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经文为俗讲之本,已成六十年来海内外敦煌俗文学研究方家之定论。然由于以前资料所限,以及有些学者的先入之见,往往把俗讲与转变混在一起,因而把讲经文与变文混在一起,或言讲经文、变文都乃俗讲之本,且变文起于俗讲讲经文之后,为讲经文之庶出,因此,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考察一下讲经文之创作时代及俗讲流行的情况。敦煌所出卷子,国内外方家已成定论为讲经文中之时代可考者,有以下多篇。  相似文献   

2.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俗文学资料种类较多,有讲经文、变文和小说等,木塔秘藏中的辽代讲经文和变文与敦煌讲经文和变文有许多相同之处,均属于讲唱体裁。与敦煌讲经文和变文相比,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讲经文和变文内容表现出总括性的特点,篇幅较短;而敦煌讲经文和变文的内容则具有具体入微的特点,篇幅较长。  相似文献   

3.
前言 在研究界里,法会仪式和讲唱文学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前辈学者们的注意,在敦煌文献被发现不久就开始研究了.最早入手的是罗振玉氏,罗氏在<敦煌零拾>(1924)一书里,用"佛由"的名称来介绍了他所藏的三种讲唱文学作品,即现在所谓的<维摩经讲经文>、<降魔变文>、<欢喜国王缘>,然后其跋文里把这些作品视为宋代说话四家之中佛经演说的"讲经"源流;其次有向达的<唐代俗讲考> ①,这篇论文里,向氏第一次谈到了"俗讲"一词,并论及敦煌变文与俗讲仪式的关系,还提及了押座文在仪式上的功能及其与变文之间的关系.另外,孙楷第<唐代俗讲经轨范与其本之体裁> ②,泽田瑞穗<支那唱导文学的生成> ③等论文里更加深入探讨了仪式在俗文学演变史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学以讲诵、演唱、传抄为其基本传播方式。讲经文、变文、因缘、俗赋、话本等以讲诵为主,一些文人诗也通过讲诵传播;曲子词、佛曲、民间俗曲等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播。同一篇作品在敦煌写本中有大量的复本,是其通过抄写传播的标志之一;同时,一些抄本工整规范,校勘认真,就是写本时代的"书籍",是作为标准范本而流传的。  相似文献   

5.
敦煌俗文学作品中的骈俪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俗文学作品中的骈俪文风邵文实敦煌俗文学包含内容极广,变文、讲经文、民间故事赋文、话本、词文等均属其类。它们中许多采用的是散韵相合的形式,往往是先以散文叙述一段故事,再以韵文唱衍补缀,很具特色。笔者在阅读王重民等先生所辑《敦煌变文集》以及敦煌遗书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周绍良先生在敦煌文学方面的贡献:一、对敦煌文学原始材料的钩稽和整理;二、对敦煌文学作品时代和作者的考证;三、对敦煌文学作品体制的细致考辨;四、对敦煌文学的内涵、外延及类型的探讨,尤其从传播方式入手对变文、讲经文、因缘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台湾敦煌学者邵红所著的《敦煌石室讲经文研究》(台湾大学文学院1970年印行)一书,是台湾出版的较为系统地研究敦煌遗书中讲经文作品的第一部专著。该书共由“绪论”和“分论现存的讲经文”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俗讲的主持人物、俗讲兴盛的原因及俗讲的底本讲经文的结构和所用的仪式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第二部分则从讲经文之根据、成立年代、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八种二十一篇讲经文分别加以论述。总起来说,该书所论多沿袭旧说,且有不少错误。但  相似文献   

8.
在敦煌遗书中,除传世文学作品和讲唱文学作品,如变文、讲经文等外,最富于文学色彩的应用文当属愿文了。迄今为止,在敦煌文书研究中,关于敦煌愿文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本文以1995年由黄征、吴伟编订的《敦煌愿文集》为研究范本,分析敦煌愿文研究的现状与成果,并从多方面对敦煌愿文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赵阳 《敦煌学辑刊》2017,(3):109-118
讲经文作为佛教讲经之底本,保存有很多讲经活动的珍贵资料,这在敦煌出土的大量讲经文中多有体现。《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四册中有一件被定名为《弥勒上生经讲经文》的文献,在将其与敦煌讲经文比较后可以看出,它于内容和格式上均不符合讲经文的特点,因此将其判定为讲经文似乎欠妥。文末被原书叙录定义为"杂写"的"小石花心动"五字也非为杂写,而应是这件文献实际体裁的标识语。因此,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的定名并不准确,它更像是作者在念佛之余,以经文为歌辞的一首词曲作品。  相似文献   

10.
河西宝卷是活在民间的敦煌文学,与敦煌变文在宣讲内容、讲唱形式上有密切关联.讲唱变文时,变文变相结合,图文并茂,借图述事的形式,在后世讲唱叙事文本中,诸如元杂剧、明清小说和河西宝卷中均可看到其影响存留之迹.研讨河西宝卷与变文渊源关系应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莫高窟屏风画是敦煌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兴起于盛唐,经过中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发展成熟。盛唐后期,变文由中原地区传入敦煌,到了归义军时期已经十分盛行。屏风画的发展过程中,与敦煌变文逐步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关系,尤其表现在创作题材方面。莫高窟屏风画由于所处石窟中的位置、采光等因素,是不太适合直接配合变文讲唱。  相似文献   

