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释几方工官玺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甫易铸币玺“甫易铸币玺”(图1)著录于《燕陶馆藏印》,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当是甫字,甫字是由父字和用字组成的。《说文》:“甫,男子美称也,从用父,父亦声。”?字上半部的? 形是父字的变体,下半部是用字,中间的?形是附加的,古文字增减笔划极其常见。“为甫人盨”甫  相似文献   

2.
谈古文字信息化处理中“字”的处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古文字信息化处理研究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围绕真正实现每一个古文字都能在电脑中作为“字”来处理这一目标,着重讨论了古文字整理、古文字编码和古文字字形在字库中的存放形式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碑铭中存在大量古文字,包括隶古定字。刻写时由于年代久远,形体会发生一些讹变,加上刻写者崇古求谲、石面泐蚀模糊,导致释读易误,严重影响了对文献的准确利用。通过对5个古文字的考辨,纠正了原释文的错误,为正确释读碑刻古文字以及科学整理出土文献提供思路,为汉语汉字史研究提供字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出土古文字资料,重点对早期文字辞例中字以及舆其形音义相关的"幽"、"幺"、"玄"等字进行了同源考察。本文还结合古文字有关材料的综合论证,分析讨论了幺幺组字在字形分化和音羲演化过程中尚值得深究的若干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传抄古文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古文字资料的出土,一些疑难形体的释读需直接依靠传抄古文。同样道理,考古资料对古文研究亦有很大作用,本文利用考古所得古文字资料分别考释了"也"、"塗"、"川"、"矢"等字的古文,并解决了与其相关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出土古文字资料,重点对早期文字辞例中(幺幺)字以及舆其形音义相关的“幽“、“幺“、“玄“等字进行了同源考察.本文还结合古文字有关材料的综合论证,分析讨论了(幺幺)组字在字形分化和音羲演化过程中尚值得深究的若干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出土古文字资料,重点对早期文字辞例中(幺幺)字以及舆其形音义相关的"幽"、"幺"、"玄"等字进行了同源考察.本文还结合古文字有关材料的综合论证,分析讨论了(幺幺)组字在字形分化和音羲演化过程中尚值得深究的若干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字形的比较,分析“?”、“?”以及相关的一些字的演变,同时利用 古文字考证了商代?地的地望。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殷周金文集成>及其他一些古文字材料中的"身"、"瓜"字形,认为师酉簋铭文作" "等形者,实为"瓜"字,在铭文中当读作"狐".铭文中的"弁瓜夷"可能是指有戴狐皮帽习俗之夷部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元代货币,时常涉及元代的蒙古字——八思巴字,这是一种早已废弃的民族古文字,但在当时,却是一科应用非常广泛的文字,了解一些民族古文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把少数民族钱币研究推向深入,也可以使我们在钱币研究中避免错误。八思巴字的创制一、使用畏兀式蒙古字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其最早记载见于新旧《唐书》,活动在额尔古纳河一带。此时北方广大的草原在回鹘汗国统治下。九世纪中叶,回鹘汗国为黠戛斯人所灭,  相似文献   

11.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发展至小篆,字形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字形已失去了原有的造字理据。许慎著《说文》,据己所见小篆作解,不免产生误解。随着甲骨文、金文等大量古文字材料的出土与整理,使我们有机会见到许多早期古文字的真实面貌,从而也使《说文》中存在的某些字形分析错误得以发现。本文共辑《说文》中34字,主要据出土古文字材料印证其字形上的讹变,并对许氏的误断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2.
罗运环 《江汉考古》2013,(1):127-130,126
随大司马戏有戈,是首次发现的随国器物。戈铭中的戏字因不见于已发现的古文字,分歧较大,有献、嘉等多种释读,均与字形不符。通过对比分析,隶定为■,确定为戏字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13.
柳学智     
我至今难忘1977年郭沫若先生之教诲: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你小小年纪就热爱古文字书法,很难得。要牢记古文字的字体结构,特别要能默记甲骨文字。当我仰望悬挂于  相似文献   

14.
张亚初先生《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一书熔铸了他十年的辛劳,本人在了解到张先生编写《引得》的艰辛经历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引得》在4972个金文单字中,对其中一千多个字提出了新认识,凝结了张先生长期以来研究古文字的心血和经验。此外,他还在序言中总结了确定新识字的十二种方法,更有许多新见闪烁其间。但我认为所述方法中“利用金文装饰美化的特点释字” 这一提法还须澄清,“利用由繁趋简的规律释字”、“利用由简趋繁的规律释字”、“利用偏旁通转的规律释字”等方法还须加以限定。在此我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字的训诂,历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不少有关“冓”字字形的古文字资料和上孔子诗论》的出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线索。从《诗经·墙有茨》形成时代“冓”字字形构造出发,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关于诗义的论述,可以判断“冓”字确应为“室”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古文字中“夏”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战国楚简文字中“夏”字的两种特殊写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种写法是由于字形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古文字中"夏"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战国楚简文字中"夏"字的两种特殊写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种写法是由于字形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据当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发生讹变且有明确线索的字例有宜、穆等25个,其中9个春秋时期即成为定型,7个成为后来形成定型字形的重要中间环节,另9个仅流行于一定时期或地域。讹变进一步增强了汉字构形的系统性,同时也是导致《说文解字》对相关汉字析形说义不确的重要原因。一些字形讹变还呈现出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曾侯乙墓共出土车76件,均青铜铸制,其中仅有一件铸有铭文。经笔者目验原件,共三字,为???,《曾侯乙墓》发掘报告释作“君?(广)销”。前两字所释是确而无疑的。?广音近可通,广是古代的一种兵车。但将第三字释作销则有问题。首先,从字形上看,古文字中屡见肖字,作?(盟书159:14)、?  相似文献   

20.
刘洪涛 《考古与文物》2013,(1):102-108,11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的释文十分精审,但偶尔也有释写不准确之处,例如本文所讨论的“鬼”、“害”、“惠”、“(器)”四字.造成这种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整理者在写释文的时候没有充分注意古文字的形体特点.本文想藉此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在释写古文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形体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