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卢沟桥事变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卢沟桥事变几个问题的思考蔡德金60年以来,各国历史学者,尤其是中日两国学者对卢沟桥事变作了大量研究,相继公布与出版了大量有关史料,出版的研究专著及发表的研究论文更是不计其数。80年代末以来,中日两国学者也多次举办过专门性的学术研讨会,对于事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卢沟桥事变前夕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臧运祜中日两国学者在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中,其最大分歧或争论的最终焦点是有无计划及预谋的问题。①这除了对于事件本身的研究之外,在近代中日关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与研究卢沟桥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乃是重要环节或关键所在。鉴...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第二届抗日战争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7日—20日在北京宛平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国内研究抗日战争史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以及在京进修学习的苏联、日本学者五人。杨成武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与会者各抒已见,对“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重大影响、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并就第二次中日战争的起  相似文献   

4.
卢沟桥事变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对事变的原因和性质仍有不同认识。日本有些学者特别是部分前侵华军官的著作多认为卢沟桥事变是偶发性事件,说事件之火“是在从没有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地点燃的”,“完全是一次突然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模型对卢沟桥事变从一个"地方性"事件演变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卢沟桥事变发生伊始,中日两国都不同程度地想避免卷入全面战争,但是由于双方在卢沟桥事变后所采取的对策使得他们陷入了"谁是懦夫"的困境中,最终导致了全面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历时三年完成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正式向社会公布,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研究报告书代表了中日两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基本反映了中日两国学界的研究现状,对加深两国学者在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以及在一些重大历史认识问题上接近或达成共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报告书涉及的内容很多,其中关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时期日本对华政策的阐述,特别引起我的兴趣,下面即结合自己对中日报告书的解读,从日本对华认识的角度,谈一下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30日至8月3日,辽宁大学和“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在沈阳联合举办东北军14年抗战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各地学者、原东北军老战士、张学良将军旧部及亲属共132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43篇(含日本学者论文一篇],日本学者岛田和典赶来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8.
周建明 《世界历史》2007,(3):150-152
2006年11月17日至19日,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召开。会议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和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全国近20所高校及科研、出版单位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或论文提要近三十篇。与会学者在大会发言和小组交流中,各抒已见,讨论热烈而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7月1日,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日本华人教授会议联合主办,日本公益财团法人东华教育文化交流财团、《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卢沟桥事变80周年"如何跨越战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京明治学院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如何跨越战争留下的障碍——来自历史研究前沿的信息",来自中日两国的21位学者发表了研究成果。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和横滨国立大学名誉教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七七事变后日本的不扩大方针王树荫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而采取的有预谋、有计划的严重步骤,是日本全面侵华的起点和标志。对此事件的性质,历史早已作出定论。但是,日本某些右翼学者始终否定卢沟桥事变演变为全面侵略战争的历史必然性,把它说成是"偶然事...  相似文献   

11.
1932年9月3日我出生于安徽合肥,不过到记事的时候已经是在安庆(当时的安徽省会)了。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抗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12~13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学者共提交了26篇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文及论文提要,其中有19篇论文研究了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另外的几篇论文探讨了中国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政府职能、中外经济关系、“五年计划”、行业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卢沟桥事变研究综述宋力曾祥健6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也由此开端。由于卢沟桥事变在抗日战争史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近10年来,卢沟桥事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守宛平县城(今属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国守军开火,我守城部队奋起还击,从而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在历时二十多天的激烈战斗中,我爱国官兵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谱写了一曲嗌悲壮的战歌。卢沟桥事变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美国记者采访战时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抗日前线的报道 抗日战争的烽火,自“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迅速燃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驻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的美国记者,纷纷深入前线采访战况。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记者斯诺便冒着危险,赶到了事变地点,目击了第二十九军士兵身背大刀,手执步枪坚守卢沟桥头与日军战斗及与日军争夺龙王庙、铁路桥及各重要路口的场面。是晚,中日双方当局谈判之后,在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斯诺向日军头目质问: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不久北京沦陷。  相似文献   

17.
邹灿 《民国档案》2016,(3):119-127
从卢沟桥事变爆发到第一次近卫声明发表期间,中日间逐渐从局部的武力冲突走向全面的军事对立。在日本国内政局混乱不堪、中日两国关系扑朔迷离的背景下,作为当时全国性的主流大众媒体,《东京日日新闻》针对卢沟桥事变及中日冲突扩大的选择性报道,与日本政策层面产生一定落差,促使对华认识走向片面甚至激进。其在民众中造成的舆论导向进而牵动着中日战局及中日关系走向。在战争初期尚未正式纳入战时新闻统制之下的《东京日日新闻》,为吸引读者、扩大销量,以积极的立场过分报道战争,其报道内容明显具有战争宣传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暨社会科学院和亚洲研究所共同主办 ,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与澳大利亚亚洲研究会协办的第三届国际亚洲学者研究大会 (ThirdInternationalConv entionofAsiaScholars)于 2 0 0 3年 8月 1 9日至 2 2日在新加坡召开。来自 42个国家和地区的 1 1 1 1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所提交的 950篇论文的主题甚为广泛 ,涉及亚洲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 ,其中与海外华人研究直接相关的论文就有近 70篇。会议以专题研讨会和单篇论文组合两种方式展开。本文作者之一参加了大会的筹组及论文审查工…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方志》2004,(3):60-61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7日故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对我国领土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从此抗日战争的战火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20.
谢坚明 《民国档案》2005,34(3):68-74
卢沟桥事变是一次严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涉外突发性事件。国民政府在卢沟桥事变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危机,在做应战准备的同时谋求和平解决,采取应战而不求战的方针直至被迫进行全面对日作战。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危机应对,从总体上看符合当时的国情,捍卫了国家利益,顺应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迫切要求抵抗外国侵略的时代潮流,应该予以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