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村"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再聪 《史学集刊》2008,3(2):20-26
依据文献记载,"村"概念出现于东汉中后期,直至隋朝"村"一直作为一种自然聚落的名称.唐朝开始推行"村"制度,将所有野外聚落统一名为"村",并依据村内家户数的多少设置村正,"村"正式成为一级基层组织."村"制度开始于武德年间,至开元年间逐渐完善."村"制度是唐朝革弊"求治"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悲情拉花     
柳叶 《文史精华》2008,(2):61-64
一   "井陉拉花"是河北省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南正村是"井陉拉花"的发源地,最近笔者到那里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尹兰平 《区域治理》2022,(12):39-42
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从初步尝试到明确倡导再到全面推行,经历了实践的锤炼洗礼,其现实意义在于加强党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并理顺了村"两委"关系.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人才队伍难题、权力集中引发监督难题以及因政策宣传缺位影响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正面效应,必须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监督机...  相似文献   

4.
滦河作为承德主要内水河,担负塞北地区生态资源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查明负有"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塞北村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积极开展生态资源保护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单因子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地累积指数法综合对滦河中上游流域村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得出:滦河中上游流域村地土壤重金属潜在污染...  相似文献   

5.
在青海高原群山环抱的沟谷间,掩藏着许多不起眼的小山村.因与山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这些小山村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名字.细心的人会发现,它们的名字当中都带有"山"或"沟"字.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乡边麻沟村便是其中之一. 仅有160来户人家的边麻沟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直至进入21世纪初,全村人依然徘徊在贫困边缘. 而此时...  相似文献   

6.
2017年3月,我们从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手中接过河畔村,作为"访惠聚"驻村工作点,从此,河畔村成为我们的"家".在我们的心目中,河畔的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是给予我们衣食住行的源泉.为此,我们对土地、山河和庄稼给予了百般的呵护.在与村民长期打交道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亲如一家,对他们始终怀有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7.
放铁炮     
鲁汉 《民俗研究》2001,(2):202-203
2000年8月,我去枣庄参加山东省民俗学会年会期间,到枣庄市山亭区付庄乡红山峪村考察,这个村写出了中国第一本村民俗志.从下榻的山亭宾馆乘车向南约20公里,代表们来到了建于山坡之上的红山峪村(付庄乡),一进村口,耳旁"咚"、"咚"连珠价的响,定睛一瞧,原来是村民专门请人放礼炮欢迎呢,我对这种熟铁制作的小炮非常感兴趣,就落在大队人马之后单独与放炮人聊了一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出土于山西临县窑头村的"王何立事"戈的铭文进行了研究,认为"王何立事"是古代一种纪年方法,王何并非此兵器的监造者,此戈的监造者为赵国某位地位较高的大臣,"王何立事"所记之年可能为赵武灵王去世之年.  相似文献   

9.
龙圣 《民俗研究》2020,(5):42-54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四川冕宁各村修建庙宇之风大兴,围绕修庙、祭祀而形成的村庙组织应运而生。这一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在村落管理和秩序维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村庙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庙会,组织村民(会众)轮流祭祀,强化了村落内部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共同体。另一方面,村庙组织在日常生活中还承担调解内部纠纷、山林管理等治理职能,对村内行为起到规范作用。村庙组织"非常"与"日常"的村治实践,推动了村落内生秩序的形成与维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两山论"背景下,开展生态旅游能很好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而自然保护区富集的自然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不二之选.本文分析甘肃省陇南市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李子坝村和四川省广元市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阴平村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现状和异同,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从生态...  相似文献   

11.
正土坑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中部,湄洲湾南岸,涂山中心,东面临海,北、西、南三面群山环拱,面积约1.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近2公里。土坑村古称"涂坑",后改为"土坑",为刘氏的溯源及繁衍之村。此村有规模宏大的闽南"红砖文化"古民居群[1]和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涂山区域文化。2003年1月,土坑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3  相似文献   

