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慧丽 《神州》2013,(1):146-146
西柏坡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遵循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原则,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对西柏坡时期党对新中国外交的几项重要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史进平 《纵横》2013,(1):17-21
60多年前,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精神抖擞的年轻人。在解放战争最紧张的日子里,他们被抽调到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组成一个小小的编辑部,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谆谆教导下,他们成为新中国新闻工作的先驱,为新中国党的新闻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1889年到戊戌维新之前,是其"新中国"构想的第一阶段。此一阶段的"新中国"还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是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开辟新地域。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主要体现为大力宣扬变法维新,希望通过改良方式变清王朝为君主立宪国。这是他"新中国"构想的第二阶段。这时的康有为开始从国家体制着手,他构想的"新中国"是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国家。民国时期,康有为多次使用"新中国"一词,拟定新中国政府议章和新中国宪法草案。这一时期,他的"新中国"构想主要是倡导虚君共和制,明确政府职责及宪法。康有为"新中国"构想的内涵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救亡"始终是其"新中国"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每一阶段"新中国"构想的内涵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真正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在筹备建国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在精心规划新政权的基本制度,确定建国后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方针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国家的社会主义前途,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步设想。新型国家制度和政权体系的创设,建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可靠的制度基础;新民主主义经济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则将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必要的经济条件。共同纲领没写社会主义前途问题,不是否定这个前途,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陈云领导的中财委策划并指导召开了各项专业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各项专业会议研究了新中国经济工作的战略布局,确定了新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蓝图,并将<共同纲领>在财政经济工作方面规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从在“牢监大学”自学成才到20世纪30年代主编《中国农村》,从在新四军和苏北抗大讲授政治经济学到主持山东解放区的战时财经工作,从建国前夕在西柏坡协助周恩来处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经济工作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深入探索,薛暮桥以其睿智的头  相似文献   

7.
王聚英 《神州》2008,(7):17-22
中共中央从1947年5月移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撤离进驻北平的这段时间,是中共党史上极其重要的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值得夸耀的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这不仅是因为西柏坡是新中国黎明前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更主要的是,党中央在西柏坡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形成了光照后人的"西柏坡精神",周恩来曾经指  相似文献   

8.
易明  刘宪标 《旅游》2005,(5):62-65
早在上中学学历史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西柏坡,它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曾在这里并肩作战,并指挥了解放战争史上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带领全国人民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未来之前,想像中的西柏坡,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所在,要不,全国的村子那么多, 共产党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里,而且从这里开始,根本地改变了中国那风雨飘摇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从在“牢监大学”自学成才到20世纪30年代主编《中国农村》,从在新四军和苏北抗大讲授政治经济学到主持山东解放区的战时财经工作,从建国前夕在西柏坡协助周恩来处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经济工作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深入探索,薛暮桥以其睿智的头脑、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论  相似文献   

10.
祁卉璇  张红雷 《神州》2013,(35):39-40
西柏坡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的五大圣地之一,孕育的西柏坡精神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石家庄最大的政治优势、精神优势和文化优势。在当前实施“大西柏坡”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未来石家庄要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斗目标,弘扬宣传西柏坡精神,打造石家庄红色文化品牌,提升石家庄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战争年代,这里曾留下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建国后这里又成为续写其生命华章的课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轶事     
正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和闻名全国的革命圣地。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党中央在此居住了将近两年,在这里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说。笔者1949年3月到设在西柏坡中央旧址的建屏师范学习,后在西柏坡完小担任教师、校长,还曾担任过西柏坡公社书记,曾亲历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复原、西柏  相似文献   

13.
任彦会 《神州》2014,(5):150-150
西柏坡精神,就是西柏坡时期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还是一种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在毛泽东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来的,它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最为辉煌的时期。本文就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其实质核心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刘志兰 《神州》2013,(13):20-20
本文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指出了西柏坡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创新,是根据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实际,对中华民族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创新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廿六载锦绣道路一朝启航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香山路的一座花园楼房里,写下了他为积贫积弱的中国绘制的复兴蓝图《建国方略》。在这幅蓝图里,他提出扩建黄浦江右岸,以"新黄浦滩"为基地建设一个"东方大港"的设想。1921年,黄炎培为家乡的发展而奔波呼告,修筑铁路、创办大学、设置特区,浦东已然蠢蠢欲动。然而,山河破碎、兵连祸结的国家现  相似文献   

16.
建国前夕,刘少奇初见斯大林,筹建新政权面临的所有繁难问题都在会谈中一一涉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和经验给中国客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三年后的再次会谈,主要话题转换为中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蜜月时期的中苏关系既有许多重大问题的相互磋商,也有诸多情意绵绵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占阳 《史学集刊》2004,4(3):53-6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只是掌握了中国革命的部分领导权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由此,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就转变成为初级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这一理论转型的中心环节之一,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理论,这时也转变为西柏坡时期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理论。按照毛泽东的真实想法,我国建国初期将实行的,实际上并不是延安时期所设想的以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为主导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而是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初级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但毛泽东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还是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经济”。这就是近半个世纪来人们普遍地误认为这种经济制度就是所谓“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独立的一种标志。筹备新中国建国之初,国旗、国歌、国徽的确定是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张凡 《文史博览》2008,(7):21-24
建国之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国为世界所瞩目,这一段时期中国广交朋友。做客送礼、招待朋友是其间最为频繁的活动。 好客的主人、礼貌的客人,新中国把自己的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在外交往来的礼品单上,今天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却是当时能拿出手的最好礼物,而朋友们送来的礼品也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20.
从在“牢监大学”自学成才到20世纪30年代主编《中国农村》,从在新四军和苏北抗大讲授政治经济学到主持山东解放区的战时财经工作,从建国前夕在西柏坡协助周恩来处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经济工作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深入探索,薛暮桥以其睿智的头脑、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论述,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性的政策主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孙冶方、许涤新、于光远并列为中国经济学界声名显赫的“四大名旦”,最终成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养出能代替他的人,已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