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对文化遗产概念范畴、价值认知及保护理念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事业,同时也给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领域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带来许多挑战。本文对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及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并结合当前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对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对象及范围进行重新界定;并论述了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新文  吕正平 《丝绸之路》2010,(24):112-116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的事业,世界各国在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中,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总体来看,国际遗产保护经验主要表现在遗产观转变使遗产类型不断扩展,扩大了保护范围;合理的资金保障制度保证了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合理利用遗产推动遗产保护;重视文化遗产宣传调动全民积极性。西安遗产保护事业急需构建城市文化遗产体系,建立西安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多样化投入制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在意涵上要从两个方面深化思想认识,丰富人与遗产关系的内涵。一是从主体(人)到客体(文化遗产),做到人正确对待遗产,包括理性认识接受遗产、积极保护传承遗产、努力发展创造遗产三个维度;二是从客体到主体,实现遗产为人服务,服务人的素养提升、文化生活、精神需求。基于文化遗产文化性、聚合性、创新性等鲜明属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对人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以及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的目的主要是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共同体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幸福指数。而要真正做到、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首先必须重构文化遗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社会功能,努力兑现文化遗产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同时还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文化创意、广泛运用新科技等方法、渠道和平台,推动文化遗产内涵活化和向文化资产、文化资本转化。  相似文献   

4.
2012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作为荼文化起源的国家,茶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智慧的弘扬、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实践,对具有"活态遗产"特征的有机演进的可持续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利用进行研究,根据"以人为中心"的活态遗产保护策略制定遗产构成要素古茶林、传统村落保护措施,期待此个案研究可以对活态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更新,正式确认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等阐述的世界遗产中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作为系列遗产申报,国家级、省级层面也已建立跨省联合管理机制,制定联合、协调管理的专项管理协定,以及各遗产点专项管理法规,同时成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执行联合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遗产整体价值的整体、长期保护。具体协调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国家文物局主管和指导土司系列遗产的整体保护管理工作,在保护技术,专项资金等方面对土司遗产保护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6.
朱煜杰 《东南文化》2011,(3):118-122
近年来,西方国家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中国遗产保护在借鉴西方的遗产保护体制时,需要注意保护体制和管理对象的差别,也要注意东西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对遗产保护中"原真性"的不同理解。因此,中国遗产保护既要重视传统历史文化和物质遗产中的精神元素,也要考虑在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更要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出发,在遵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截至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多哈会议召开之前,非洲已有17处遗产地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其中5处是文化遗产,即埃及的阿布米纳基督教遗址、坦桑尼亚的基卢瓦·基西瓦尼和松戈马拉遗址、乌干达的卡苏比王陵、马里的廷巴克图城和加奥的阿斯基亚王陵。为了拯救和保存非洲现有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比较脆弱的泥土建筑物,南非开普敦大学提出了"扎马尼项目",即"非洲文化遗产遗址和景观项目",将现有的非洲文化遗产制成3D电子数据,目的是使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保护、修复、研究和教育,也可以为将来服务。本文作者同时对这五处遗产的价值和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8.
概念梳理是研究的基础。目前国际社会影响最大的法律文件——《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所定义的"文化遗产"概念所指对象范围大体对应于我国《文物保护法》的"不可移动文物",即建筑(群)、遗址等,这与概念产生的背景因素相关——正是社会思想的发展促进了公众对"公共遗产"的关注,注重对建筑类遗产的保护。而我国现在所广泛运用的"文化遗产"概念,则在《公约》等文献理念的基础上,体现出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文化遗产内涵、范围的拓展,一种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线性文化遗产兴起,蜀道作为一条古代历史的线性路线,其内涵的各个要素无疑符合了线性文化遗产的一系列特征。跳出了历史名词的框架,被赋予全新的定义和认识,本文从蜀道历史名词独特的丰富内涵,蜀道的遗产的真实、完整与特殊性,和遗存丰富以及复杂多样等全面论述了蜀道作为遗产的价值,并提出蜀道遗存面临的保护难点。  相似文献   

