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先后响应,宣布独立。在四川,蜀军政府先于11月22日在重庆宣告成立;同月27日,在成都又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这两个军政府于次年3月12日合并,称四川军政府。到1912年7月,袁世凯以临时大总统令任命四川总督后,该军政府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当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时,众推蒲殿俊为四川都督,甫十一日,遭防军论(讠华)变,公私洗劫一空,蒲出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1911年(辛亥)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光复之际,人心未定,地方流痞,时有骚扰。为严整军政法纪,安定社会秩序,巩固起义成果,维护民众利益,司法部长张知本咨请军政府核议,并经都督批准,首先筹备“中华民国江夏(今武昌)临时审判所”,并委任前清北京法律学堂毕业、湖南长沙人谢震为所长兼刑庭长。现将军政府司法部于民国元年六月向原湖北革命实录馆送交之《开办江夏临时审判所之经过》一文予以发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3.
1914年5月31日,北洋政府财政部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整理广东纸币办法及拨用盐款合同》,规定由善后借款中整顿盐务费内拨出一百万英镑为准备金,由中国银行发行伍元特别券,用于收回广东辛亥革命时军政府发行加盖军政府戳记的原广东官钱局钞票和此后的粤省军政府军用钞票。中国银行广东伍元特别券在许多著作和资料中都说是大洋券,  相似文献   

4.
<正>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序幕。10月29日,山西同盟会发动太原起义响应,推翻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成立山西军政府,实现民主共和。黎城籍人常樾,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任山西新军八十五标教练官,辛亥太原起义胜利后任山西军政府军令部长,1912年为卫护共和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5.
红色影片《建党伟业》中有毛泽东当兵的情节,那么,毛泽东那时当的究竟是什么兵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第一枪由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入打响。英勇的革命党人经过浴血奋战.连克武汉、汉阳、汉口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号召各省民众响应。  相似文献   

6.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很快革命浪潮席卷全国。11月27日,清政府四川总督赵尔丰为形势所迫,与四川立宪派领袖蒲殿俊等签定《四川独立条约》,交出政权,四川宣告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从此结束了满清王朝在四川的封建统治。然而,12月8日发生“成都兵变”,存在仅12天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即被新一届的四川军政府所取代。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军政府令,开铸新版四川铜币。新币的正面珠圈内书“四川铜币”四字,中心部位有一朵芙蓉花,圈外上缘书“军政府造”,下缘书“当制钱×文”,两侧各有一个十字花;背面中心圆内有篆书“汉”…  相似文献   

7.
张百麟,号景福,字石麒,贵州辛亥革命的中心人物。一九○七年十一月,他发起组织“自治学社”,鼓吹革命。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一举推翻了清政府在贵州的反动统治,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他出任枢密院院长。一九  相似文献   

8.
《与张培爵书》表面为尹昌衡致重庆蜀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主张统一川政、合并成渝两军政府的代表作,实际乃是1912年5月4日尹昌衡致熊克武电,是尹昌衡针对当时有关熊克武“私蓄野心”的谣言,为维护自己的都督地位,表明自己言行本诸“公仁”、“大义”,并警告熊克武以四川大局为重的愤激之作。此后,这封电报的收电人两经改动,一次为“重庆镇抚府执政诸公”,一次为“张培爵”。其背后隐藏着民初政坛尹昌衡与张培爵、熊克武乃至北京政府执政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了尹昌衡如何在变化多端的、以权力斗争为特色的政治环境中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心路历程。后世学者应高度重视包括自传在内的口述史料的辨伪与考证。  相似文献   

9.
重庆公强会,这个比光复、华兴等会出现更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正在逐渐引起辛亥革命研究者的注意。但公强会研究的难处,在于至今没见到它自身形成的文献,只有当事人的回忆两篇,一篇是朱必谦参加写作的《蜀军政府成立前后》。一  相似文献   

10.
《蜀王本纪》相传为西汉末扬雄所作,但其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隋书》及新旧《唐书》始著录其书于地理类中,是记录蜀中掌故的地方志书,原与正史中的本纪不同,所以《隋书》、《新唐书》纪皆作记。纪虽可训记,但在习惯用法上究有不同。《史记·五帝本纪·素隐》:“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蜀王本纪》初名《蜀本纪》,或省称《蜀纪》(见《华阳国志·序志》)。《蜀纪》,他书征引皆作《蜀记》,只是杂记蜀事之书,除记述有关蜀王事迹以外,还杂记与蜀王无关之事,所以此书只应称《蜀本纪》,唐人误增“王”字实属不当。  相似文献   

