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關於統一的新的圖書分類法,我在"新圖書分類法芻議"一文內,曾提出左列的意見: 1、依靠真理,確定方向。依照毛主席的指示和根據唯物史觀分為四大類。希望全國一致,把這點確定下來。 2、統一分類法是必要的。除專門特藏外,全國普通圕應用統一的分類法,統一的分類表,應在政府指導下,設立專門機構,集體創作。  相似文献   

2.
《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專記女真始末,是一篇十分重要的女真史料,歷來受到遼金史家的重視。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此篇記載進行了深入剖析。其實,它是徐夢莘根據《金人亡遼録》、《松漠記聞》、《裔夷謀夏録》等較爲原始的材料加工改編而成的,在其編撰過程中,因徐夢莘不熟悉女真情況及史料處理不夠細緻而存在一些明顯的訛誤,研究者需謹慎引用;此外還應充分注意版本文字差異對史事解讀的影響。本文以此爲例,試圖説明對於此類常見史料的深翻和檢討,應當是遼金史研究走向"精耕細作"的題中應有之義。  相似文献   

3.
作爲宋代以來佛、道教濟幽科儀最主要的薦拔對象,孤魂並非一開始就出現的。"孤魂"一詞的被選定以及孤魂概念與類型的形成,歷時漫長,過程複雜,也是道教消化與應對佛教"餓鬼"觀念衝擊的一個最終結果。而在道教創造出孤魂概念之後,佛教水陸儀在延續餓鬼救濟的同時,也將孤魂納入其賑濟序列,儘管在適用中也存在一些觀念上的衝突和表達上的困境。最值得注意的是,孤魂在佛、道教幽科中被按照社會身份予以分類,包括十類以上,反映齊同慈愛的關懷。同時,作爲幽科服務的提供者,僧、道二類也被列入孤魂,反映對修行者遭遇死亡的正視與應對。  相似文献   

4.
《長編紀事本末》原名"皇朝通鑑長編紀事本末",是研究北宋晚期歷史的基本文獻。廣雅書局本作爲該書唯一刊本,其編校情況十分值得重視。廣雅書局本底本爲國圖藏王灝本,編校中經過了繆荃孫、廖廷相等細緻校勘,《藝風堂老人日記》詳細記載了該本校勘情況。校勘主要利用浙江書局本《長編》和《長編拾補》進行。《長編拾補》源自陸心源本《長編紀事本末》,陸心源本源自乾隆四十一年抄寫完成的王鳴韶本。而利用《長編》對《長編紀事本末》進行校勘補綴,則導致廣雅書局本距宋刊原貌頗遠。  相似文献   

5.
梅堯臣是北宋中期的著名詩人,與同時的朝廷要臣、州縣官員及詩文大家都有較多往來,應酬唱和詩篇不少。20世紀70年代末,朱東潤先生對梅詩作了系統編年校勘,並廣采夏敬觀先生成果,爲之補注,以《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時過二十餘年,筆者對夏氏、朱氏未能釐清的人事略有心得,遂逐頁排比對照,撰文名爲《再注八十四則》。卷頁與詩題均按朱先生原書開列,詩題後括注《全宋詩》第五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所收梅詩頁碼。狗尾續貂,敬待高明不棄教示。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二年夏天,我協助江西文管會起草文物分類、編號、登記、業務處理程序及全部表冊,得到李養然、李景湘、王梅笙、廖公望、曹天頤、朱心持、王咨臣各位先生實地試驗,把會內收藏四千餘號五六千件實物照着分類編號登記,在實際工作中,把原案修改了不少地方。由於大家對一九五一年十月中央文化部關於博物館‘應當是地方性的和綜合性的’這一重要而正確的指示,有深切的認識,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從江瀚(1857-1935)在清末民初的社會活動、交遊圈及其著述來看,他應該是位有些影響的人物。查檢梁淑安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近代卷》(中華書局,1997),未見其人;錢仲聯、傅璇琮等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有江瀚小傳;在汪辟疆《光宣詩壇點將録》1944年的定本中,江瀚的名字以"一作"的形式出現,在"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一十六員"中有"地明星鐵笛仙馬麟,林紓,一作江瀚(附子庸)"一目,"一作"筆法,可見江瀚  相似文献   

