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氏之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无价之宝,号称“价值连城”,乃“天下所共传宝也”。而秦汉传国玉玺,更是“受命于天”,皇权之所系。这两件至宝之间有何关系呢?这二者究竟又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 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一种观点:即秦始  相似文献   

2.
黑眼 《世界》2005,(10):9-11
青天大老爷包公的遗骨在故乡合肥,曾经难寻安放之地,世人不尽的怀念竟难有真实的寄托。作为包公故里的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哪里放心得下。于是在“三农”作品之后,在很多读者都希望他们再一次“振聋发聩”之时,陈氏夫妇深入文化、考古及历史领域调查写作,完成了新近作品《包公遗骨记》。这本书不同于《中国农民调查》,它不可能具备《中国农民调查》的那种冲击力,但是,它所揭示的问题,同样值得深思。在上海,在东北,它都上了新书销售  相似文献   

3.
孙桐生作为晚清蜀中著名教育家,从小受到的良好家教与师教,入仕前的从教经历与教育实践,培养了他做人与做官的优秀品质.奠定了他后来成为一个优秀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思想基础;为官后的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与勤政爱民,是他作为教育家“身教”之典范与作为政治家正直之标杆;晚年主讲绵州治经书院,讲经、论道、治学、育才,“左绵学风为之丕变”。孙桐生著书立说。以进步的教育观念、独到的教育思想及其突出的教育实绩.为晚清蜀中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公正廉洁历来是官德之本、官威之源。古人说得好":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贼也。"周濂溪一生追求这种廉洁为官的德性,一生著述不多,但上孔孟、下启程朱,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其在揭示天道、地道、人道的同时,恪守君子品德,清正廉洁,做人做官均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5.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一个短命王朝,如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秦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抛开千年评议之定论窠臼,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纵观中国两三千年的历史长河,就会发现历史发展有其必然规律。史学家们往往钻入历史表象的迷魂阵,而文学家罗贯中倒颇看破一点门道,《三国演义》开篇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话虽不可称作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倒也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中国每一次较长时期的大分裂、大动乱之后,必然会出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官箴     
所谓官箴,通俗地说,就是做官人的守则。后人最为熟悉的官箴,大概要算是从宋朝开始立在全国各州县衙门的那块十六字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了。最早而又最为具体的官箴,应当是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那篇《为吏之道》的开篇提出...  相似文献   

7.
中卫县城的鼓楼是一座明代古建筑,四个券门都有横额,南券门横额日“对峙香岩”,其意极富历史化内涵。“香岩”即指香山之巅的香岩寺,它与县城鼓楼遥遥相对。横额用“比兴”的修辞手法,借雄伟壮阔的香山,闻名瞰尔的香岩寺烘托鼓楼,那么,香岩寺究竟如何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8.
黄璜 《江淮文史》2006,(6):110-115
在“左风”盛行的年代,包公这位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的清官,身后竟无法入土为安,遗骨飘零。他最终是如何安息于包河岸边这块风水宝地的呢?省委书记笔下的《包公遗骨迁葬记》,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尚方宝剑,如《包青天》中的包公就有一把尚方宝剑.但中国历史上真有尚方宝剑存在吗? “尚方”是专为皇室制造刀剑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机构,秦已有之,汉负盛名.“尚方”所制宝剑,锋锐无比,利可斩马,所以又被称为“斩马剑”.尚方制剑只能由皇室使用.  相似文献   

10.
韩复榘是民国史上较有影响 的人物,但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研究尚属空白,而有关他的“笑话”却在各报刊杂志中连篇累牍地反复刊载,大体上都是互相传抄,以讹传讹。所谓“笑话”,一言以蔽之,都是说韩复榘乃大老粗,于是说粗话、写歪诗、办蠢事,宛如一个白痴。然而,历史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论客卿     
客卿是古代对“在本国为官的外国人”的泛指吗?若“客是属概念,而客卿是种概念”的话,那么,客卿究竟是哪种类型的官职或官爵?春秋战国时期是否存在客卿制?如果存在,它又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制度?如此,搞清客卿的特定概念和客卿制的来龙去脉,不仅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就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来看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略述个人浅见,以期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王鸿儒 《文史天地》2005,(11):42-44
清华校长夫人上街卖米糕,让人不可思议,却是事实。这既让我们知道了当时环境之残酷,更让我们看到了梅贻琦校长为官之清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从中可借鉴者还少了么?  相似文献   

13.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死溢孝肃,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包拯可以说是一位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自宋以来,他一直成为人们所崇敬的对象。包拯同代人吴奎在《孝肃包公墓志铭》中说:“宋有劲正之臣,曰‘包公’。……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耳目,虽外表亦服其重名。”南宋则称其“间里童稚妇人,亦知其名”①;或调“名塞宇宙,小夫贱隶,类能谈之”。②这说明,包拯的美名从宋代就深入人心,妇孺皆知了。所以,在宋代出现了“开封府题名,独包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③的现象。另据《包公正传》(中…  相似文献   

14.
郭建 《文史天地》2013,(1):8-12
在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法官,莫过于宋代的包拯了。几乎所有的国人都知道“包公”。  相似文献   

15.
宋爱银 《神州》2012,(15):137-138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是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上作文课,教师没谱,学生头痛。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实现培养学生既会作文,又会“做人”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孙大光,从普通农家走出来的高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和正直无私的个性。晚年赋闲在家,身患重病,依然大胆直言党内腐败现象的严重后果,心系国家前途和人民疾苦,即使引来许多人的不快也在所不计。“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乃是他老人家高风亮节之所在。透过他的女儿深情的忆述,我们能够清晰地领悟真正的共产党人是如何做人、做事、做官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言为心声,他们的拒腐诗文也充满正气,流芳百世。 北宋包拯,庐州人,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民间都称他为包公。在他70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但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竞是皇帝。皇宫送礼来的太监在礼品上面写道:  相似文献   

18.
“信史”之笔 客观公允——《广西通志·政府志》漫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凡在政治部类的志书中,党政专志编纂难,编出上乘之作更难。共产党组织的专志在此暂且不提,而就政府志的内容及地位来说,其主要是记本地执政当局施政的历史,实实在在是为官而书,可谓官书之首。如何做到为官者言而善否适度,叙政务事而臧否自现;写政绩而不致渲染浮华,记失误而不失冷静客观,这不但是编纂者棘手的难题,也是读者关注的悬念。《广西通志·政府志》一问世,本人持疑披览,读竟欣然自喜,该志编纂可赢得读者信赖,相信她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堪称传世“信史”。感受之深,有如下几点:述而不作 冷静中允  “述而不论…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在社会上有一种“重理轻文”的风气,不少青年都受这种影响。“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仍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人文社会科学受到轻视,特别是其中的哲学、历史这样的基础学科。 学历史有什么用?似乎看不出有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有夏商周三代,夏是中国第一个文明古国.但是,迄今历史界、考古界能够明确告诉人们的只有商代的历史,而夏代和夏文化的历史却仍然是一片模糊.夏文化的面目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它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关系到如何认识中国早期文明史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发展、内涵及其特点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疑案.学术贵在探索,贵在创新.本文作者以大量事实为根据,提出“夏文化起源崛起于中国东南”的新观点,并进行了广泛而且充分的论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尽管文中部分地方在具体材料的研究上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作为一种学术探讨,我们更看重它的思路新颖,方法独到,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