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前期贵州土著民族的内附大致经历了"附→叛→附"这样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总体上是以"附而复叛"、"时附时叛"为主要特征的,金山洞摩崖是元代贵州土著民族内附的有力见证。元中央政府对贵州土著的管控前期宽严相济,后期趋宽趋柔,以土司制度为主,辅以郡县制度,呈现出以土官为主,土流结合的趋势。随着内附平稳期的到来,元代贵州各土著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为贵州在明代建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江是广西对外物资流通的主要渠道。近代新式交往工具——轮船通行西江,为西江内河航运从传统的运输方式向新式航运转变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新式航运的发展缩短了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员的流动、扩大对外交往的范围,使腹地与外界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推动了腹地社会经济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曾在广西做官多年的南宋永嘉人周去非,在他的著名笔记《岭外代答》中,几次记叙了广西土著民族的特殊居室。卷四《风土门-巢居》:  相似文献   

4.
刘超 《安徽史学》2005,1(4):57-62
对中国人种起源的探讨,是20世纪上半期广泛关注的话题,经历了一个从"西来说"到"土著说"的过程.这一转变,考古发现是个重要原因,但其中蕴含了一点民族情感,二者共同促成了"土著说"的确立.从民族主义立场来看,"西来说"与"土著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建构民族认同的努力.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中出现的民族溯源,其发生与变化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广西出现了大量竹枝词,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包括气候节令、生产生活方式、物产资源、民族习俗、民间信仰等方面,对研究明清时期广西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羌(戎)族,是我国西部的古老民族,从夏商到宋代的数千年间,一直是西北地区的土著民族。她是华夏民族即后来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藏族的前身和先民。如今在西北大地上,羌族虽然不存在了,但她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却在安多藏族及一些汉族地区.仍被传承保留了下来。本文要探讨的是今甘肃境内古代羌语地名,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瑶族乡中,有一支古老的土著民族——花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花瑶民族光辉灿烂的独特文化,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现撷取花瑶婚俗一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随着城市民族关系发展,其重要性日益显著,其主要特点是,政治平等要求逐渐加强,加强国际联系的重要窗口,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习俗习惯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基层民族工作任务加重。对此,各极政府和民族工作部门应对城市民族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领导,加强立法。  相似文献   

9.
高句丽古墓壁画反映高句丽社会生活习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高句丽古墓壁画上,阐述了高句丽民族八个方面的 生活习俗,基本概括了高句丽民族生活习俗的全貌。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 ,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的向前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又 都不是永远不变的,随着文化交往的增多,文化生活习俗也是互相影响的。高句丽文化生活 影响了中原,中原发达的文化也影响了高句丽。  相似文献   

10.
江舟 《文史春秋》2002,(9):32-3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欢度中秋的习俗,有趣且具诗情画意。现汇集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1.
杜辉 《南方文物》2009,(3):89-102,88
华南是我国古代诸多土著民族的重要聚居之地,自传说时代的苗蛮集团,商周时期的“七闽”、“八蛮”.直至战国秦汉以来在文献中出现的“百越”族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主要分布于现苏南和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市以及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2.
汪诗明 《安徽史学》2015,(1):108-114
"原住民"、"土著"和"第一民族"是种族问题研究中常常遇到的三个基本概念。原住民是指最早定居在某地方的族群;土著最初是西方殖民者对当地原住民的称谓,而现在也泛指原住民;第一民族原来是加拿大的一个种族称谓,与印第安人同义,指的是在当今加拿大境内的北美洲原住民及其后裔,后来也可指代其他国家的意在凸显其历史渊源、独特文化和地位的原住民。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华人在东南亚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从民族学的角度,探讨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关系,分析西方人殖民东南亚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独立建国之后华人与土著民族关系的情形,阐明东南亚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的,而是族群文化差异被政治化和经济化所使然。  相似文献   

14.
瀛生 《北京文史》2007,(1):48-52
北京的婚礼是满族习俗与汉族习俗互相影响而形成的,是这两个民族习俗的融合体。更严格确切地说,它是在汉族婚礼习俗的基础上加入满族婚礼习俗的影响,经过融合而形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石棺墓是洱海地区古代民族常见的一种埋葬习俗,对该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洱海地区古化、民族历史的研究,本就洱海地区石棺墓的化特征,经济生活、社会性质、民族属性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广东会馆与广西地区为中心,从民族经济融合动力的角度,论述了商人会馆的建立如何把汉族的生活方式与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商人群体与土著农户、外部市场与社区经济连结起来,使族群之间的认同与整合可容=j=--个宽广而富有弹性的市场机制与制度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17.
蓝武 《广西文史》2004,(4):66-72
广西地处岭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边疆省份之一。历代封建统治十分重视对广西民族地区的设治与经营,各兄弟民族对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社会发展均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元代亦然。对元代人仕广西的女真人与回回人及其代表人物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广西地方民族史的了解,同时在深化我们对元代的职官制度及民族政策的认识方面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18.
清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人的生活及其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布人是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地区的土著民族,以渔猎为生。300年来,不仅他们的语言、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罗布泊一带的人口数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分析了罗布人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地域环境及其变化,认为罗布地区河流湖泊的变化是罗布人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丧葬习俗     
藏民族古老的丧葬习俗,也比较奇异,像这个民族一样充满神秘的色彩。 土葬:是藏民族信奉苯教时期流行的一种古老葬俗。据考古发现,藏区的土葬历史非常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藏民族就建立了墓葬的习俗。土葬在佛教传入后,这种葬法一直延续到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西南边陲崇山峻岭深处,生活着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彝族俐侎人。俐侎人属彝族的一个支系,整个族群只有2.6万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聚居在云南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和凤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等地。俐侎人长年累月生活在高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他们丰富的民族习俗,一直吸引着各方旅友和民族文化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