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树楠 ,字晋卿 ,号陶庐老人 ,近代方志名家、文学家 ,清末边疆官员。河北省新城县人。咸丰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 852年 1月1 5日 ) 1 生 ,民国二十五年正月十五日 (1 93 6年 2月 7日 )卒 ,享年 84岁。王树楠系书香后代 ,其祖王振纲 ,道光十八年 (1 83 8)进士 ,委任知县 ,未赴任 ,在家讲学授徒 ,门弟子 1 0 0 0多人 ,被称隐斋先生 ,有《隐斋文集》行世。清同治年间 ,受直隶总督曾国藩聘请主讲保定莲池书院 ,受业者遍布华北。由于天资聪颖 ,家庭薰陶 ,王树楠于同治五年 (1 866) 1 5岁中秀才。同治十年(1 871 )选拔项。此后随同祖父攻读于莲…  相似文献   

2.
3.
4.
近代方志学是方志学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研究其分期是深入、系统地研究方志学发展历史的需要。分期不仅要考虑我国社会历史发展时期,更应依据学科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变化状况来划分。本提出近代方志学的几个分期。并说明了各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2011,(8):F0002-F0002
2011年8月8-12日.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协会主办,宁波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芳恚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国地方志协会会长朱佳木(左四),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张曦(右四),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岳冲(左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田嘉(右三)主持开幕式并在会议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6.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中国传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例完备,内容丰富,蕴含着祖国各地政治、经济、化、教育、语言、学、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学科领域的献资料。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热潮中,方志作为地方献的主要构成形式,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通常把1949年以前编纂的方志称为  相似文献   

7.
一谢彬(1887年~1948年),学问渊博,著作等身,是近代中国的著名学者。他的《民国政党史》、《中国铁路史》、《中国邮电航空史》,都是开拓性的著作。他热爱祖国,关心边疆安危,潜心研究边疆问题,在中国边疆史地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中华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中国边疆史地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毛泽东挽蔡元培联的崇高评价。这幅挽联对于侯仁之亦恰如其分。2013年10月22日,我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辞世,享年102岁。侯先生(祖籍山东恩县,德州人)数十年致力于学术研究,成果丰厚,曾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等巨著影响深远,驰名中外。"治学必源流探求经世致用创新学术做人以家  相似文献   

9.
刘赞廷在近代康区方志编修史上有重要贡献。他任职康区期间,依据档案、公牍、文史资料,加之其考察所得,编修出数量颇丰的康区方志,据统计共36种。所修志书可信度较高,体例编排较为合理,多有填补空白之作。这些志书具有一定的学术及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代边疆理论的初步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认为,在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时期,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近代边疆理论形成的重要前提,重商主义与殖民扩张则是近代边疆理论形成的内在动力。这一时期,传统边疆向近代边疆的转变、国际法的初现也对近代边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现实意义是极为明显的。谈到研究历史,我们有的人常常不愿意看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为联系现实就缺乏学术意义.我在一篇参观珍珠港的随感中说过,从珍珠港事变50周年的纪念活动可以看出,历史并未成为过去,在一定的际遇下,历史会转变为现实。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我们再次看到历史与现实扭结在一起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13.
方志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方志学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也是整个方志学赖以成立的科学基础。近代志家、学者在接受章学诚“志”即“史”观点的同时,又面向现实,认识到“史”、“志”的不同。这一认识上的飞跃,相应地促进方志编修的体例、篇目、内容、编修方法,以及实用性认识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第三,八景图的取舍问题 志图既尊为“无言之史”,但许多方志在形式上有图,实际上却并未起到图的应有作用。章学诚认为其弊端主要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其一即“逐于景物,而山水摩画,工其绘事,则无当于史裁也;……夫表有经纬而无辞说,图有形象而无经纬,皆为书志列传之要删,而流俗相沿,苟为悦人耳目之具矣”。这就是说,当时方志所绘之图,大多流于形式,变成了点缀时髦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16.
方志编纂理论是方志学理论的核心,也是章学诚方志理论体系的重点。章学诚曾对此作过比较系统的论述,从而奠定了方志学结构体系的基础,使中国方志学学科雏形开始形成。章学诚关于方志编纂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史取裁于方志,志应详于史;第二,志乃史体,应遵守“史家法度”,采用编修正史的方法;第三,方志体例既明,撰写时还要行之有度,措施得当。而有关的方志编纂原则和方法理论,他在《湖北通志》序中,概括为四句话:“持论不可不恕,立例不可不严,采访不可不慎,商榷不可不公。”但是章氏之论还不尽完备,尚有不少需要推敲之处。近代方志…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方志转型的多重因素中,报刊上刊载专论、书评、图书广告等形式的方志批评发挥着重要作用。专论多出自方志学精英之手,实现了由重印象感悟式的传统方志批评向较有系统性、较富有思辨特点的近代方志批评转变,引领了近代方志转型的方向;专栏刊发以学术批判为目的的方志书评,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方志批评舆论空间;方志类图书广告是市场营销语境下方志批评的一种形式,使方志常识与方志理论在一般知识阶层中传播。  相似文献   

18.
图经可以称之为方志的源流。浙江早在隋代就已开始修纂图经,只可惜当时所修都已散佚。自唐,图经绘制更趋完善;至宋,达其顶峰。方志地图献在浙江古代地图中占绝对数量,是研究借鉴浙江古代地图学成就的史料宝库。  相似文献   

19.
方志文献"官修"特性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汉朝至清代,我国官修史书格局逐渐形成、官修史书传统确立。作为方志文献三大基本功能之一的教化功能,其本意应该包括社会评价功能、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方志文献教化功能实现机制的构建,能够推动方志信息化建设、推进方志法制化建设,强化方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升方志工作人性化、服务化、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清时期对明代方志的著录与评价;二是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的研究。明清时期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体现在目录学分类与著录上。主要有官方和私家两方面,其中私家书目类型分为导读、版本、登记考证3类。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式概述,从旅游文化的角度考察明代佛教方志,探讨明代佛教方志的编纂、传播及其史料价值。海外学者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