8.
《魏書》列傳的家譜要素早已引起學界注意,但對《魏書》列傳編排在時代上的混亂則鮮有論者。魏收以前的紀傳體國史主要由李彪、崔光相承編纂,記載内容至少應至宣武時期,各卷人物編次原則是先依時代爲斷,再以事類相從。而魏收加入另一標準,即以家族爲傳,使《魏書》列傳編排呈現混亂局面。通過今本《魏書》中十卷左右即出現一次的"降臣傳",確認了早期國史列傳的年代框架,與此時代不合者則是魏收改作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吸取了近三十年來盧摯研究的成果,對盧摯生平進行全面的清理,按編年順序,以早年出身和每次任官爲單元,將有關詩文繫年編入,力求在歷史背景、文辭含義、時間、地點等方面作更深入、更具體的探討。在前人積累的基礎上,本文補充了若干新發現的史料和作品,對盧摯生平和某些詩文提出了與前人不同的解釋。  相似文献   

10.
過去發現的古建築,大都是屬於:宮殿衙署、壇廟寺觀、陵墓碑碣、橋樑牌坊等類,關於民間住宅的古建築很少發現。這次皖南歙縣發現的幾處古建築,經劉敦楨先生勘察建自明代,在時代方面說,雖然不及傳說為唐宋那麼古遠,但這些都是民間建築,是研究當時地方社會和民間生活的重要資料。並且從這些保留下來的民間建築的精美形制和手法上,更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創作的普遍性與多樣性,所以是很有價值的。類似的情况,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或有存在,希望各地方的有關部門,能引起注意,並進行調查和保護。本文是劉敦楨先生致鄭振鐸、王冶秋兩局長函,經編者根據原函摘寫的,應併註明。  相似文献   

11.
在一九四九年內,俄羅斯聯邦省立圖書館、邊區圖書館和自治共和國圖書館所發表的文藝作品參考書籍中,書目提要手冊極佔優勢。我們就這樣的出版物來看看,估計一下這些供最廣大的讀者用的書目提要手冊,它們滿足了讀者們提出來的要求有多少。明確地指出適合於讀者的何種目的,至少要推荐一些書籍、資料的清楚的分類,簡短的評註,正  相似文献   

12.
杜集宋本從編次上可分爲分體本(按體裁)、編年本(按時間)與分類本(按内容)三種系統。今存杜集的祖本王洙本是分體本,但王洙本的源頭是大致按時間順序編纂的唐代"舊蜀本"。此後宋代杜集編纂一方面以王洙分體本爲祖本,另一方面又順應杜詩"詩史"性質,將分體本重新編纂爲編年形態,這就形成了"唐人‘以時爲序’之本——宋人分體本——宋人編年本"的否定與否定之否定。這種編次矛盾達到一定程度後形成調和,出現以分體本爲框架、又對每首詩加以"題下繫年"的《黄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體例甚奇"的"海内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實際上正是以《黄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爲底本,既保留每詩"題下繫年",又進一步以"體下再分體"方式編纂而成,成爲宋代杜集分體、編年調和的最終、也是最典型的文本形態。研究杜集,相對於宏觀的"卷帙分合"與微觀的"異文校勘"兩個層次,中觀層次的"篇目編次"研究具有合法性、合目的性與便於操作三點優勢。這對唐人别集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論意義。  相似文献   