12.
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变文,是唐五代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或传抄者,大多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下里巴人”;它的语言,也大抵是当时的口语,其中俗字、别字、俗语词之多,保存口语材料之丰富,实为它书所未有。它对于推究古今语音演变之轨迹,考虑宋元白话之沿溯,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变文湮埋一千多年,未经后代校刻窜乱,保存了唐五代写本的原貌,可借以考见当时写本的风格、特点,推寻一代语言之特例。这些,用蔡元培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得出当时通俗文词的标本”。但遗憾  相似文献   

13.
应县佛宫寺木塔发现的辽代俗文学写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发现的辽代写本、刻本、绘画、板画等文物,是继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敦煌千佛洞藏经洞古写本、刻本、佛画等的发现后,同类文物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在木塔发现的古写本中,除了写经、科判文、戒仪、经疏杂钞、寺院经济史料以外,尚有一部分讲经文、变文、俗曲等。这一部分俗文学写本可与敦煌发现的俗文学写本进  相似文献   

14.
敦煌变文中有关目连救母内容的有十余卷,均据相传为西晋月氏三藏法师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以下简称《盂兰盆经》)演绎而成。在此,笔者试将《目连救母变文》与《盂兰盆经》略作比较,旁涉它篇,以探求该变文的演绎情况和它的民族化、世俗化等问题。一《目连救母变文》是一篇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它虽然是按《盂兰盆经》演绎而成,但并没有拘守于《盂兰盆经》所表述的内容范围和结构层次,作者根据变文本身的需要,对经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删节、改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敦煌变文集》卷五有《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一文,系由向达先生校录。校记云:“原卷编号为伯3803。”按:原卷首题“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末题“仁王般若经抄”,文中有“适来都讲所唱经题,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序品弟一者”之语,并演绎了经文的部分内容,可见这是一篇演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讲经文,原卷的首题,大概是根据讲经的时间和地点命名的。原卷用章草书,一些字颇难辨识。向达先生在四十年代初就校录过此文,后来发表于《国学季刊》第六卷第四号;收录于《敦煌变文集》卷五的这个校录本,是向氏第二次校录此文。这两个校录本相比,后者的准确性相对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集》卷四所载《破魔变文》,由王重民先生据敦煌卷子伯二一八七号(甲卷)及斯三四九一号(乙卷)校录。其后徐震堮先生《敦煌变文集?遣拐芳啊对俨埂?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及附录《<敦煌变文集>校记录略》,又续加补校。笔者再摭拾若干条,以为续貂。《变文集》校记所引乙卷异文有须改正者,一并附焉。引文出自《敦煌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降魔变神押座文。(344页)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变文,是中唐至五代间的通俗文学作品。为適应廣大的市民听众,变文基本上运用的是當时的口语;它通俗易懂,词汇丰富,有独特的色调。这样,敦煌变文便成了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史料。由于变文运用的是當时社会上的口语,是实际语言的记录,所以,可以说它代表了中古后期的语法实况。研究变文的语言,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古汉语,而且也是建立汉语历史语法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将对敦煌变文中的雙音副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邓廷桢是嘉道之际著名的诗人,所到之处皆有作品留世,现存作品多是其后期之作,虽然其后世子孙多次刊刻其诗集,但对前期作品补益无多。今通过对清人别集、笔记、史料及方志等文献的检索查阅,辑录出邓廷桢散佚词四首、诗歌十一首、联句诗一首、对联一联、散文一篇,丰富了邓廷桢研究资料。这些诗文多为邓廷桢早中期作品,虽为零散篇章,亦有较高的诗学价值。邓廷桢早中期的诗词创作、生活状态、思想意识都有具体的表现与反映,亦可考证其生平经历及其交游唱和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敦煌变文,是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由于敦煌变文在文学和语言上的巨大价值,早已引起海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1957年,王重民等六位敦煌学老前辈把散佚在伦敦、巴黎及国内各地的单篇变文汇集整理成第一部集大成的敦煌变文专集——《敦煌变文集》,从而给敦煌变文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苏联所藏的变文写本,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未能在国内刊布,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很大的遗憾。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周绍良、白化文二先生编《敦煌变文论文录》,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唱艺术是中国的优秀文化,在现知的我国最早的说唱艺术形式中的敦煌变文,对说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与后世的词话、弹词、鼓词等关系密切。敦煌变文是清光绪年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变文亦叫“变”,是“转变”的底本。“转变”是唐代的说唱艺术,“转”是说唱,“变”是奇异或是变写文体,“转变”即讲唱奇异的故事。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即是转变的底本,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艺术的重要资料,它对我国说唱艺术的影响极大。 散文与韵文交织、说与唱兼有是敦煌变文的主要特征。我国曲艺的起源一般认为始于唐代,虽然说先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