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钟出土数量大,分布范围广,与商周青铜礼器一样有其特殊的意义。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周原及河南殷墟地区,尤以陕西周原地区西周钟发达。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浙江、江西、广西等地,出土数量虽不大,但其发展线索清晰。本文拟就西周钟的时代、西周早期是否有钟和江南甬钟的命名及时代等问题谈一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甬钟形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出土和传世甬钟的资料及研究成果,对万福垴遗址的甬钟铸造年代及铭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珍贵的周原甲骨文物,了解文物保存现状,将1977年出土周原甲骨与2010年出土周原甲骨及新鲜甲骨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扫描电镜、X荧光光谱、X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从表面微观特征、元素成分、化学结构等方面对周原甲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历了两千多年地下埋藏、出土后的酸洗及三十多年保存,1977年出土的周原甲骨,表面疏松粉化,微孔结构逐渐消失,出现走向无序的裂纹及片层状脱落,无机成分以羟基磷灰石为主,蛋白质等有机成分已全部分解。2010年出土的周原甲骨出土后未经任何保护处理,目前表面未出现明显粉化与脱落,仍有少量有机物存在。本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甲骨文物保护方法与保护材料研究的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珍贵的周原甲骨文物,了解文物保存现状,将1977年出土周原甲骨与2010年出土周原甲骨及新鲜甲骨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扫描电镜、X荧光光谱、X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从表面微观特征、元素成分、化学结构等方面对周原甲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历了两千多年地下埋藏、出土后的酸洗及三十多年保存,1977年出土的周原甲骨,表面疏松粉化,微孔结构逐渐消失,出现走向无序的裂纹及片层状脱落,无机成分以羟基磷灰石为主,蛋白质等有机成分已全部分解。2010年出土的周原甲骨出土后未经任何保护处理,目前表面未出现明显粉化与脱落,仍有少量有机物存在。本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甲骨文物保护方法与保护材料研究的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读王宇信先生《周原出土商人庙祭甲骨来源刍议》等文后的思考谭步云1988年,王字信先生接连发表了《周原出土商人庙祭甲骨来源刍议》、《周原出土庙祭甲骨商王考》、《试论周原出土的商人庙祭甲骨》、《周原庙祭甲骨"周方伯"辨析》等文章①,极为详尽地申论了在周原...  相似文献   

6.
2003~2004年,周原考古队在周原遗址庄李村西西周晚期铸铜遗址发掘西周墓及车马坑,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其中 M9为中型墓,其他为小型墓。M9出土有铜器、漆器、陶器、骨器及贝,小型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墓葬与铸铜作坊遗址的交叉分布,对研究墓主身份及当时周原地区土地制度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周原出土商人庙祭甲骨来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仅从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考察,可以否定周人在周原立商王庙并祭祀商先王的说法,而且H11:1、H11:84、H11:112、H11:82等庙祭甲骨本身的解读(特别是祭及商族先王成唐、大甲等)和刻辞行款的分析,也更说明了这些庙祭甲骨应为商人之物。但是,这些商人庙祭甲骨在周原出土却是事实。为什么商人庙祭甲骨却在周原出土呢?这是在否定了这些甲骨为周人所有说以  相似文献   

8.
《考古与文物》2006,(3):35-35
《周原出土青铜器》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玮主编,经众多文博单位、众多学者通力合作, 历时数年,于2005年12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隆重推出。全书共10卷本,综合考古报告的资料完整性和图录的直观真实性两方面的优点,采取以青铜器为主线、以考古单位为单元、以出土时间为先后的方法,收录了周原出土的青铜容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以及同出的陶器、玉器等共1600余件组,是中国第一部以一个地区为单位进行综合研究的大型考古资料性图录。全书分墓葬、窖藏、民间征集三部分,将周原出土的青铜器以及其他同出器物,以高清晰的全彩色图版和简洁的文字,结合线图、拓片,从多角度进行了综合展示。在器物的基本数据中,本书还首次标出了器物容积等新资料,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崭新的有关周原出土青铜器的更为全面可靠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2004年,周公庙考古队对周公庙遗址祝家巷北地点进行了发掘,以期搞清2003年两片刻辞卜甲出土单位的年代与考古学文化面貌。本简报主要介绍了包括出土卜甲的H45在内的5座典型灰坑发掘收获。这5座灰坑层位关系明确,出土了刻辞卜甲、龟背甲器、骨器及大量陶器。从出土陶器面貌可知,5座灰坑基本属同期遗存,其年代早于周原遗址以往所认识的西周早期,而略晚于周原遗址的先周晚期,大致相当于商周之际,很可能属西周初期。  相似文献   

10.
自铎铭文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春 ,浙江省绍兴市出土一件50字铭的青铜甬钟。此器为典型的甬钟形式 ,却自铭为“铎”。西周甬钟源于南方商周时期的大铙 ,所以这件甬钟自铭为“铎”或许正是南方大铙的本来名称。此甬钟从铭文字体看 ,是典型的越国鸟虫书风格 ,铭文却注明是徐器 ,或可表明是徐人流亡越地后所作。因此 ,这件青铜甬钟的铸造地 ,当在越国故都绍兴 ,其具体年代约在越王勾践晚期或稍后。  相似文献   

