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建光 《丝绸之路》2010,(23):54-55
奇台又叫古城子,是新疆一个县治的称渭。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建奇台堡于现在的老奇台镇,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奇台堡才改制为奇台县,到现在只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古城子指的是唐朝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2.
明代疆土分属卫所军事与府州县行政两套系统管理,作为明王朝的龙兴之地,洪武、永乐年间,凤阳地区先后设置十五卫二所,这些卫所均需承担屯田任务。明初,尤其是洪、永之时,国家大兴屯田,凤阳地区军屯亦兴盛。永乐末年,随着京操、漕运等军役名目的不断增多,加上军官科害等原因,一直到嘉靖中期,凤阳地区军屯不断衰落。嘉靖中后期采取了相关整顿屯田的措施,军屯废弛的状况有所好转,该局面一直维持至万历初年。明末,由于战乱等原因,各卫所屯政彻底败坏。通过对明代凤阳地区卫所屯田、屯军、子粒、科则等进行阶段性的定量考察,有助于更好、更全面地把握该地区在明代的农业发展状况,对研究明代农业史、军事史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的军屯在汉朝就已出现,至清朝其地位更加重要,它在维护新疆统一和安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多载于各朝实录、官私史书、地方志、奏议、文集、笔记等。屯田既包括军屯,也包括民屯。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代新疆屯田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已有学者对此作了总结。军屯作为屯田中的独立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作用,学界对其研究成果却重视不够。本文拟对近40年来新疆军屯的研究作一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日后研究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4.
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卫所制度,以为有明一朝的军事定制,与卫所制度相依附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是军丁及其家口必须实行屯田。关于军屯,载在《明史》中的篇幅不多,且是概括全国军屯概貌的文字,故本文拟将设在鄂西山地的施州卫所的军屯作较为具体翔实的展开,俾便人们阅读《明史》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唐以来,广西开始实行屯田。明建立以后,统治者坚持“农为国本”的思想,十分重视农业,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垦、发展农业的措施。明代在总结历代屯田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屯田。明代广西屯田主要有三种形式:军屯、民屯、商屯。与其他地区相比,广西的屯田有其自身的特点。此外,明政府在广西继续实行屯田,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对广西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历朝《大清会典》和《清文献通考》等典章志书中的田土统计数据存在统计口径错误。乾隆以前历次官方统计数据中,仅康熙《大清会典》所载康熙二十四年数据较为准确,其中"田土总数"包括民田与当时已归并州县各卫所的屯田,"屯田数"为当时尚未归并州县各卫所的屯田数。雍正、乾隆两朝《大清会典》与《清文献通考》中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乾隆三十一年的"田土总数"和"屯田数"各省统计口径不一,某些省份的两个数据均未计入已归并州县的屯田,另一些省份的两个数据则重复计算了屯田。利用各省省志中的数据修正统计口径问题,可知清代前期登记土地总数的增长速度比前人估计得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7.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屯田事业最发达时期。洪武二十五年(1392),开国皇帝朱元璋采纳户部尚书赵勉的建议,命天下卫所军卒“自今以十之七屯种,十之三城守,务尽力开垦,以足军食”^①。从此,明代军屯便在全国大规模推开。福建省永春县的军屯,从洪武年间  相似文献   

8.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称帝之前,就立有民兵万府户,“寓兵于民”,实行军屯,用以解决军粮。即帝位之后,全面推行卫所军队屯田,战耕结合。  相似文献   

9.
清代乾隆朝贵州苗区的屯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雍正朝,在南方土司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实行对这些少数民族区的直接统治。至乾隆朝,统治策略有了重大发展,这就是在部分地区推行屯田,战守结合,把屯田作为直接统治的基础。屯田,在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广泛推行,延续时间很长,对当地历史起过重大影响。黔东南苗区屯田,始于乾隆初年,是这项政策的开端,对其它民族区屯田产生过很大影响。”①但贵州屯田,“经制见于官私各书,省略而未详”②,资料较零散。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及其它资料,对贵州苗区的屯政进行初步探讨。②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年间,一批察哈尔蒙古官兵携眷从张家口外西迁到新疆,担负起了保卫和开发西北边疆的任务。研究这部分察哈尔蒙古官兵的西迁历史,对清代蒙古史和西北边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察哈尔蒙古西迁的经过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新疆天山南北后,为了巩固统一局面和加强边疆防务,清政府决定在天山南北各重镇要地驻防电田。当时由于急需驻兵屯田,来不及从内地重新调遣兵丁,遂留一部分出征兵丁驻防屯田。此项非永久性的驻防屯田兵丁,按规定期满三年后均应换班。至乾隆二十六年(1760),清政府就着手筹办新疆驻防屯田兵丁的换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爬梳墓志材料 ,结合历史文献 ,对唐后期河北道北部地区屯田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与唐前期相比 ,后期本区军镇的生产性质明显加强 ,出现生产与防御并重的局面。除军镇屯田外 ,本区还存在以民户为劳动者的非军镇屯田——民屯 ,但以军屯为主。后期本区屯田的地理分布 ,北边一线西起文德县的雄武军 ,中经妫、檀、蓟诸州 ,东至平、营二州 ,南至涿州。在此区域内 ,屯田分布的特点是 ,妫、檀、蓟、平、营诸州屯田生产明显高于民间耕地水平 ,幽、涿二州民间农业生产高于屯田。这种地域分布特征的形成有其地理与历史的原因。后期幽州节度使的士兵主要来源于本管州县 ,军镇屯田的劳动者为来自军镇附近的土兵。土兵长期屯田防守 ,在屯田之所有了田地住宅 ,世代定居下来。部分屯田土地转变为土兵的私有土地 ,军镇屯田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卫所屯田制度在贵州“蛮荒”之地的开发史上有着重要的一页。本文通过对贵州社会变迁史的回顾来突出论述明代军屯在贵州的具体实施状况以及所产生的巨大历史作用,这对今天贵州地方经济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后,继续展开统一全国的战争,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统一。在统一的过程中,他将内地实行的卫所屯田制度逐步推广到西南地区。此后,西南的军屯迅速发展,不仅范围广阔,而且规模大,对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拙《奇台出土发现的部分宝伊局平钱研究》在《新疆钱币》2001年第2期上刊发以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笔先后又发现收集到了20余枚宝伊局平钱。经过仔细比较,笔从中发现了23枚(种)在拙中未收录的币品,尤其是乾隆通宝方头通和光绪通宝等币品的发现,填补了笔收集的空白,故补录于此,以丰富奇台宝伊局平钱之品种和版式。  相似文献   

