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中古时期社会经济、阶级关系的研究中,奴婢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认识我国中古社会的性质,认识奴婢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对于认识我国封建社会转折时期阶级关系的一些特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存的传世文献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封建史观的影响,有关奴婢的情况在正史中极少得到反映。封建文人笔记小说中,虽然奴婢的资料相对多一些,但这些资料大多支离破碎,凌乱芜杂。据此要对中古时期的奴婢问题得出一全面清晰的认识,是有不少困难的。  相似文献   

2.
新发现的《天圣令》有关令文 ,反映了北宋时期还存在着良贱制度 ,这种制度到南宋时才完全消亡。在阶级结构调整过程中 ,原来旧的针对贱口奴婢的法律无法适用于具有良人身份的雇佣奴婢 ,宋统治者通过立法 ,对雇佣奴婢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规定。在“主仆名分”制约下 ,雇佣奴婢被纳入家族同居范围 ,与雇主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雇主侵害雇佣奴婢依常人法处置 ,雇佣奴婢侵害雇主 ,则依家族同居法加重惩处。即使是主雇关系已解除 ,“主仆名分”的影响仍然存在。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随着良贱制度的存亡而上下波动 ,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北霞 《丝绸之路》2013,(24):15-17
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中有多处关于宴饮场景的描写,大多涉及各种酒器,从中可以了解明代中后期比较流行的酒器种类、材质、造型和装饰等,是研究明代日用器物与社会生活的重资料。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反映了明代市井小人物的家庭生活,在大量的细节描写中,涉及市民阶层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蕴含着大量的工艺美术史料,其中关于衣服和日用品的描写,对于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中国古代设计史、服装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蓄奴之风盛行,封建贵族、官僚地主家中奴婢成群。乾隆年间,州县官所蓄奴婢,多者达数百人。大肆营私纳贿的内阁大学士和坤,穷极奢侈,在他家宅内“供厮役者,竟有千余名之多”。当时,一般“中家以上”,都“坐役仆妇及婢女数人,少者亦一二人”。这些奴婢身世极为悲惨。主人可任意残酷压榨和迫害奴婢,也可以随意把自己的奴婢赠人或  相似文献   

6.
从张家山汉简与唐律的比较看汉唐奴婢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为中心,结合汉唐传世文献资料,分析了汉代奴婢与中古特别是唐代奴婢身份地位的异同。认为汉代奴婢与中古时期的奴婢都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汉代奴婢与中古时期奴婢在性质及法律地位上各有异同,汉唐奴婢的管理制度各有异同,汉代奴婢与庶民的身份界限尚不十分清晰等。  相似文献   

7.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宫廷画中,有几件描写三国故事的人物画,他们创作于《三国演义》成书不久,作为反映小说的早期绘画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这些画在擷题材、突出主题等方面,也鲜明地  相似文献   

8.
金代奴婢问题是关系着女真族社会性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对金代奴婢问题的深入把握,细密的分析,想正确的说明女真族的历史的复杂变化过程,及其与中原封建经济矛盾斗争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也是困难的。本文想着重的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金代奴婢的来源,数量与奴主贵族占有奴婢的特点;(2)奴婢的工作与地位;(3)关于奴婢的解放问题;(4)附论“驱丁”不是奴隶。  相似文献   

9.
奴婢是秦及汉初的一个贱民阶层.研究奴婢制度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又深刻地认识奴婢这一弱势群体.文章以简牍文献为主,结合传世经典文献,对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其特征如下:一是各阶层普遍拥有奴婢.二是不同时期奴婢的主要来源成分不同.战国时期奴婢主要来自于战俘,秦朝奴婢主要来源于罪犯及其收孥而来的罪犯家属.秦末汉初奴婢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三是民间奴婢买卖盛行.四是奴婢用途广泛.奴婢除当作商品用来交换外,还从事各种生产劳动,包括家内杂务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及经商,男奴充兵或代主人服役,女婢殉葬.五是奴婢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体现在生命权、财产权及法律地位上.  相似文献   

