动的广泛开展中洞察到方志批评学的发生端倪.他说:“从方志学学科体系发展角度来看,已经透视出形成方志批评学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方志批评学已经露出端倪.或者说,其幼芽已经在温润的泥土中萌芽了.”(《志稿评议会摭论》,《山西地方志通讯》1987年第1期)时至近年,随着方志批评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方志批评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例如,方志出版社于1997年8月出版的刘柏修、刘斌主编《当代方志学概论》和黄山书社于1997年11月出版的梅森《方志学简论》,就都设有关于方志批评(或称方志评论)的专门篇章.这就是方志批评研究业已取得明显进步的一个佐证.为了进一步促进方志批评学建设沿着科学道路健康发展,笔者以为如下几个关于方志批评学的基础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的热潮中,志林生长了生机勃勃的新株,志苑绽放了簇簇鲜艳的新葩。城市区志这一新志种,《城市区志编纂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一新的方志编纂理论专著,便是这样的一种新株和新葩。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夏天,笔者应邀为梧州军分区县(市)军事志编写人员培训班讲授方志写作课。课程中有一节“方志附录的编纂”。此前,对志稿写作的研究并未涉及这一课题,现在为备课,翻阅了好几部当代方志学的专著、文集也找不到有关“附录”的专题论说。可见这个课题尚少为同仁所关注。情况促使我对此作了一番粗略研究,深感“附录编纂”在方志学体系中,应该有其一席之位。今特整理思考所得,提请方志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17.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光阴见证着前进的脚步,也铭刻着奋斗的足迹。2021年伊始,四川省地方志办“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数突破60000名(其中,“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数突破10000名,是2017年底用户数的10倍)。这是继“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2019年被清博指数认定为全国最勤奋的史志类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官方电台荣登喜马拉雅“2019政务音频巅峰榜”、“方志四川”川观号获评2020年度优质政务类“川观号”、“方志四川”澎湃号获2020年度“最佳政务传播·文旅传播奖”第三名后,“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取得的又一成绩。  相似文献   

18.
新志书必须“厚今明古”吴晋横排纵写是方志体例的规定,从各地正在编写的市、县志来看,横分门类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在纵写方面,因为地方志历来注重当代资料的记述,当代资料也堪称翔实。只是相形之下,对“今”与“古”的资料记述上,颇有厚此薄彼,详略很不相称之感。...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事业之所以被历朝历代所珍视,能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济永不尽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具有服务当代的特殊功能。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方志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发掘潜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服务当代是方志事业常盛不衰的本源服务当代是方志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方志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这是众所公认的。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和改革开放初期,却很少有人能从方志事业的生存发展的深层次去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的撤并调整和市场大潮的冲击以及“信…  相似文献   

20.
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志续修的指导方针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社会主义时期新方志的指导方针时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不仅有近期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