15.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始,清政府陆续对贵州地区的卫所进行"州县化"裁撤归并。贵州卫所的裁撤,一方面促使军事卫所向地方府、州、县行政合流,从而影响了清代贵州行政区划的改制与重建;另一方面又涉及地方社会的诸多变动。在此过程中,屯田迁改、屯赋划一等问题的处置最为关键,体现出明清卫所民化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本文重点探讨清代贵州卫所裁撤后的屯田处置问题,并对卫所屯田的赋额变动、屯田买卖以及国家应对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随着清代卫所屯田归并于州县,原本高额的屯赋却未能随着军田民地化的过程与地方州县赋税实现均等划一,屯赋数倍于民田科则的局面一直有所残存,屯田与民田、屯地与民地之间的差异引发的屯赋征收不合理成为困扰官民的一大难题。伴随着屯田买卖的出现与发展,虽然国家严厉禁止私下典售,但军屯土地私有逐步得到法律认可,屯田的真正"民化"之势已不可遏制。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贵州古州屯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边疆开发中,屯田制对当地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的作用。清代的边疆屯田,规模最大、成绩显著的当推新疆屯田。不过就时间而言,乾隆初年的贵州屯田则要更早一些,而且它的一套规制和经验,对于后来陆续开展的诸如新疆屯田、四川金川屯田、台湾屯田,以及湘西苗区屯田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贵州古州屯田,在有清一代的边疆屯田中具有开创的意义①。当然,屯田制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毕竟是建立在对生产者严重束缚和残酷剥削基础之上,在当时亦属落后,特别是贵州古州又紧邻内地,随着外省客民的大批移入,以及内部生产生活方面的变化,终于造成屯田制的衰落和灭亡。  相似文献   

17.
明代西北地区土地垦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垦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明代奖励耕垦和实行军屯、民屯等屯田措施的作用下,西北地区在土地垦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依据史志资料对明代西北各个不同区域内的土地垦殖状况进行了论述。通过统计土地垦殖的田亩数量及其前后期的对比变化,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了明代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和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和南疆大小和卓叛乱之后,舒赫德便奏请调遣索伦,满洲、绿营兵丁到伊犁屯田驻守。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伊犁惠远城建成,伊犁将军衙署行政机构也已健全,于是清廷根据伊犁防务情况,决定陆续撤回原调来戡乱之索伦等官兵,而从东北抽调索伦、达呼尔(今达斡尔)等官兵携眷到伊犁屯垦戍边。 索伦等迁到新疆是分两批进行的。第一批为五百兵丁,未带家眷,于乾隆二十八年“春草萌生时”出发到新。第二批也是五百兵丁,并携带两批计一千兵丁的眷属,于  相似文献   

19.
<正>清朝统治者在建国初期就关注养济院的建设问题。顺治五年(1648)曾下谕:"各处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及残疾无告之人,有司留心举行,月粮依时给发,无致失所。"1因而各地方官府开始对旧有的养济院进行检查、修复,在没有养济院的地方新建了养济院。到康雍乾时,养济院建设达到了高潮。新疆养济院是乾隆后期开始设立的。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政府为了解决乌鲁木齐地区的孤贫问题,于"乌鲁木齐所属之迪化、宜禾、奇台、昌吉、阜康、玛纳斯等处,  相似文献   

20.
伊犁满族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满族八旗军作为主力劲旅,历经康熙、雍正,以至乾隆初期来新疆伊犁戡定噶尔丹、达瓦齐等叛乱,随着戡乱的进展,开始屯垦且战且屯,伊犁八旗军担负着戡乱、屯田、卫戍三项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