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读者与编者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一个热心读者。作为周秦汉唐故都所在地的陕西的学术刊物,《文博》及时反映了新出土的历史文物和重大的考古发掘,是专家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在国内外已有广泛地影响。然而诚如你们所知,贵刊的许多读者只是文物、考古爱好者,盼望读到一些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普及性东西,作为考古学、博物馆学入门的阶梯。希望你们能到注意这部分读者的愿望,给我们以更多的关心。  相似文献   

2.
重要启事     
正1.2019年,《江汉考古》将以一如既往的期刊风格、体例呈现给广大作者、读者,衷心感谢大家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继续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坚持宣传以长江流域及我国南方地区为重点的全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办刊定位和宗旨。我们真诚期待广大作者、读者对本刊继续关爱与支持,踊跃向本刊投稿。  相似文献   

3.
湖北新石器-商周时期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鼎,拓古为了更好地促进湖北省新石器一商周时期的考古工作,一九九五年六月中旬,我们针对这一时期考古的现状与问题请教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有关中老年专家、学者.这里把他们谈及的一些主要问题整理出来,希望引起诸同仁...  相似文献   

4.
重要启事     
《江汉考古》2021,(1):4-4
正1.2021年,《江汉考古》将以一如既往的期刊风格、体例呈现给广大作者、读者,衷心感谢大家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继续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坚持宣传以长江流域及我国南方地区为重点的全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办刊定位和宗旨。我们真诚期待广大作者、读者对本刊继续关爱与支持,踊跃向本刊投稿。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考古?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搞考古?为什么选择考古这个职业? 这个问题通常会使我感到难以回答。因为作为人,我们往往很难主动地选择什么,常常是某些复杂的原因纠缠在一起,最终使我们和某种东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考古?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搞考古?为什么选择考古这个职业? 这个问题通常会使我感到难以回答.因为作为人,我们往往很难主动地选择什么,常常是某些复杂的原因纠缠在一起,最终使我们和某种东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2005年隆冬时节,带着浓浓的墨香,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与内蒙古文物局联合出版的《草原宝藏———内蒙古重大考古发现纪实》一书,摆到了读者的面前。这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考古著作,由内蒙古20多位从事文物考古、博物馆研究的学者写成。它汇集了草原考古专家们的心血,见证了历年来一次次草原考古发现的激动和惊喜,也是对许许多多发现文物,主动把文物上交给国家的基层群众的感谢。《内蒙古重大考古发现纪实》一书,共计38万字,收入照片、图版100余幅,主编为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刘兆和同志。他在“序言”中明确提出“让文物走近老百姓,让老百姓受到…  相似文献   

8.
《南方文物》2013,(1):73-84
壹报告会议主持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兼聚落考古中心主任)我们今天请到了4位第一线考古专家报告201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还请来了张忠培、严文明先生做点评,王巍所长做总结,其实是一次小型学术研讨会。下面我们首先请雷雨先生做报告。  相似文献   

9.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经过六天紧张的会议,今天就要闭幕了。在本世纪末,能够有这么多全国一流的考古专家、学者、领导欢聚一堂,回顾我们20世纪我国考古的光辉历程,研究、畅谈四川乃至整个西南的考古事业,展望21世纪我国的考古事业,这是一件盛事,一件喜事。年会在我们四川召开,也是我们四川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光荣。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及四川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向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也向多年以来给予我们…  相似文献   

10.
新年寄语     
物换星移 ,年复一年 ,今又新年。在过去的一年里 ,《近代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评奖活动中 ,有幸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语文》、《文学评论》、《哲学研究》、《考古》、《东欧中亚研究》及《民族研究》等 9家杂志一起荣获一等奖。我们深感 ,此中心血和汗水 ,既有本刊同仁的一半 ,也有长期支持本刊的作者、专家及读者的一半 ,甚至一多半。我们谨在此向各位热情赐稿的作者、严格把关的专家和时刻关心本刊的读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然而 ,荣誉只能说明过去 ,明天的辉煌才是我们永远的…  相似文献   