10.
刘容 《东南文化》2013,(1):17-22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从产生到发展从实质来看是西方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延伸,存在着重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本体,轻精神文化内涵;重物质类工业遗产,轻非物质类工业遗产的倾向。当前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应通过保护和营造其"场所精神"来突出中国特色。中国工业遗产"场所精神"是指它的环境特性和意义,即它承载的城市文脉和公众参与、认同。中国工业遗产"场所精神"保护的对象是其独具特色的本体和对城市与公众的意义。中国工业遗产"场所精神"营造的对象是其在新历史时期与城市发展共融的再诠释。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大运河这一大型的、部分活态的新型文化遗产,产生了一系列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归根溯源都来自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主要包括与可持续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相对应的规划体系、与文化遗产自身可持续发展相对应的遗产本体保护与利用策略、与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遗产管理和环境策略等。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体系的构建过程集合了我国多年来积累的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促进实现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张成渝 《东南文化》2012,(1):27-34,127,128
在世界遗产理论发展路程中,对遗产原真性及完整性的质疑和思考是推动理论不断丰富完善的一股重要动力。完整性适用于所有遗产地,整体保护政策正是对完整性这一命题的呼应和阐释。对遗产原真性的质疑主要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特别是活态遗产,现在遗产界已经越来越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不能简单套用物质遗产的原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的原真性要素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演进中的原真性"。因质疑而思考,进而获得新知。这一途径启示我们,应以一种开放性的、持续完善的思维和态度来对待遗产事业。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已成为一种民族自觉。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主要集中在重视吸引公众参与遗产社会教育、加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法律建设、保障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渠道等三个方面。意大利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遗产管理也应在这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调查的内容和应当追问的问题对于遗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对于文化遗产本身的景观分布范围、社会原生背景、使用和改用状况以及对于反映人地关系和遗产压力等方面因素进行的分析,都是对遗产进行评估和处理的依据来源,这些调查内容都应被视为对遗址进行管理的基本参数来源,也是对遗址进行规划的基础。我国目前的遗产实践中尚存在遗产调查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遗产调查简单化和离散化,对于遗产调查的细化和整合是亟需解决的方法论问题,特别是对于遗产范围的认定、遗产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遗产本身的背景和现实处境都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调查手段。这些问题成为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较大的障碍,而解决的途径应当是改进遗产调查模式。  相似文献   

15.
白冬梅 《文博》2013,(2):48-51,77
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进程中,遗产地居民是和遗产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利益主体,社区参与作为遗产及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遗产地以及遗产地社区自身发展。然而,现实中遗产地居民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对遗产的保护、共享大多是由政府由上至下的推动。面对法律制度缺失,居民本身的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权的无法落实和过度旅游带来的遗产真实性的破坏等问题,必须加快法规制定和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加强培训,提高居民参与能力,建立遗产地准入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遗产共知、共享。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遗产申请和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近现代工业遗产这一在西方的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类别,不可回避的摆在文博工作者面前。由于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在国内发展相对滞缓,造成官方、公众普遍对我国重要的工业遗产价值认识不足,评定方式和保护方法含糊不清。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从评判标准、保护范围、保护方式等几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本文以天津三条石民族工业为例,浅议了工业遗产与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以博物馆为载体,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遗产》2014,(6):142-142
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更新.正式确认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等阐述的世界遗产中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作为系列遗产申报.国家级、省级层面也已建立跨省联合管理机制.制定联合、协调管理的专项管理协定.以及各遗产点专项管理法规,同时成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执行联合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遗产整体价值的整体,长期保护。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重视比较晚,保护理念与利用对策存在一些不足,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有效、经济性,关键在于是否能在实际操作中处理好之间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加大保护文化遗产的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结合点,使文化遗产在旅游利用中不仅具有一般旅游活动的经济功能,还能延续遗产文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世界遗产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提出了"未来遗产说"。长江三峡工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具有成为"未来遗产"的潜质。当前,三峡工程旅游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所确立的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工程建设遗迹和代表性工程文化符号进行"遗产化"保护和开发,开发体验旅游产品,强化遗产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当代人留给后代人的"未来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