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东华 《百年潮》2022,(7):5-16
<正>在新中国法制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具有特殊的地位。这部宪制性法律把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确定下来,实现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化、法律化、制度化,奠定了依法治港的法律基石。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回顾《基本法》的制定过程,重温中央政府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初心,对于坚定“一国两制”伟大事业信心,推进香港基本法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每个炎黄子孙都会感到无比高兴!香港回归后一定会更加繁荣,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的发展铺就一条金光大道。这正如香港待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在元旦贺词中所说的:“我们可以依照《基本法》,开始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自己当家作主”,“建立及创造一个更好更好的明天”。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把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回归历史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香港问题。并坚持从香港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亲自领导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不仅为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当今世界提供了一个用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与国争端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李家泉 《百年潮》2007,(10):66-67
10年前的7月1日,祖国的东方明珠——香港,终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欢呼声中胜利回归了。10年后,2007年6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用25页篇幅,分若干部分探讨香港回归十年的变化。它的姊妹杂志《财富》1995年曾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毁灭。”如今《时代》周刊承认:“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6月17日,英国路透社报道说,仅仅“过去三年来,香港就实现了平均7.6%的经济增速,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快的”。香港美国商会会长梅三乐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也说:“在今天看来,香港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一切都说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正>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开始正式实施。从此,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时期。香港基本法其内容主要是将我国在《中英联合声明》中宣布的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化,规定“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的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6.
1996年12月11日,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楼会议大厅,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此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当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宣布董建华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时,整个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香港人第一次选举出自己的行政长官。当地舆论指出,这次选举,创造了香港的“选举文化”。香港首任行政长官的产生,不仅是香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董…  相似文献   

7.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997年7月1日一天天向我们走近,这是令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经历了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即将洗雪百年国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回归是中国历史上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痛苦历史中,香港地区是被英国用炮舰政策,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割占和租借的。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邓小平先生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决了中英两国遗留的历史问题。回归后的香港,特成立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8.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9,(4)
正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香港、澳门回归进程的启动,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  相似文献   

9.
陈佐洱 《纵横》2012,(8):41-47
从伦敦枢密院到香港终审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总纲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是中国在“一国两制”国策下对香港作出的一项重大制度性安排,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吴松营 《世纪》2020,(1):47-50
1999年9月19日,深圳特区报社到香港正式控股《香港商报》,轰动了海内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特别话题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说:“内地报纸接管香港报纸,你们是第一家。这意义重大,是要写进中国新闻史的.”一、看似偶然,却事出有因首先是,香港于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祖国之后,有人就以为天下太平无事了,主张中央在香港主管的三份爱闰报纸《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或者合并或者保存一份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与大陆分离。1949年初毛泽东就确定,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但在实施步骤上,要按问题的性质和情况区别对待。因此,对香港、澳门这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应留待时机成熟时和平解决。1949年通过的全国政协《共同纲领》确认了这一原则。50年代后期,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了对香港“暂不收回、为我所用”的方针。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政策和措。  相似文献   

12.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撒切尔夫人访华后,中英之间随即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了第一阶段谈判。1983年7月12日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第二阶段谈判。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85年3月中国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自此正式生效,香港进入历时12年…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中国颁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使广大香港同胞增强了“港人治港”的信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7月,一个以长期热爱祖国的有识之士为核心、代表香港广大劳动群众的新政党——香港民主建港联盟(民建联),在政党、政团林立的香港政坛,树起一面爱国爱港的鲜红旗帜,正式成立了。近几年,民建联活跃在香港政坛,与其主席曾钰成的领导和政治才干是分不开的。“民建联”主席一职由曾任成出任,曾有舆论指出是由于“民建联”有一部分创党党员,包括一些核心成员,曾是曾任成的学生,或是他现时的手下,如程介南就是他的助…  相似文献   

14.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之一。一、《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步入法制化轨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在中共的指导和协调下,一批聚集在香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央委员”、“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和其他人士开展了一个广泛的脱离蒋介石政权的运动,史称香港起义。香港进步报刊《华商报》、《文汇报》、《大公报》等在这一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作用。1949年四五月间一批从南京、上海等地来港的国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中国确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0年2月又根据这一方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应当承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唯一的、利大于弊的选择。正是因为“一边倒”,新中国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承认,同时也收回了相当部分的苏联在华,特别是在东北的权益。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作为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逐渐感觉到“一边倒”对中国内政外交的种种牵制和对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不得不考虑并于五十年代中期改变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17.
邓善熙 《纵横》2009,(7):34-36
1922年10月15日(农历壬戌年八月廿五日)至11月22日,梅兰芳先生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首次率领独自组建的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梅兰芳在香港的演出轰动一时,前往太平戏院的观众无数,这件事也成为当时香港各大报章报道的热点。当时香港的著名华文报纸,如《华字报》、《大光报》、《循环日报》等都用了较大篇幅报道。  相似文献   

18.
农业集体化理论是怎样失足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子陵 《炎黄春秋》2007,(10):10-17
对于夺取全国胜利以后建设一个什么国家的问题,早在一九四。年一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设想。一九四八年九月八日至十三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少奇作了《关于新民主主义建设问题》的报告。在预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机时,毛泽东插话说:“也许全国胜利后还要十五年。”根据毛泽东这一提法,  相似文献   

19.
早起的人们     
清晨的阳光倾洒在香港的一条横街上。那时的香港是英属殖民地,依着起伏的地势建了不少这样的“台阶街道”。1934年11月号的《国家地理》对这张照片的解说是“只有步行和坐轿的才能在这街上走动。大约有36万中国人在香港生活、做生意。”图说继续写道.“还有同等数量的居民住在海港对岸的九龙或船上。”今天已经有约700万人定居香港。  相似文献   

20.
邓拓一直在观望 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全国上下在积极贯彻。正在这时,以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其通及其部下马寒冰、陈亚丁、鲁勒四人联名写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为代表,表现了一部分人对贯彻“双百”方针的忧虑。1957年1月7日,邓拓为总编辑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篇文章。文章抽象地肯定了“党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带来了新的繁荣和无限的创造性”,具体地却认为提倡“双百”方针后,“有一些文艺刊物上的一些评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