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西昔阳石马寺石窟及摩崖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马寺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昔阳县洪水乡石马村北,东北距县城12公里,东依石马山,西临石马河(图一)。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始凿群像于三沙岩巨石周围,巨石排列呈“品”字形。北侧巨石最大,四面皆镌龛像。南侧巨石背靠石马山,西、北二崖镌造龛像。西侧巨石位置偏低,仅东崖镌造龛像。北宋熙宁年间因像造寺,环巨石券围廊,兴建殿宇,并  相似文献   

2.
巴中南龛佛教胜迹,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笔者今年春节期间漫游南龛,在众多的碑碣林中,发现了民国卅五一卅七年(1946-1948年)间巴中官绅们所凿净瓶、送子、如意轮等不同法身的三龛观音像侧的三通碑记(以下简称《观音镌像记碑》),很有历史价值,它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土地革命和民国末年封建土豪劣绅和地主阶级对革命态度的重要实物资料。此三龛不同法身的观音像,分布于南龛不同的三个地段。净瓶观音像造于民国卅五年(1946年),位于距地面1米高的南龛10号窟左侧,为国民党巴中县长孔庆镒及其僚属们所献;送子观音像,造于民国卅…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雕刻匠师在祖国各地镌造丰富的石窟艺术,但他们很少在自己的作品上留名镌记,如我国著名的早、中期石窟——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至今未发现雕塑工匠师姓名。各地石窟艺术又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发出灿烂的光芒,为今天旅游开放,学术研究,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当歌颂史册无名的雕塑大师,他们的苦心经营、辛勤劳动,呕心沥血镌造许多石窟艺术精品,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目前新发现民间雕刻大师的留名镌记石窟有好几处,如延安地区石窟子长县北钟山万佛岩,北宋治平四年至靖康元年(1067—1126年)镌造,碑  相似文献   

4.
<正>香坛寺位于四川省安岳县石鼓乡双渠村[图一],共有六龛(碑)五十九尊像,主要镌造地藏与十王地藏像[一],全部刻在一块巨石北侧上部[图二]。龛上方有人字形沟槽及榫孔,当为古时防雨之龛檐与引流举措。现今岩外的木构屋殿,是村民二○○○年集资所建,可起防风遮雨的保护作用。此块巨石位于双渠村北一处坡地上,长达十一点五米,最宽处约六米,高约五米,南端较尖,北面较平。龛像都雕凿于北侧,距地面一点八米以上。石位原先较  相似文献   

5.
杭州灵隐飞来峰第91龛①密理瓦巴等三尊造像,是我国石窟中颇富特色与最具神秘色彩的元代雕作之一。龛内尚存有“平江路僧录范□真谨发诚心,命工刊造密理瓦巴一堂,上祝……”的题记残铭。按僧录为元代管理寺庙机关中的职务名称②,平江路属今江苏苏州一带。现存题记文字仅表明龛像造于元代,施主系来自平江路的范姓僧吏,龛像主尊名密理瓦巴。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关野贞对飞来峰的初次考古调查③以来,由于包括龛像残损、教义艰涩在内的诸多原因,无论是这龛雕刻的形象特征、题材内容,还是人物身份与宗教文化内涵等均未得到切实…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伯2641号《宴设司呈报设宴帐目》,背面有莫高窟杂文四篇:修龛添福短句并序,诗一首并序,定西蕃曲子一首,莫高窟再修功德记。马德先生对《修龛添福短句并序》研究后,根据“团聚”,“推沙扫窟”,“南大像北边一所古窟”等判定是129窟重修资料①。对于《莫高窟再修功德记》的研究,还没有看到研究论文。《莫高窟再修功德记》是关于某节度押衙重修某窟原因及其窟内塑像、壁画内容的一件文书。由于《功德记》没有记载修  相似文献   

