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2007,(2):16-19
冬不拉弹唱 哈萨克族民歌。是新疆哈萨克族弹拨乐器冬不拉的演奏与民歌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冬不拉弹唱哈萨克族民歌。是新疆哈萨克族弹拨乐器冬不拉的演奏与民歌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常用于独奏、合奏、伴奏和弹唱中。冬不拉的演奏技巧相当丰富,有10多种演奏方法,弹与挑各种演奏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在乐器中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历来就有“诗歌民族”的美称,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的骄傲,是“诗歌民族”的代表。阿勒泰地区阿肯弹唱的演变、历史、弹唱形式以及今天阿肯弹唱艺术给草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正>哈萨克族是一个爱好音乐和诗歌的民族,祖先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六十二阔恩尔。千百年前,一代又一代艺人用手中的冬不拉弹唱着草原、马、天鹅、故乡、亲情……它是音乐,也是哈萨克族人民的精神所在。传承久远的草原旋律"六十二"和"阔恩尔"是中国哈萨克人心目中两个神圣的词汇。哈萨克人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六十二根血脉,正是这些血脉终日不停地运动,才给人体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六十二"在哈萨克人的生活中具有"众多的""重要的""代表性的"等多重含义。"阔恩尔"音译为"棕褐色",能够让人联想到泥土、山峦、草木在秋季自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士敬  宋君 《丝绸之路》2006,(12):41-43
哈萨克人生活在天山草原和阿尔泰草原,生存环境优美,性格豪爽,热情奔放。哈萨克人热爱草原,热爱生活,草原处处飘荡着他们的歌声。他们勤劳朴实,逐水草而居,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山茶》2010,(10):46-46
《六十二阔恩尔》是哈萨克族的民间古典音乐,意为“六十二套连贯、优美、抒情的乐曲”,是以器乐为主,集民歌、舞蹈、说唱、弹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近现代时期在哈萨克民间广泛流传的篑(器乐曲)、谙(民歌)、哦吟(说唱)、哎吐嘶(“阿肯”弹唱)以及赫萨.达斯坦(叙事诗演唱)等表演形式.皆源自《六十二阔恩尔》。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新疆草原风光迷人的时候,也是草原欢腾热闹的时刻,人们称之为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阿肯弹唱会就在此时举行。  相似文献   

8.
唱着来 唱着去──哈萨克族的礼仪歌郭德茂哈萨克族的人生礼仪歌,集中在诞生、婚礼、葬礼三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小孩出世,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哈萨克人认为,生小孩不仅是某一家的事,而且是整个部落的喜事,是部落人丁兴旺。繁荣昌盛的喜事。他们请有声望的妇女给小孩割...  相似文献   

9.
走进巴里坤大草原,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匍匐在东天山的院落,镶嵌在这块地毯上的白色毡房星星点点,诗意而浪漫。巍峨的东天山如一个沉默的生命就这样悄然注视着尘世变迁。放目眺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真是放松心灵的好地方。哈萨克族朋友微笑着站在毡房门口,一把冬不拉攥在手里。冬不拉是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在一些哈萨克族家庭里,甚至一家老少都能弹上几曲。在哈萨克语中,冬不拉有特殊的含义:"冬"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是给乐器定弦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想得雪莲花要上雪山采,想知哈萨克人要到哈萨克草原来。”这是哈萨克人流传久远的一句名谚。  相似文献   

11.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其清晰地用自己的文化把口传心授的草原游牧文化向历史做了另一种表达,阿肯是阿依特斯的传承者、播种者,同时也是历史载体,记载了民族记忆。作为传统艺术的阿依特斯,保持了其“源”的来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及无数代哈萨克人的心血,始达到今天的成就。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生存空间狭小,生存和发展成为悖论,究竟如何生存,找到一席之地,在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框架中是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土族“纳顿节”①什么声音录响?是鼓,鼓蔽得t响最响。你听:咚—咚—咚—咚……节奏是那么明快而响亮!这是土族先民小峋鼓的余音吗?不,是古代原始土鼓的不断翻新,牛皮大鼓早已取代了先民的土峋鼓,今日蔽得比过去任何时候更猛烈,更响。E欢土族“纳顿节”什么歌声最强?是“大好”,齐声唱“好”的歌声最强最强。你听:“好,大好”!“好,大好”……歌词是那么简短而宏亮!这是三川先民们流传下的古歌吗?不,那是先民们猎获之后欢呼古俗的演变,是土乡新一代“庄稼其”②庆祝农业大丰收的未土族的“纳烦节”什么队伍最长?是“会手”的舞队录长、最长…  相似文献   

