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6月,发生了四川军阀屠杀学生的“三·三一”大惨案,当时范希天还是一个17岁的中学生,他只身流亡到武汉,参加了第二十军的学兵营,当了一名小兵。后来他随营开拔到南昌,并正式进入以贺龙为军长的第二十军,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跟着撤退的部队,辗转到过潮汕、广州、福建、江西,后来到了南京。  相似文献   

2.
正在1952年3月21日、22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连载了关于平顺县一个小山庄"川底村"的文章《川底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川底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范长江在《人民日报》社社长任上唯一的一篇新闻作品。新闻大咖范长江范长江,四川人,是中国杰出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正范长江,原名范希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新闻家、社会活动家,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他1909年10月16日出生在四川内江,但一生与重庆这座山城结下不解之缘。第一次重庆之行:积极参加学运死里逃生范长江,出生在殷实的地主家庭中,自幼受清末秀才、博通诗文的祖父启蒙,文学功底扎实。然而,随着帝国主义的疯  相似文献   

4.
严怪愚 《文史天地》2004,(11):38-42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我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者告诉我,说:“名记者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我说:“本是名记者嘛!我们欢迎!”他愤愤地说:“什么名记者?!我就不信那一套!未来之前,先创气氛,要别人为他准备住处,安排生活;既来之后,又大宴宾客,到处拉扯,简直像个大  相似文献   

5.
严怪愚 《百年潮》2006,(6):58-61
初识老乡范长江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我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者告诉我,说:"名记者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我说:"本是名记者嘛!我们欢迎!"他说:"什么名记者?!""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凭他的本事,他‘红'得起来吗?"(范长江当时是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我说:"我佩服的倒是他的本事,而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我认为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为范长江生色,而是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这两篇文章给<大公报>生色."  相似文献   

6.
早期对言论自由的阐述范长江较早论及言论自由的文字,是在他发表于1937年4月的通讯《忆西蒙》中。他写道:“人民没有政权的国家,前途不会是光明的。言论自由,在复杂的国家情形下是让各方面的人民表  相似文献   

7.
范长江之死     
“1970年10月23日,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逝世。”新华社10月22日的电讯在“历史上的今天”栏目中简介说,“范长江,四川内江人,他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创始人之一,曾先后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等职。他在30年代发表的《中国的西北角》等新闻作品,曾震撼全国,现在仍被视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范苏苏 《炎黄春秋》2006,(12):24-26
今年12月12日恰逢“西安事变”70周年,在我们怀念张学良将军的时候,不由想到了他的侍卫副官陈大章先生。陈大章先生和我的父亲范长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有过交往,且他们的交往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又很具有传奇色彩。最近我又看望了陈大章先生的夫人,88岁的陈秀芳女士,对于当年那段历史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可以说他们的交往对于促使张学良将军下决心抗日并发动“西安事变”起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记”(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与“长江”(范长江)的名字是分不开的。 “青记”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抗战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这个组织的主旨.就是为了团结一切爱国的青年记者.要求坚持抗战。要求政治民主;共同努力,唤起民众,争取全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10.
严农 《文史春秋》2005,(1):31-32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先父严怪愚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记告诉父亲:“名记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父亲说:“本是名记嘛!我们欢迎!”他愤愤地说:“什么名记?我就不信那一套!未来之前,先造气氛,要别人为他准备住处,安排生活;既来之后,又大宴宾客,到处拉扯,简直像个大官僚!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  相似文献   

11.
范长江,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每年的11月8日,即他创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的日子(1937年11月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2005年成为我国新闻界最高奖项。在中国的新闻记者中,范长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但在台儿庄大战期间,他和陆诒亲赴台儿庄战场采访的往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张刃 《炎黄春秋》2014,(4):44-46
范长江是中国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之一。他参与创建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今中国记协前身)成立的日子(11月8日)被确定为中国记者节,可见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婚礼     
今年有幸参加了一次藏族的嫁女仪式。那场面好热闹、好壮观。汉族的婚礼我参加过不知多少次,而藏族的婚礼还没看过,何况参加呢。所以,这次我专门细心地观看了起来。 经旁人介绍:女方由男方头一年抢回家后,再由男方派一位德高望众的有地位的长辈提上礼酒到女方提  相似文献   

14.
范长江(1909年——1970年)是30年代升起在中国新闻界的一颗明星.1935年7月,他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深入中国西北地区作为期10个月的考察采访,行程6000余公里,所写旅行通讯在《大公报》上连载,第一次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揭开了当时神秘西北的黑暗和危机,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后辑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半年内重印7次.1936年西安事变后,他只身冒险进入西安,以后又到延安,得到周恩来、毛泽东接见.他所写的通讯《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和《陕北之行》,打破蒋介石的新闻封锁,向国内外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7年3月29日,毛泽东曾致函赞扬说:“你的文章,我们都看过了,深致谢意!”抗战初期,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有近一年的时间,战斗、工作在武汉.不尽长江滚滚来,他在这里写下了生命史上壮美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王鹏 《纵横》2007,(11)
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著名的旅行考察。旅行通讯在《大公报》连载并结集出版,广大读者由此开始了解共产党和红军长征,认识陕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共著名领袖人物……客观真实的报道,打破了国民党政府的新闻封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范长江的"旅行通讯"在新闻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本人也成为最受共产党、毛泽东欢迎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17.
燕凌 《炎黄春秋》2004,(9):35-40
1948年12月间,范长江奉命离开新华总社的领导岗位,从西柏坡到了北平附近,参加准备接管北平的军管会的工作。1949年1月31日,他领着从华北人民日报社抽出来的一部分人员,加上华北局城工部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里挑选出来的适合做新闻工作的地下党员、进步青年,从良乡到北平西郊住在程砚秋别墅里一段时间,然后随解放军进城,接管新闻出版机构,创办和主持了《人民日报》北平版。不久,他又奉命随军南下,上海解放后主持创办了新的《解放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回到北京,辅助胡乔木主持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工作。1950年初,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8.
1913年,冯国璋在江淮宣抚使、第二军军长任上镇压了二次革命,被任命为江苏都督,袁世凯就作伐为媒将自己府里的女教师周道如女士介绍给了冯国璋。周女士是江苏宜兴周才学阁学第五女公子,优于文学,喜读兵书。她随父宦游北京,入天津女师范学校,旋应袁世凯之聘入府教授;袁世凯的三夫人也是她的女弟子。袁三夫人和周道如朝夕相处,俨同姊妹,书窗闲谈时,三夫人问及婚嫁之事,周道如道:“吾终身事,若非执掌大权之高等军官不嫁。”三夫人即将此话告知袁世凯,袁就有心作伐介绍给冯国璋,因冯的嫡妻已去世。冯国璋到袁府,袁世凯有意让他俩见面,冯睹周之丽…  相似文献   

19.
扎囊的婚礼     
张鹰 《旅游》2002,(12):40-42
扎囊县位于西藏山南山区,地处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距离拉萨市13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农业、手工业发达,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著名的桑耶寺、扎唐寺、敏宗林寺就在这里,紧邻县城咫尺的疆巴林也曾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国际交易市场。虽说现代文明已经步入了西藏的千家万户,但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在这儿还是风行乡里。  相似文献   

20.
情人的婚礼     
因为出生在一个春雨连绵的时季,对雨我一向有着缠缠绵绵的眷恋。所有的情缘都从雨丝的飘柔中绽放,以在恬静的雨夜沉淀。晨雨绵绵,莹绕在含苞欲放的花丛中,与淡淡的晨雾,弥漫在故乡的远山近水,细细密密地织着无边无境的诗意。暮雨潇潇,柔情蜜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