11.
考古学和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越来越多,种种联系组成了公众考古/公众考古学要关注的诸多领域。脱胎于英文“Public Archaeology”的“公共考古”或者“公众考古”概念,在中国的实践和讨论均体现为考古学面向公众的沟通和共享姿态。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公共考古的教育性体现在能够架起专业考古与普通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民众理解考古学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什么,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公共考古的开放性则要解决“谁的公共考古”这样的问题,通过改变考古学/考古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单向关系,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今天公众考古已从最初“什么是”和“要不要做”的认识论阶段,发展到如何做好和怎样推进的实践论阶段,因此需要专业化、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该从人才现存问题的导向出发,依托有条件的高校,推动公众考古课程建设并逐步发展到课程体系建设。公众考古需要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对“公众”本身也需要研究和分类加以引导。从考古现场到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展厅,都是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利益相关者”“交流”和“...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13日上午,《考古与文物》编辑部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举办了"《唐昭容上官氏墓志》及其相关问题"学术研讨会。来自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碑林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唐史及墓志研究方面的1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2013年8~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2010,(20):74-74
2010年9月19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前夕,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历史专家在西安举行了“大明宫——世界的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大明宫遗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丝绸之路等有关历史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交流成果对于大明官遗址的考古、保护都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表现了世界各国专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丝绸之路的共同关注。同时也对东西方遗产保护理念进行了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14.
2017年9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借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之际,梳理了科技考古在复旦的发展轨迹,并对今后的日益壮大予以厚望。与会专家、学者就科技考古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建言献策,分别勾勒了科技考古发展趋势的五个重心:着重强调考古学问题指导下的科技手段运用、不同学科间的合作攻关、科技考古方法论的建设、一专多能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考古学的新时代转型。会议还发布了科技考古的六点"上海倡议"。  相似文献   

15.
持续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在认定考古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遗产公约》以及由之引发的世界性遗产自觉,正是人类对历史与遗产探索、认知的一个突出的体现。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现今的考古学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考古学家的考古了。考古遗址和文物所荷载的信息不仅是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资料,也是公众进行文化实践、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以及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突出的普遍价值”之问的提出正当其时。所有跃跃欲试(申遗)的考古遗址都不得不面对这个拷问:一个或者一组具有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文化特征的遗址如何具备超越自身,超越区域和国家的价值。基于在地经验,提出可以广泛验证和修正的通则的全球考古学之路,正是当下的中国考古学可以追求的。而确立以公共性为中心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则有助于我们超越西方考古学的公共考古概念。对遗址的各项价值特性开展国内外同期同类遗产的充分对比分析,也能为考古遗址迅速建立起一个以全人类文明视野为背景框架的参照坐标系,从而大大提升我们的研究视野。站在中国考古新百年和世界遗产“下一个五十年”开启的节点上,中国考古遗址放之世界遗产视野的价值讨论,既有承上启...  相似文献   

16.
【考古】就现有的考古资料而言;中国与新世界(美洲)文明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中国独具甲骨、铜器以及少许商代史料。这些丰盛的文物为研究商代社会的各种面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铜器及甲骨,我们获悉了贵族宗室的家谱、活动、史迹、祭典、战争、健康情形、建筑工事等各项事迹。这些文物记录为专家精心研究后,对商代政体的组织、管理及经济提供了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查阅天津地区有关考古资料时,发现张家园遗址1965年出土的一件"穿孔石器"①,与相邻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石磐颇为相似,并就此翻阅了一些考古资料.本文名之为磬形石器,并就其出土层位、形制、年代及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初步认识,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斧正.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0月16-18日,首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在宁波举办。到会的100余位嘉宾围绕水下考古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展开讨论,14位专家从水下考古的回顾展望与发展态势、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最新收获与研究成果等方面做了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19.
辽宁史前考古与辽河文明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执行中国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日本中国考古学研究会合作研究的1990年度计划,我与我的同事们来日本工作。我们在福冈、大阪、神户、奈良、京都考察期问,受到有关方面和同行们的热情关照,今天又承泉屋博古馆樋口隆康教授和秋山进午教授安排,使我们有机会与日本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在此,我和我的同事们表示谢意。 我讲演的题目是《辽宁史前考古和辽河文明探源》,重点介绍红山文化最新考古发现及其渊源流向。先作三点说明: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举办,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全国第八届考古与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11月16—19日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的近百名物保护修复专家、科技考古专家、考古学家和研究生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化学会考古与物保护学科组副主任,浙江省博物馆卢衡研究员致开幕词、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致欢迎词,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