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世纪交替的公元二千年,新秋时节,九十五岁的谢孝思先生告别寓居五十余年的苏州,回到故乡贵阳定居。得遂落叶归根的夙愿。不久到了中秋节,一群书画界的乡后学和文化官员陪老人赏月。后来见面,我问谢老:月是故乡明吧谢老说:是的,很快活!但又补了一句:却是也想念苏州的亲友们。  相似文献   

2.
包中 《贵阳文史》2004,(3):10-14
谢老孝思先生是我伯父包北弘之爱生,父亲包净六之挚友。在我小时,他常来南京我家,以后天各一方,直到1956年父亲曾去苏州与他会晤。“文化大革命”后,谢老多次返乡,我均去拜谒,主要聆听谢老深谈“达德”传统、贵州教育、父辈往事、苏州园林、贵阳发展,议“达德”恢复,开会  相似文献   

3.
1985年我从贵州到北京,在中宣部工作,有半年吧,我没有敢讲话。耀邦同志问过我:来后有什么反映?我说:听到的就是:(这个人)不见动静。他说:是吗?逐步放开一点嘛。  相似文献   

4.
扎西达娃的自我采访问:说说你自己吧。答:说什么?除非你问我很具体的问题。问:好吧。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大概写了几本书?答:我是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的,算起来也有十五六年了。我一向认为,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必让自己过得很累,所以写得不算多,在国内...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十八唐陵阎卫平上中学时,我问教文科班历史课的李润生先生:“关中为啥多帝王陵墓?”他风趣地告诉我:“古人一生有四大愿望,生在苏州,长在杭州,死在柳州,埋在秦州。苏州可以吃好,杭州可以玩好,柳州木头好,能做上好棺材,秦州黄土厚,是块风水宝地。秦州...  相似文献   

6.
见到罗大佑后,刚打了招呼,他就先发问:你们南方报社那个叫程益中的,现在干嘛?接着又问了好几个问题,然后说:你看,我对你们报社非常了解吧。采访中,他又屡次跟我说:你们年轻人,在当下做记者是非常好的,可以深入了解这个社会,要创作,就得先了解现实。  相似文献   

7.
1950年,我从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调北京军委办公厅工作,一个星期天,我请假到内务部看望时任内务部长的叔祖父谢觉哉。当时谢老公务忙,不在家,由叔祖母王定国接待我,叔祖母是谢老的秘书兼机要科长,我和她是首次见面。她的第一句话是:“谢老说今天你要来,我叫炊事员为你准备了中午饭,生活上你还缺点什么?跟我说……”临走时再三叮嘱:“到了大机关要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听党的话。”从此以后,每逢节假日,我都要去看望、聆听她的教诲。  相似文献   

8.
《世界》2004,(8):48-50
前几日,我问刚刚写完字的慧勇先生.是什么促使你30年来.每日临池不辍?答曰:“酷爱”。回答得从容坚定.不假思索。我又问:“你的字在近8年来,为何有如此之巨变?”慧勇笑一笑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由量变到质变吧!”其实还有一条他或许不好说——天赋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写字只有量变而无质变呢?天赋使然!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我去贵州考察,非常有感触。在一个高速公路服务站,我看到了一群农民工,他们是从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回老家贵州过春节的。我问他们有什么愿望,他们中的多数回答说,想回贵州就地打工就业。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答,‘娘在家,孩子在家,出去十多年了,没有尽到孝,没有尽到责任’。我问他们在外地过得怎么样,他们当着我的面就流泪了……"3月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  相似文献   

10.
Eva的mosto     
Eva的中文说得很好,打电话约见时,她用很纯正的调子问我:“你知道三里屯北街吗?你知道‘那里花园’吗?那你知道‘三点三’服装市场吗?”,觉得我有点含糊,她又跟了一句:“那你到了附近,找不到可以再打我电话。”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她做事的方式也很本土化了。  相似文献   