7.
敦煌写本《住三窟禅师伯沙门法心赞》是一篇非常重要的邈真赞,邈真赞中记载禅师伯沙门法心参加归义军收复凉州的会战,职业嵩隆,凉州会战结束之后,舍俗出家于凉州南洪源,而后西归敦煌莫高窟,同镌此窟,雕碑刻铭。经过考证发现,写本所记法心出家是在咸通八年(867)张议潮入朝之后,敦煌归义军与唐朝在凉州节度使权力上博弈失势,法心遂即出家为僧摆脱烦事的做法。法心在莫高窟的功德窟是第119窟。  相似文献   

8.
《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是研究龙门奉先寺造像的唯一文字史料(以下简称《像龛记》)。《像龛记》镌刻于龙门大卢舍那佛座北侧,高107厘米,宽65厘米,四周绕以半破之莲花纹(拓本见《文物》1961年4、5合期)。历代金石学家收录《像龛记》者甚多,如朱彝尊的《曝书亭记》、毕沅的《中州金  相似文献   

9.
资中重龙山摩崖造像又称“北岩”造像,位于县城北重龙山麓,现存造像1600余身,共编号162龛。据《会石苑》载《唐重修北岩院记》,其创凿肇始于唐建中(780—783年)年间,“会昌法难”曾使造像活动短暂沉寂下来,稍后,造像又趋于活跃,到咸通二年(861年),北岩佛殿僧虏已多达23间,佛事活动已恢复昔日盛况,为晚唐乃至五代、北宋造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介绍各龛修建时代和造像内容。谬误之处,敬祈同仁指正。第1龛,北宋。释迦牟尼佛像,头顶宝盖,饰螺髻,面相及衣纹被近人修补过。左手曲胸,右手上举作说法状,衣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赤足立于莲上。右臂镌阿难立像,  相似文献   

10.
凡事有度     
禅师下山去说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禅师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佛光,记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五千元,分文不能少。禅师回到寺里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禅师打算以多少  相似文献   

11.
《十国春秋》 (中华书局 1 983年 1 2月校点本 )卷九九《闽十》几处标点有误 :1 太祖常延义存与僧 ,备问达磨所传秘密心印……太祖又问 :“备此一真心本无生灭 ,今此一身 ,从何而有 ?”义存曰…… (《僧义存传》 ,第 1 4 1 5页 )按 ,此段文字文理不通 ,文中二“备”字 ,指禅师僧备。后文有“是时义存等与太祖对答 ,内尚书三人隔帐后录之”语 ,可知与太祖对答的禅师不止义存一人。又 ,因本传是义存之传 ,故只录了太祖与义存的对话 ,也可能僧备未答之时 ,义存先答或代答了。本卷《僧备传》记有僧备与义存为禅友及太祖待之以师礼等事。此段当…  相似文献   

12.
大足石刻唐、宋石窟中镌造的护法神造像,内容丰富,雕刻精堪,数量众多,龛窟计65个,凿护法神340身。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和地方色彩,为研究唐、宋石窟护法神造像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龙门杂考     
一奉先寺小考奉先寺的造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造像。群像雄伟壮观,艺术精美,驰名中外。然而对于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是否叫奉先寺,有人提出怀疑,故有辨明之必要。我认为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就称为奉先寺。永淳二年(683)四月的《唐朝散大夫陈君石龛像铭》云:"……于龙门奉先寺敬造石像一铺:一佛二菩萨、迦叶、阿难、香炉、师子等……面水踈(启冋)"。该造像记就在奉先寺下,药方洞北的摩崖上,这里明确指这个地方叫奉先寺。另外,石牛溪摩崖上的《唐朝议郎行少府监主簿上柱国钜鹿魏牧谦造像记》(开元五年八月十五日)云:"乃于龙门奉先寺北为亡考妣造阿弥陀像、释迦牟尼像、弥勒像合为三铺,同在一龛。"这里称奉先寺北也说明当时这里就叫奉先寺。永淳二年(683)距上元二年(675)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完工仅八年之久,它把这里叫奉先寺当不会有误。这里称奉先寺指的是大卢舍那像龛,正如石窟寺、敬善寺指的是洞窟一样。  相似文献   