12.
王苗  石宝琇 《华夏地理》2003,(3):144-165
古今移民汇聚的绿洲 进入敦煌市区,已是夜里10点半钟.坐在街头的小饭馆,听到的都是朗朗的北方汉语.再不用翻译和向导,便可以轻松地探访.老板娘是河南灵宝县人,30多年前由于饥馑,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循着丝绸古道,迁徙到河西走廊求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央王朝为了固守这片疆土,采取了持久的屯田移民政策,于是大量的内地汉民便进入河西定居.我们在敦煌停留期间,曾经见到"秦州村"、"河州堡"、"华亭槽"、"礼县村"等从天水、陇东和临夏等地迁来的移民村.  相似文献   

13.
2020年2月,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桃村门前山一座三国砖室墓被盗,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随即对被盗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墓为单室砖墓,平面呈"凸"字形,发现"嘉禾三年""永兴""钟氏"等纪年、纪地、纪姓文字,出土青瓷文物4件(组).该墓葬的发掘为六朝早期墓葬构造和早期越窑青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萧绍地区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4.
曾昆洛 《神州》2012,(3):88-90
大年正月的爆竹声还在四处里响着,春雨就早早地来临了,就在那个"春寒雨如泉"的季节里,我初次见到了林玉燕女士——那是在泉州南郊她夫家唐厝村。唐厝村,被几棵擎天巨榕遮荫着,榕树飘拂的气根下,一所挂着"唐厝村老人会"牌子的屋堂里,此时正聚满了  相似文献   

15.
赵画儿 《华夏地理》2006,(5):140-148
去年9月,我的一些朋友给里加咀村的孩子们邮寄过一些文具和衣服,他们收到时已是三个多月以后了.包裹是寄到云南省境内的宁蒗县永宁乡,然后托人先带到12座原始森林的大山以外山脚下的拖次村,等里加咀村里有人出来时,才带了回去.位于川滇交界崇山峻岭中的里加咀村与外界联系起来极不方便,当年却是茶马古道上的必经之路."里加咀"是摩梭语的译音,意思是"中间休息的地方".到这个"休息的地方"是需要体力的,翻越那12座大山是一段极其艰辛的旅程.我第一次进山是在雨季,加上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天旋地转,几度深陷泥潭,泥浆没到了马肚子,陪我一起进山的摩梭好友慈仁多吉说"连这种路你都能过了,以后没有你走不了的路了."  相似文献   

16.
李颖 《百年潮》2006,(11):53-56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代表团赴俄罗斯进行学术访问,这使我有幸再次造访位于莫斯科南部的莫斯科州纳罗福明斯克区五一村(СелоПервомайское别勒乌麦斯基村,汉语译为"五一村")的中共六大会址.  相似文献   

17.
刘彦培 《江淮文史》2016,(5):161-168
正皖南旌德县乔亭村,是千年古村。乔亭古时因河名"乔川",村名亦称"乔川"。《乔川刘氏宗谱》记载,北宋乾德年间,刘氏十四公由泾县迁来乔川建村。后来,将建于村口的"聚垣亭"改名"乔亭",村名也随之定为"乔亭"。建村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乔亭曾长期作为区、乡、公社的党政机关驻地。古建筑多而美乔亭是我的家乡。1966年1月,  相似文献   

18.
苏寺村戏班成立于1942年,历经了新旧政权的更替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对乡村业余剧团进行规范约束的特殊历史时期,相比"遵章而为",苏寺村戏班的"自我节奏感"更鲜明,展现了底层社会在政治运动背景下的真实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乡村人文化价值取向与新政权意识形态整合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吕萍 《满族研究》2008,(2):93-97
吉林省九台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萨满文化之乡".莽卡乡东哈村的石姓家族是典型的满族萨满世家,其萨满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八代,并且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满族萨满祭祀仪式、神歌.石姓萨满传承方式有."神抓"、"族选"两种.所选萨满都要经过"学乌云"与"落乌云"的系统培训.石姓家族萨满文化传承是萨满文化的"活化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廖楠 《环球人物》2012,(30):50-51
一个村内主事,一个村外找钱陕西华县步背后村,曾以酥梨闻名。不过,它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国际打工村"。从2000年开始,这个村的许多人出国务工,如今已遍布日本、利比亚等多个国家,人均纯收入10多年间增长了5倍,"国际元素"让小村子彻底变了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