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知方先生在《新疆钱币》1999年第三期发表的题为“关于阿力麻里出土钱币的版式”一说“戴良佐先生指出,水定镇在元代阿力麻里附近。这里第二次出土银币。三十多年前,1958年夏,名考古学家黄弼先生在距离霍城县13公里的阿力麻里古城考察时曾搜集到察合台银币4枚”。林染先生在《新疆钱币))2000年第四期发表的题为“察合台汗国钱币考证”一说“阿力麻里位于今新疆霍城县城东北45公里,北依克干山南麓,南至克干色依,城址巨大,周长达25公里”。  相似文献   

2.
王炜 《钱币博览》2006,(1):59-63
蒙古汗国后期。成吉思汗将其辽阔的汗国疆土分封与四个儿子。察合台(?-1242年)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其分封的领土包括中亚的马维兰纳尔、谢米列奇耶、喀什噶尔和哈萨克的东南部.整个范围包括天山南北以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成为察合台氏族世袭领地。察合台的封地最初以伊犁为中心.包括楚河、塔刺斯河直至河中地区.其政治中心则在伊犁的阿力麻里(在今新疆霍城水定镇西北),察合台汗本人也经常驻住在阿力麻里。1224年统一建立起察合台汗国.阿力麻里成为察合台汗国的都城。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力麻里古城又发现一块基督教叙利亚文刻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建设兵团六十一团二连职工,在阿力麻里古城旧址耕作时,发现一块基督教叙利亚文刻石  相似文献   

4.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随父西征.由于战功显赫,公元1225年获封地,建都阿力麻里.其地为今新疆霍城县境内。据有关史书记载.察合台汗国地域广大,经济繁荣,曾制造过大量的金、银、铜币.事实也被在新疆的霍城、昌吉等地出土的数量不少的钱币实物所证明。这些钱币不仅有小型的.钱径约17-23mm.而且还有大型的,钱径在30mm以  相似文献   

5.
敖伦苏木古城早在本世纪初就已举世闻名了(见图)。此城位于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百灵庙东北约35公里处的艾布盖河北岸。最早发现和考察敖伦苏木古城的是我国考古学者黄文弼先生。1929年他参加了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并独自一人考察了这座古  相似文献   

6.
黄丝桥古城是国内当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位于凤凰县城正西约30公里处。离开湘黔渝边界贸易重镇阿拉营,西行1 公里许,我们便来到了闻名遐迩的黄丝桥古城。黄丝桥古城有东门、北门、西门三个城楼,我们的车子就停在东门城楼前面的一块空地上。一下车,迎面就是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东门城楼,屋顶为歇山式建筑风格,飞檐翘  相似文献   

7.
楼兰城郊古墓群发掘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0年3月至4月,在楼兰古城进行考古调查时,考古工作队的小分队在古城东北直线距离约4.8公里处,发现古幕群一处。我们称此处为平台墓地,编号为MA,发掘墓葬7座。在平台墓地东北约2公里,距古城约6.9公里处,又找到了1914年斯坦因挖掘命名为LC的墓地,我们称为孤台墓地,编号为MB,发掘墓葬2座。现将这两处墓地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黑水国故迹     
黑水国故迹张民林,李晓卫黑水国又名西城驿,遗址位于现张掖市城西北大约12公里处,由残存的黑水国古城堡和汉墓群以及古文化遗迹组成,为省好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上面现残存着两座古城堡,而墓葬大多已被荒沙埋没。据考古学专家考证,认定遗址荒沙下面有一座古城,即张...  相似文献   

9.
关于古城东关仰韶早期文化遗存的几个相关问题许志勇古城是座落于山西省垣曲县南端黄河支流沈西河与亳清河交汇处三角地带的一座小城镇,西北距垣曲县城30余公里,南距黄河约2.5公里。该地的黄土堆积呈坡状,西北高而东南渐低,近山,临水,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是千古...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三十年来,新疆伊犁各地先后出土了几批察合台汗国时期打造的钱币,分别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和霍城县文物局收藏。目前,所有这些资料均未曾在任何刊物上发表,亦未进行整理,除十几枚在伊犁州博物馆陈列展览外,其余均作为馆藏文物深藏不露,难见真容。伊犁作为蒙元时期察合台汗国首府阿力麻里城的所在地,多发现大批量的察合台汗国时期打造的钱币,在国内恐怕绝无仅有,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它对于研究蒙元时期伊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79年第8期《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出土的元青花瓷等文物》一篇简报中,提到1977年霍城阿力麻里遗址出土的银币,均压印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文字。一枚大银币的一面有人名,译为"素勒铁木尔汗可汗艾孜木的";另一面有文字译为"阿力麻里黑",当是地名,另有数字710,简报认为可能是回历纪年,并推算为公元1352年。五枚小银币中的一枚似有回历722年纪年,简报推算为公元1361年。  相似文献   

12.
扜弥国都考     
扜弥是汉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南道的重要绿洲国家之一。关于其国都地望,学术界曾有过多种说法,未能达成一致。通过对甘肃悬泉出土简牍的解读和对新疆圆沙、喀拉墩两处遗址出土考古材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传世文献所载扜弥改名拘弥之事发生在西汉宣帝年间,其直接原因是国都从扜弥城迁至宁弥城;圆沙古城即原国都扜弥城,形制为西域土著圆城,并受到中亚城制的影响;喀拉墩古城即宁弥城,受汉文化影响,平面为正方形。圆沙古城所在绿洲规模远大于喀拉墩遗址,反映了扜弥迁都后实力大减的史实,并从原南道大国逐渐沦为于阗附庸、最终被兼并。至迟在公元3世纪,扜弥国已不复存在。灭国后,喀拉墩城在于阗的治下继续使用到公元5世纪,之后被彻底放弃。  相似文献   