11.
山东章丘出土青铜器述要兼谈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章丘县出土了一批商周青铜器,其中两件带有铭文。铜器出土地点较分散,出土单位也多不清楚,但仍不失为研究鲁北历史的重要资料。现择要概述其中的一批青铜器,并对相关问题探讨如下。一、铜器出土地点及器物种类小峨眉山地点:位于县城明水镇东南部的小峨眉山北侧。北约0.5公里为明水湖,东北0.5公里为绣水村(传为汉土鼓城)。此处未发现墓葬及居住遗迹,但陆续出土了铜器80余件,有甬钟、铙形器、圭形器、璧形器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浙江海盐黄家山、杭州余杭、半山石塘等多处墓葬出土原始瓷乐器,器形主要有甬钟、錞于、句鑃、镈钟等,礼制瓷乐器作为随葬物,为研究先秦埋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21世纪以来,先秦时期瓷乐器考古现有许多新进展。除浙江贵族墓继续发现外,在江苏无锡鸿山大墓亦有数量可观、质量极佳的瓷乐器,同时遗址中也陆续有出土。瓷乐器考古及分析为其产品产地溯源以及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葬俗特征、越国音乐文化等维度的研究都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原始瓷器,有鼎、甗、鉴、甬钟、钩鑃、悬铃等,主要收藏于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余杭区博物馆),其产地应为德清地区。  相似文献   

14.
2016~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宜昌万福垴遗址“楚季”甬钟出土地以南、以东发掘了一批重要的文化遗存,时代从西周中期延续至春秋中期。结合2015年发掘资料可以发现,在甬钟出土地点周围以G1、G2、G5等多条灰沟形成“冂”状合围,其内有规律排列多座墓葬和祭祀坑。东部G7出土遗物丰富,除大量日用陶器外,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仿铜陶礼器,年代跨度较大。根据考古资料、“楚季”甬钟存在二次受热现象等推测,万福垴遗址极有可能是一处与祭祀有关的聚落居址。  相似文献   

15.
西周早期甬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甬钟是商周时的重要礼器,它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浙江地区和北方的关中地区.近年一些学者通过对新的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肯定了北方地区西周早期已出现甬钟.本文就西周南钟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敬请指正.一、北方西周早期甬钟的特点陕西关中是北方西周南钟出土的集中区.笔者统计有150余件,中晚期钟数量多,可以确定从共王直到宣王的王世之钟(见图一).  相似文献   

16.
郑红莉  孙周勇 《文博》2014,(4):19-25
2005~2007年,周原遗址及其方围揭露了一批秦汉墓葬,包括位于遗址南缘的纸白墓地及马家墓地,核心区域的云塘、刘家墓葬。这批墓葬的发掘与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周原地区商周时期以后的聚落形态演化过程,而且对探讨秦汉时期京畿周围地区普通民众丧葬习俗及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周原秦汉时期墓葬在随葬品组合及器物形制方面与关中东部一带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地域特色;其出土遗物的典型特征为探讨秦汉美阳县地望提供了重要依据;周原东汉时期墓葬具有北方欧亚草原地区游牧民族青铜炊具铜鍑的发现为少数民族移居美阳城提供了考古学线索。  相似文献   

17.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青铜器窖藏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11)
陕西周原地区自汉以来一直是西周青铜器出土的重要地点。继1975年岐山京当公社贺家大队董家村卫鼎、卫盉、(亻朕)(匚也)等三十七件窖藏青铜器、1976年扶风法门公社庄白大队史墙盘等一百零八件窖藏青铜器出土之后,1978年9月,在岐山县京当公社贺家大队凤雏村,社员秋种犁地时又发现一窖西周青铜器。周原考古队在社员群众的帮助下,对现场进行了勘查钻探,得知这是一个西周青铜器窖藏,周围有多处西周灰坑。  相似文献   

18.
扶风县黄堆公社齐家村出土了一批西周窖藏青铜器。该村位于周原遗址的中心地带,这里经常有重要的西周文物出土。这批铜器是今年三月九日女社员李惠芳在村东土壕南岸边发现的。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社员随即报告给周原  相似文献   

19.
秭归县周坪乡怀抱石村社员,于1985年元月9日在村西北羊地方搬石造田时,发现铜甬钟三个,已送交县文化部门。甬钟出土地点为乱石地(图一),三个甬钟大小重量均不相同。I式:(图二)通高29.5厘米、钲长10.3、鼓长7.7厘米。铣间15.5、鼓间12、舞修13.3、舞广10.2厘米。钲面左右两区各有  相似文献   

20.
正周原遗址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周人灭商之前的都城,西周建立后其地位仍很重要,故是学界公认的最重要西周遗址之一。从西汉宣帝神爵四年起,这里就不断有重要的青铜器和其它遗物出土。近十余年间,除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周原的齐家、云塘等处进行了科学的发掘,获取了大量考古资料外,另有几批青铜器分别出土于庄白、齐家、许家等地,周原博物馆先后征集收藏。因资料比较零散,过去未曾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