11.
晏苏 《百年潮》2022,(9):88-89
<正>“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据说,这两句诗出自护法讨袁慷慨牺牲的同盟会会员、护法军政府鄂军总司令蔡济民的《书愤》。由于表现出对袁世凯篡夺武昌首义胜利果实的愤懑,还表现了因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沉痛之情,所以经常被人引用,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2.
张小杰 《中国钱币》2006,(1):I0003-I0003
1914年5月31日,北洋政府财政部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整理广东纸币办法及拨用盐款合同》,规定由善后借款中整顿盐务费内拨出一百万英镑为准备金,由中国银行发行伍元特别券,用于收回广东辛亥革命时军政府发行加盖军政府戳记的原广东官钱局钞票和此后的粤省军政府军用钞票。中国银行广东伍元特别券在许多著作和资料中都说是大洋券,暂没见有实物(只见有民国二年版中国银行伍元券加盖“广东”样票),柏文则认为是“发行五元毫洋特别券”,并对民国二年版广东省银行伍元加盖“中国”和“毫洋”字样券是否为特别券持有疑义(插三上图1…  相似文献   

13.
清帝退位前夕梁启超与袁世凯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研究室 1978年 12月编辑出版的《历史与文物资料》第一期载有署名“丁力”的《梁启超复杨度的亲笔信》一文。丁力认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封未署名的信是梁启超于辛亥十月初六日 (1911年 11月 2 6日 )写给杨度的。但是根据何在 ?丁文并没有说清楚。这封信亦为《梁启超年谱长编》一书收录 ,但该书编者把此信说成是梁启超写给罗瘿公的 ① 。事实上 ,这封信是梁启超写给潘若海的。潘若海 ,名博 ,字若海。清末预备立宪期间 ,他是梁启超联络清廷权贵、谋开党禁的重要人物。袁世凯内阁成立后 ,梁仍要他担任和袁世凯联络之责…  相似文献   

14.
怀念季洪同志座谈会暨其遗著《新中国电影事业建设四十年》首映式在北京举行解治秀为表达对电影事业家、原电影局副局长、电影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电影经济》杂志主编季洪同志的怀念之情,1995年12月12日电影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中...  相似文献   

15.
1911年是中国旧历辛亥年。这一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称辛亥革命。 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占领了武昌城,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清帝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很快,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在两个月内,鄂、湘、陕、晋、滇、赣、黔、苏、桂、皖、闽、 粤、鲁、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清王朝土崩瓦解。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选举刚从海外回到上海的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之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6.
“行宪国大”的纷争与召开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蒋介石为了欺骗人民,镇压革命,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即所谓“制宪国大”。随后于1947年4月18日,又上演了“改组政府”的丑剧。接着,于1948年春,又召开了所谓“行宪国大”。蒋介石之所以要匆忙召开“国大”, 实施宪政”,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张厉生在选举前曾说得很清楚:“本党在此次选举中,必须争取选举之胜利,俾以民主方式,取得民主之信托,掌握政权,实行本党主义,贯彻本党之政纲政策。”1947年6月13日,成立了以张厉生为主席的“选举总事  相似文献   

17.
西周金文中的土地转让材料事关古代社会制度,特别值得探究。《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一书中所收的2426器铭文与此相关,本文对该篇铭文所涉及的土地转让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宝善里炸药爆发时间,各书记载不一。历来有八月十七、十八日(即公历10月8、9日)两说。居正《辛亥札记》、胡祖舜《六十谈往》、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作八月十七日。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李廉方《辛亥武昌首义纪》、杨玉如《湖北革命先著记》作八月十八日。热心搜集并编撰武昌起义史事的贺觉非先生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一年到了。《炎黄春秋》编辑部要我为杂志写一篇新年祝词。于是,写下这样一个题目。两大口号,就是科学和民主。这两大口号,是《新青年》提出来的。这个杂志原名《青年》,1915年创办,到现在正好90年。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写了一篇《敬告青年》,就提  相似文献   

20.
评爱德华·汤普森的新作《民众的习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政论家爱德华·汤普森在1963年完成他的巨著《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之后,把研究视野转向18世纪英国史。他在80年代中期告诉我们,他打算出版一部关于18世纪英国史的著作,书名已确定为《民众的习惯》。现在,这部书终于由伦敦默林出版社出版了。 《民众的习惯》一书收入了作者的八篇论文,这就是:《导论:习惯和文化》、《贵族和平民》、《习惯、法律和民众权利》、《18世纪英国民众的道德经济学》、《道德经济学的再讨论》、《时间、劳动纪律和工业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