13.
一、遗址概况城上村遗址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大卓乡(现已并入黄梅镇)城上村南部,东距句卓路约100米,南距句容市城区约5公里,西侧紧靠肖干河,中心地理坐标:东经31°59′089″,北纬119°10′311″,海拔高程31.7米(图一)。该遗址为句容博物馆于2008年上半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第三次文物  相似文献   

14.
亚欧内陆的东西方陶瓷贸易始于12世纪末,景德镇窑、定窑和耀州窑的瓷器通过宋、金和西夏边境榷场及回鹘商人转运,到达中亚西辽和西喀喇汗王朝境内。蒙古对亚欧大陆的征服一度刺激了东西方陆路交通,但直到1323年察合台汗国归降之后,元朝与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利汗国之间的陆路交通始告畅达无阻。1346年察合台汗国分裂,1351年元朝南方战乱,中国陶瓷的陆路贸易渠道再度中断。中亚和东欧地区所发现数量众多的14世纪早中期景德镇窑、龙泉窑瓷器及少量磁州窑类型陶瓷,就是这一时期亚欧内陆贸易短暂繁荣的结果。尽管持续时间较短,但中国陶瓷通过陆路贸易可远达俄罗斯西部,为探索当时陶瓷贸易体系结构提供了必要条件。影响亚欧内陆陶瓷贸易体系构成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区域中心城市对于贸易圈范围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是中低端陶瓷器产销竞争对贸易圈内涵的塑造作用。对亚欧内陆陶瓷贸易形成控制作用的三座区域中心城市是元大都、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和金帐汗国都城萨莱。阿力麻里是亚欧内陆陶瓷贸易体系的中间节点,中国北方窑场陶瓷与中亚、东欧釉陶以此为界各向东西分布。这就形成了分别以元朝和金帐汗国辖地为中心的东西两个贸易圈,高档瓷器为跨贸易圈商品,而中低档陶瓷则更多地局限于圈内流通。  相似文献   

15.
山西临县窑头古城出土铜戈铭文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古城址及其出土文物窑头古城位于临县永红乡窑头村湫水河东岸的山坡上,距县城约17公里。古城残垣断续可见,最高保留有3~4米,宽约3米。城墙夹版夯筑,夯土厚度在10~20厘米之间,均小圆夯窝,夯窝直径约5厘米。古城址因山势而筑,蜿蜒曲折,东窄西宽,平面呈簸箕状,东城墙在山巅,长约1公里,南、北城垣由高到低顺山势向河滨延伸。二城垣之西段和湫水河畔的西城墙大部分已被  相似文献   

16.
1974年冬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的七个星千佛洞附近,农场工人取土时发现一迭吐火罗文 A(焉耆语)文书残卷(图一一四)。次年春,新疆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该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对发现地点作了调查。七个星千佛洞位于焉耆县城西南约30公里处,地当焉耆——库尔勒公路以北。其东面约6公里有一座"唐王城",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南约12公里是古焉耆国都城和唐焉耆都督府的所在地——博格达沁  相似文献   

17.
巴彦诺尔突厥壁画墓位于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苏木东北约14公里处。该墓葬地处迈罕山南麓的坡地上,东北距土拉河约6公里,南距辽代乌兰和日木古城3公里(图一)。2001年,我们在乌兰和日木契丹古城及其周围进行考古调查时,在古城北侧发现了两座“土包”.并推测为古代游牧民族贵族墓葬。次年,我们在这一地区展开进一步的调查.新发现几座此类遗存,并对它们进行测绘,发表了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在距洪雅县城15公里处的青衣江和花溪河汇合处,有一座古城遗址,名天生城,当地人又叫皇城山。古城占地1平方公里,如今残垣断墙,随处可见。这里背依飞仙阁(山),前有大小关山,左据青衣江,右环花溪河,形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确是一处军事重镇。这座古城是明清之交“大西国”王张献忠麾下名将刘文秀统帅大军驻扎洪雅县时,为抗清复明而建立的军事基地。清顺治六年(1649年)刘文秀联合明军,共同抗清、被南明永历帝封为“蜀王”,故人们又称他为蜀王。他为了决心“抗清复明”,  相似文献   

19.
酒泉县下河清乡皇城遗址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省酒泉县东南五十公里的下河清乡皇城村境内,有一座古城遗址,其地理座标为北纬39°32′,东径98°59′。古城内外均为农田,间有汉代陶片,城垣残高3—7米不等,墙基宽约3米许,城略呈东西长方形。悉为夯土板筑,东西长344米(外径约为)351米),南北宽291米(外径298米)。城的东北角向内折入(如图),即北墙东段向内折入35米,复折向东约94米与东城墙连接,总面积为101,308平方米。在折角处35米一  相似文献   

20.
在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约40公里的戈壁滩上,有一座古城废墟,当地人称之为锁阳城。据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1981版)介绍:“锁阳城原名苦峪城,在甘肃安西县东南约4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古时围城中,兵民曾以锁阳为食,得以存活,因有此名。”所记地理现象简略,关于古城的历史由来叙述甚少,是乃词条规格及字数限制使然。笔者并未到过锁阳城,颇以为憾,兹者聊引前人的著述,粗加连缀解释,对锁阳城的演变作些初步探讨,一则以为自己他日实地考察作准备,一则以供关心古城的同仁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