11.
非常满意     
早上7点半,我被手机铃声吵醒。那头的中年男子说是热水器安装师傅,下午1点钟上门,问我是否在。热水器是否已送到。跟他说送货人员最迟中午送到,心里却惴惴:万一不靠谱怎么办,安装师傅都很牛气,可不太好让他们等。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多余,热水器按时到了,安装师傅到3点仍不见人影。忍不住拨电话问:到哪了?师傅有点烦躁,12点就已在小区,还在另一家打孔呢,要不你们先找人把排烟孔扣了吧?我拒绝:我怎么知道在哪里打合适?  相似文献   

12.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徽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答曰:“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子死了。”他也回答:“那太好了。”他的老婆因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  相似文献   

13.
如何维稳     
陈师傅: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很多? 我:何必问这么伤感情的问题呐? 陈师傅:这么说吧,我是不是双下巴了?  相似文献   

14.
问道天台山     
陶渊明说:"寻佛。"谢灵运说:"问道。"其实是一回事。要问,自然先得寻到; 不过寻着了之后怎么问,问什么,为什么要问,却是一连串的欲言又止。这个"问"字,还真不容易明白: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含含糊糊地用"问,讯也。讯,问也"六个字敷衍; 王力在《训诂学》里底气不足地说"问、闻同音同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问"是"疑的概括"——那么,"疑问"又是什么?不过我一点都不怀疑古人的智慧:拿这个神秘兮兮的"问"字,搭配追求清虚出尘的道教,常常真能问出点有意思的调调来。比如:问道天台山。  相似文献   

15.
三姑娘     
过去有一个富人,他有三个姑娘。这三个姑娘都长大了。一天,富人把三个姑娘都喊在他跟前,一个一个的问话。他先问大姑娘:“我的好女儿,告诉我,你穿得好吃得好是怎么来的?”大姑娘回答说:“是靠父母亲的福气,没有父母亲,我穿不好吃不好。”富人笑呵呵地点点头.又问二姑娘道:“我的好女儿呀,告诉我,你吃得好穿  相似文献   

16.
那次处理月经的时候意外让女儿撞见,9岁的她紧张地问:“妈妈,你出血了,是不是受伤了?”女儿是心肝宝贝,当然不能对她撒谎,我就笑着说:“妈妈没受伤,这是来月经了。”女儿扑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什么是月经?”处理完毕后,我没把这事敷衍过去,而是把女人来月经的事告诉了她。女儿听后仍不解地问:“每个女人都要来吗?”我点点头说是。她忙问:“那我怎么没来过呢?”我笑着说:“你还没到时候,到时候自然会来。”  相似文献   

17.
脸谱     
《文史月刊》2011,(11):40-41
“牛鬼蛇神” 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字写得很潦草。一次,钱玄同问他:“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写得这样蹩脚,怎样能考得翰林?”蔡元培笑嘻嘻地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大概因为那时正风行黄山谷字体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8.
张秀18岁那年,正逢上屈原的故乡湖北林归的屈原纪念馆落成。一座余台高耸、翠瓦飞檐的屈原调,屹立在长江之滨,在大殿的背后,是汉白玉的屈原墓。由谁来题写屈原调山门匾额呢?由谁来题写墓闭门柱的挽联呢?这在当时是个引人瞩目的话题。有人提名张秀,经过一番审慎的考虑之后,写这两副字的人选一起定为张秀了。对于一个18岁的姑娘来说,这是一份非同凡响的殊荣,也是一次艺胆的测验。我原以为其中必定有个曲折的故事可写,就问张秀:“你当时敢吗?”她的回答令我失望,她说:“敢6”一个字就把这个故事说完了。她说着“敢”字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敝帚当自珍     
2008年最后一天的清晨,按照事先和世界麻将组织秘书长江选旗先生约好的时间,我来到了他位于北京西郊的寓所对他进行专访。还没等我坐定,江先生就说:“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回答将是我们继续往下交流的基础和前提。”“请你阐述一下为什么要做麻将的专题,只是为了炒作一下而已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之前给江先生的策划案中已阐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20.
一天,黄龙慧南禅师带着弟子隆庆庆闲禅师巡视新建成的僧堂。走了一圈后,慧南禅师赞叹道:“好一座僧堂!” 庆闲禅师也跟着说:“好一座僧堂!” 慧南禅师回过头看了庆闲一眼,问:“那你说,这座僧堂好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