10.
明代祝枝山所撰正德《兴宁志》记录了明代广东兴宁方言齐韵作灰、庚韵作阳以及‘杨’、‘王’不辨等特点,并和吴方言乃至明代官话作了比较。就现存地方文献来说,这是目前所见对客家方言最早的描写,在客家方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奴婢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阶层。宋以前奴婢数量众多,充斥于生产经营活动和为封建统治阶级奢侈生活服务的各个领域,尤以在北方旱季作物地区为封建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和特色。宋代尤其是南宋基本局限于黄淮流域以南的稻作区。人口的增加,大面积土地经营的减少,主客户的分明与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奴婢大多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同时,商业贸易繁荣又使宋代统治阶级苟安于南半个中国。这样就有大量奴婢从生产领域转向以服务于地主阶级奢侈生活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本文试图在宋代社会剧烈变迁的背景下,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宋代奴婢的来源、活动和社会地位略作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两汉南北朝的奴婢制度,是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两汉的奴婢制度,关系到两汉的社会性质,史学界一直十分重视,研究成果很多,但分歧较大。一说汉代和罗马一样,是奴隶制经济起主导作用,奴婢的法律地位与罗马相同,汉代的奴婢是奴隶社会的奴隶;一说汉代的奴婢主要用于家内役使,很少用于农业生产,奴婢的法律地位与奴隶社会的奴隶不同。奴婢性质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我们认为,孤立地研究两汉的奴婢制度,势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看法不容易一致。而对比研究两汉与魏晋以后的奴婢制度,才是解决汉代奴婢性质问题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三言"、"二拍"展示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关明代军事事件、军事人物、军事制度、军事生活等方面的描写,在"三言"、"二拍"中占有一定比重。通过研究"三言"、"二拍"中有关的明代军事记述,我们可以加深对明代卫所、军户、武官、军功、充军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秦及西汉前期私人畜养未成年奴婢的风气颇盛,上至权贵,下到平民,均存在畜养未成年奴婢的现象,只是在数量上有所差异。这一现象得到直观体现的重要基础之一,是秦汉时期户籍登记制度的严格执行。小农经济难以克服的脆弱性、买卖奴婢的市场广泛存在、秦汉律令对奴婢所有者权利的保护、未成年奴婢的平均售价明显低于成年奴婢、未成年奴婢可分担成年奴婢的部分工作,是造成私人畜养未成年奴婢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在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支配下,未成年奴婢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隋唐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奴婢问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往有些同志虽然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唐王朝的限制奴婢政策等问题上,而对唐代奴婢数量、身份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尚缺乏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试图在这个方面做些努力,希望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6.
论者每谓《红楼梦》渊源于《金瓶梅》:两者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相继承,又均为言情小说[或曰市民文学]。我们近日将两书对读,发现它们在描述的相同社会内容方面,如奴婢生活,及家庭经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各具时代特色。很可以说明明代中叶至清朝中期历史的一些侧面,有利于理解明清易代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同时对阅读好《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著作或许也会有好处。但由于我们的认识还是零碎的,就以杂感的形式写出来,以请教于方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7.
郑思佳 《神州》2014,(15):192-192
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是明代壁画的精品之作,以描写后土圣母后宫生活为主要题材,壁画内容承载着明代详实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民俗信仰。壁画中人物造型独特,与明代卷轴画有诸多相似之处。笔者通过壁画所处的时代性、地域性、民俗性进行研究,从而探寻汾阳圣母庙壁画人物造型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甄静 《黑龙江史志》2014,(5):187-188
成书于十八世纪的描写明代儒林士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与成书于五世纪的《世说新语》虽然年代相差一年多年,但二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作者吴敬梓身受"世说精神"影响,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具有魏晋名士风度的一系列人物。  相似文献   

19.
从明代中期起,随着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及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坐贾行商逐渐成为当时的风气,出现了“缩资而趋末,贫者倾产而就商”的社会景象。照时人林希元的说法,“今天下之人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在地处东南隅的福建,当地居民纷纷从事商业活动,形成众多商帮。他们在明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在反映明代社会经济情况的相关地方志与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收"是一种将特定罪犯的子女、妻子、奴婢等没收入官府从事劳役的制度,因此产生的群体被称作"收人"。"收"与"相坐"具有相似的表征,但二者实为性质不同的两种制度。作为官奴婢的"收人"与刑徒隶臣妾的法律地位近似,且与出土简牍中多见的"罪人"同是暂时性、过渡性的概称。伴随法律程序的推进,"收人"存在恢复庶人身份、被出卖为奴婢、入计为隶臣妾三种可能的身份转变。依据现有材料可推知,"收人"在秦汉诉讼程序中的存续时间段是"告"、"论"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