13.
設立在臺北的臺灣漢學中心,多年來致力于對海外漢學的推介,近年來通過網絡,建立了“典藏國際漢學博士論文摘要數據庫”。這個數據庫以臺灣漢學中心典藏的海外漢學博士論文為主,收藏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等,至今總計有9,667余種,皆為海外各大學從事漢學研究的博士論文,資源相當完備。為了方便讀者,該數據庫提供論文題目、論文作者、畢業學校、學位名稱、畢業年份、論文頁數、刊登目錄、主題分類、系統編號等内容,特别是還提供了論文摘要。數據庫提供下列檢索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關注唐修《晉書》文本背後反映的不同種類文獻間的交流,希望跳出四部分類法設定的框架,思考中古時期歷史編纂與史部文獻的發展脈絡。考察唐修《晉書》以前的舊晉史的情況,《晉中興書》的家族傳編排受到郡書家傳的影響,而東晉的國史列傳則應有編年記事的史源。這意味着從《晉中興書》到臧榮緒《晉書》的晉史文本系統本來與東晉官修史關係疏離,處於邊緣,但後來卻由唐修《晉書》發揚光大,匯爲一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張健考證"《滄浪詩話》非嚴羽所編"之結論基礎上,繼續追究所傳該著文本的來歷,藉以重建嚴羽詩學著作生成及早期傳播的歷史。一是通過具體解析其並不均質的文本結構以及《詩人玉屑》分門類編的商業化製作,推證嚴著詩辯、詩體、詩法、詩評、詩證的構成方式,或即來自最早以如此構架收録嚴作的魏慶之是書。一是觀照嚴羽所處的時代,作爲傳播中介的書坊編刊者與以更爲廣大的中下層創作者爲主體的讀者構成的龐大詩歌消費市場已經形成,故考述嚴氏詩學著述正是在宋元間這樣一種文學生態環境中,主要以"詩法"的面目被傳播。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唐百家詩選》的編選,既利用了宋敏求家藏的唐人行卷、唐詩总集,也利用了數量衆多的唐詩别集。對其編選宗旨和傾向的探求,既不應忽略其文獻來源,也不能離開王安石文學思想觀念和是書本身。王安石主張爲文應"有補於世",故所選多關涉社會政治,雖詠史懷古、寫景詠物、抒發閒情逸志之作,亦着眼於其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一面。是書的編選,因在王安石嘉祐四年上書仁宗而不報之後,心緒低抑,故又多選憂怨不平之作。作爲政治家,王安石重視詩歌的現實作用,强調文要得體;作爲文學家,王安石對曲盡人情物態的作品,往往情有獨鍾:這些也都成爲其選詩的重要標準和特點。《唐百家詩選》編成後,雖爭議不斷,但也産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51,(6)
舊有各家的图書分类法,今日已不完全適用,新編分类法亦非短時可成,如暂採一種舊的分类法,待新的編成後再改,則改時更是困難,因此在這里提供出一個臨時過渡的辦法,供給遇到此種困難的圖書舘作為一種參考: 一、图書暂不分类,權按登錄號碼排架。  相似文献   

18.
日文提要     
黄建秋 《东南文化》2011,(3):96-100
<東南文化>2011年第3號主な論文の要旨1.文化遺産.文化自覚.文化建設--中国文化遺産事業の発展過程を追う(曹兵武)要旨:文物史跡は過去の文化を反映するもので、文化は異なる時期における人類共同体が特定時期と空間において環境と社会に適応するものだけではなく、人類過去の生存可能性の記録でもある。故に、文化遺産は社会発展を推進させる知恵になり、決して負担ではない。改革政策実施以来、我々は文物と文化遺産及びそれらの価値に対  相似文献   

19.
刻紋白陶,是中國古代陶器中的一種傑出的藝術品,曾經有人把它作為殷代文化的代表,因為除了殷代以外還沒有發現過類似的產物。它最初雖然發現於河南安陽,但解放後在輝縣也曾發掘出來過,由此可以說,凡是殷代遺址都有發現這種陶器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學習了‘文物參考資料’第三十二期登載的東北博物館、謝康同志和傅振倫同志等四篇關於博物館保管工作的文章後,我們覺得對博物館的保管工作很有幫助。在這四篇文章中,比較全面,並且切合實際的,是東北博物館的辦法;比较繁瑣,而不易作好的,是謝康同志的辦法;至於傅振倫同志所談我館按單位登記辦法,是本館過去的保管方法,已經成為過時的了。我們感到博物館的保管工作,應以‘簡明易作’為主,其中並沒有任何神秘性,如果將文物的分類、名稱、年代、數量、庫房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