14.
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僧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的起义,是敦煌名僧,藏经洞保存有他的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塔",另据研究第16窟也是他的功德窟"吴和尚窟",因此他在莫高窟应该有相应的供养像,可惜因这些洞窟均经后期重绘,洪辩供养像的信息尚不明确。但经我们考察研究发现,在张议潮的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发现有洪辩的供养像,这与藏经洞洪辩彩塑写真及对应壁画组合有密切关联。更为有趣的是,经仔细梳理第156窟供养像的图像和历史信息,在第156窟洪辩像后跟随着同为敦煌名僧的弟子悟真供养像,他们师徒二人一起出现在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中。洪辩和其弟子悟真供养像在第156窟的发现,从供养像的角度,为敦煌佛教及其归义军历史的研究提供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洪辩写真像与供养像的图像组合关系,简单探讨历史时期佛教高僧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侍人""侍者"现象。  相似文献   

15.
清宫所供奉的藏区各地进贡和造办处铸造的佛像甚多,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保存条件所限,大量佛像与所装供之供龛被分置庋藏,学者们在研究佛教造像的同时并未对其供奉形式予以足够重视。浏览清宫造办处档案可以发现,18世纪有关宫中造龛的记载不胜枚举。本文拟从归纳清宫供龛的基本样式和龛、像关系出发,对供龛的艺术特征及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宗教情感等进行尝试性分析,以期全面把握清代宫廷藏传佛教艺术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敦煌阴氏与莫高窟阴家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敦煌阴氏与莫高窟阴家窟马德(一)1900年,敦煌藏经洞文献重新面世;1909年,我国学者罗振玉、蒋斧等整理刊行《沙州文录》,①其中《大蕃故敦煌郡阴处士公修功德记》,使敦煌阴氏与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关系逐渐为世人所认识。1959年,金维诺先生发表《敦煌窟龛...  相似文献   

17.
龙门续考     
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宋人志磐云:"成亨三年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像,高八十五尺。"此说几成定论。解放后发表的有关龙门石窟的文章都认为奉先寺的开凿始于咸亨三年(672年),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有的还将调露元年(679年)高宗敕建大奉先寺之年作为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开凿时间,也有的将咸亨三年武氏助脂粉钱修大卢舍那像龛说为建寺造殿。最近有的同志对咸亭三年开凿说法提  相似文献   

18.
<正>贾思兴造弥勒像龛,又称"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造弥勒像龛"、"北魏弥勒造像龛"、"道晗造像碑"等,1976年3月河南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雕造,石灰岩质,四面环刻。郑州市博物馆于1980年3期《文物》上发表《河南荥阳大海寺出土的石刻造像》一文,对所出造像进行了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19.
洛阳水泉石窟位于偃师市南寇店乡水泉村,窟门南侧上方的摩崖碑刻含有洛阳一带造龛像记一通。温玉成[1]、张总[2]、刘景龙、赵会军[3]、贺玉萍[4]等先生都对此碑记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贺玉萍先生提出,位于水泉石  相似文献   

20.
净慈寺是杭州著名的禅宗寺院,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寺后慧日峰北麓山腰处的石佛洞与无名洞造像应为吴越国净慈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佛洞内现存的造像主要有正壁大龛内的三世佛坐像与南壁上层大龛内的卢舍那佛并骑狮文殊、骑象普贤像,二龛均应雕造于公元954年净慈寺创建后不久的10世纪50年代。其中,石佛洞正壁大龛的雕凿应略早一些。二龛为研究杭州地区的三世佛与卢舍那佛崇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特别是施双手上举这种特殊手印的卢舍那佛三尊像龛,应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此类龛像。无名洞内的小龛应表现西方三圣像,雕造年代也应在十世纪中期净慈寺开山建寺不久,反映了西方三圣像在吴越国流行,并且继承着唐代造像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