13.
侯菲 《丝绸之路》2009,(11):62-63
达斯坦是哈萨克族历史悠久的一种曲艺形式,为叙事长诗,是9-10世纪时的作品,情节复杂,篇幅很长,一首达斯坦足可以唱上一天一夜。在哈萨克族人心中,达斯坦如同《江格尔》之于蒙古人、《玛纳斯》之于柯尔克孜族人。长久以来,传唱达斯坦的“达斯坦齐”们伴着冬不拉的悠扬旋律低吟浅唱,将那些古老的英雄、爱情与命运的故事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4.
修柯 《丝绸之路》2007,(3):20-21
夏天,阿克塞最宜人的时刻是傍晚。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在洁净的人行道上,向广场或民族风情园集中。在那里,也许就在今晚,会有一场文艺演出,由专业的或者业余的演员表演,是传统的音乐,哈萨克特色的舞蹈。有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穿着传统服饰,嗓音甜美地唱着一支我们听不懂的歌。有一个小伙子在弹冬不拉,那个只有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在他的手里发出热烈奔放的乐声,据说他是专门到新疆学的。民族风情园里有号称“亚洲第一大”的哈萨克毡房,几百号人在里面也不会觉得拥挤。  相似文献   

15.
歌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圩”也叫“歌墟”是盛行于壮族地区的群众传统歌节。“歌圩”历史悠久,在宋人《太平表宇集》中,便有“聚会作歌”的记载。清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渐趋扩大,内容也更加丰富。解放后,歌圩成了文化娱乐、体育比赛和物资交流相结合的民族节日。歌圩日期各地不一,一般在每年春秋二季。节期一至三五天不等。还有不定期的小型歌圩,一二十人即可进行。歌圩上,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尽情歌唱,歌声此伏彼起,昼夜不停。青年们更陶醉于“对歌”之中,他们的职表达了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憧憬。包括: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  相似文献   

16.
苗族坐夜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夜,当你走近贵州三穗苗乡时,就会听到阵阵悦耳的歌声。歌声在苗乡的夜空回荡,别有一番风趣,这就是别具一格,十分有趣的苗族坐夜歌。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刺绣     
哈萨克族妇女擅长一门传统的本民族手工艺术———刺绣。哈萨克刺绣色泽鲜艳绚丽,图案类型众多,古朴大方,带有一种强烈的草原民族风韵。虽然构图大多用对称的手法,但表现的风格不落俗套,毫无生硬呆板、枯燥单调的感觉,表现了哈萨克族牧民健康、朴素的审美观。哈萨克刺绣色彩亦有该民族独特的寓意:蓝色象征蓝天;红色象征火、太阳和光明;白色象征真理、快乐、幸福;黄色象征智慧、丰收;黑色是大地;绿色象征着青春以及生命……哈萨克刺绣的题材、内容、色彩都与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牧民们从自然界直接取材,观察细致,但不受自然形态的约束,十分重视艺术的概括、取舍和提炼,流行用省略、夸张、变形来突出主题。刺绣作品中,马的嘶鸣、鹿的跳跃、花朵的对称及色彩搭配都设计独特,各具风格,深刻反映了哈萨克族的民族风貌、生活习惯和世代相传的民族意识。哈萨克族姑娘从小就学刺绣,长大订婚以后,专门在家把自己喜爱的花草、山鹿、骏马等图案绣在枕套、被罩、布幔、床幄、挂囊、窗帘和壁挂服饰上,这些刺绣品便是姑娘的嫁妆。举行婚礼时,男方要搭起一顶叫“吾陶”的小型毡房,专供摆放新娘的女红,房子里面被刺花、绣花和补花的装饰品装扮得十分漂亮,几乎是一座哈萨克人绣花、刺花...  相似文献   

18.
《南京史志》2009,(8):32-33
当孩子渐渐长大,大到你不能“驾驭”的时候,亲爱的家长们,是否你会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孩子看上去如此陌生,如此不善解人意,怎么能如此不懂父母的心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龙应台是怎么描述儿子的——  相似文献   

19.
歌和刀     
歌声邀歌声,情满心 窝;‘你把刀捧给远方的兄 弟,长刀恋刀壳,劈斩藤 萝。“歌和刀—阿昌人的两件宝。”歌,会锻刀,刀,会“昌歌。“歌和刀—阿昌人的 两件宝。”歌,会锻刀,刀,会唱歌。这是一幅阿昌风俗画,是阿昌人的历史和生 活。这是一首边塞风俗诗,是阿昌人深挚情怀的寄歌儿唱给贴心的朋友,象映着水晶般月亮的户 撒河,刀锋逼向豺狼的胸膛,象黑夜中一条闪电掠 过。啊,望着血红的炉火,—我懂得爱与恨都须 诚挚,捧着海碗的醇酒,-—我胸中的诗情在奔 突。托。歌和着铁锤一次次银 打,刀在歌中一次次淬火。你把歌抛给邻近的姊 妹,本栏插图尾花干…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他们在内容方面抓不到我的把柄,就会从人事、税务部门下手,所以当你持续挑战他们的时候,你自己真的必须干千净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