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宣布,天安门观礼台翻建工程2004年3月24日开工,预计在今年国庆前竣工。天安门观礼台由我国国家级建筑大师张开济设计,1954年建成,它已经陪伴天安门广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度过了一个个盛大的庆典。92岁的张开济老人说:"我很自豪能在天安门广场上留下两个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天安门城楼旁边不起眼的观礼台和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同一个设计者!我最满意的不是革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科普展览馆这四大馆,而是那一个台,那就是天安门观礼台。"  相似文献   

2.
《文史博览》2005,(1):35-35
大红灯笼是日本人设计的当年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装饰设计、参与者张目老人说:“当时只有20天的准备时间,那时的天安门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杂草清走,然后安灯笼、竖旗杆、搭观礼台。准备好之后,周总理来检查,结果红绸子卷在滑轮上了,只好人爬上去拿下来。后来改成电动的。”开国大典挂在天安门两侧的8 个大红灯笼的设计方案其实是两个日本人提出来的,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被俘,因为是被日军强迫  相似文献   

3.
黄劲 十年     
契机 “这一天,我上了观礼台。如果你面对天安门,我就在天安门左手边的第三个格子。4点多就起床了,真正入场已经八九点。这一天,从白天观礼到晚上烟火表演,一直在这里。大家叫呀喊啊,声嘶力竭,激动极了。”黄劲回忆1999年10月1日建国50周年庆典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播种“星火”的热血青年文/王林廷当年,空军英雄杜凤瑞的事迹曾激励了千千万万个新中国的有志青年。今天,这位英雄的堂侄、河南省方城县东关村年仅24岁的残疾青年杜庆东,又做出了一连串使方城人有口皆碑的事迹:他曾骑车数千里,直达天安门,又徒步登上万里长城;他...  相似文献   

5.
1994年,叶挺将军长孙、中国第五代导演叶大鹰偶然看到了一张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城楼的照片,其荒废失修、破败不堪的景象令他非常吃惊。他不禁想道:“天安门是在哪一刻突然变成我们心目中的样子的?照片里破败荒芜的古城楼,是如何成为新中国的国家政治地标,成为我们中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精神象征的呢?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这里一定有一个故事。”这个疑问促使他多方考证,一步步揭开了开国大典幕后的这段奇迹般的往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一苏凡,也成了叶大鹰执导的国庆六十周年献礼片《天安门》中,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田震英的原型。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钟,北京天安门广场30万人,隆重举行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在这前一天,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为新中国首都的中心。开国当天,毛泽东、周恩来对彭真讲:要把天安门广场改建成为人民喜爱的地方。毛泽东还讲:新中国人口众多,要把天安门广场修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广场。  相似文献   

7.
泽川 《文史月刊》2012,(4):60-60
很多人都知道,天安门前的汉白玉桥称"金水桥",它因架在金水河上而得此名。 "金水河"之名由来已久,那么它是如何得名的呢?由于天安门位于故宫这座皇帝宫苑之南,以及解放后作为人民共和国象征的标识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4,(2):8-14
一、孙中山和毛泽东,隔着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默默相望新中国的中心是北京。北京的中心是天安门。天安门的中心又是什么呢?是那幅巨大的毛泽东画像。年年月月,不论白天还是黑夜,画像上,毛泽东那双睿智的眼睛通过面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注视着新中国的人民。几乎所有中国人和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把天安门和毛泽东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又有多少人知道,毛泽东最初并不喜欢天安门。他说天安门太高了,高高在上不好,要在天安门下面,跨在金水桥上搞一个二层的矮台子,观礼时离群众才近。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不倦追求———记老出版家华应申和王益□俞筱尧王益(左1)、华应申(右1)和江西瑞金中央苏区时期的老印刷工作者朱云峰同志于国庆10周年摄于天安门观礼台上(王益提供)在我国文化出版界,华应申(1911—1981)和王益(1917———)同志是两位...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的角度看傅抱石的贡献,不仅仅是他自己在中国画创作上的成就,也不仅仅是在他的带领下,出现了江苏国画家的创作群体,使山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由他开辟的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创作,又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方法,为传统的国画摆脱了50年代的生存危机。这正是他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贡献。傅抱石(1904-1965年)1949年,在南京靠近玄武湖傅厚岗的家中,目睹了新中国的变化。当10日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  相似文献   

11.
在举国上下热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会于10月18日至23日在北京天安门前革命博物馆隆重举行。它全面展示了我国第一届新方志的丰硕成果。编修地方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它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书,仅宋元以来就有9000余种,10万多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这是我们祖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人类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西欧各国历来都很重视中国方志的收藏,其数量也十分可观。新编…  相似文献   

12.
是啊,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如此怀念迈克尔·杰克逊?有一个和迈克尔·杰克逊有关的段子,说这位"流行之王"十几年前就很想来中国演出,中国方面也很欢迎他,但他提出演出场地一定要在天安门广场,中国方面考虑了一下,也没表示反对。可"流行之王"接下来的条件有点离谱,说是要挂满他的画像……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人民海军之父”的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萧劲光大将,是我的父亲,他离开我们已经5个年头了,可是他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我们脑际。虽说往事如烟,却是永志难忘。 1949年,战争硝烟渐渐地在中国大陆上消逝,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当年9月,我和弟弟萧能所在干部子弟学校的校长,把我们叫到学校教务处,指着一位陌生的军人说,他是我们的父亲的秘书罗玉如同志,是父亲让他来找我们的。罗秘书说他是萧劲光司令派来的,代表他接我们姐弟俩回家,让我们就跟他走。 我们当时对“家”的观念很淡漠,只知道学校、教师、同学和阿姨们,大家一直在一起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14.
被认为是新中国政治象征的北京天安门,在庆祝建国50周年的时候格外引人注意。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天安门两侧的大标语,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相似文献   

15.
天下第一哨     
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第一面五星红旗从这里由一代伟人毛泽东亲手升起。从这一天起,在中国人民的心灵和记忆里,永远地矗立起一块伟大的丰碑。 天安门广场是历史兴衰的见证,与共和国的脉博紧紧相连! 我们要叙述的,正是日夜警卫巡逻在这块充满神奇色彩土地上的武警官兵。有人曾形象地把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做一个历史的支撑点,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代表了中国的发展和充满希翼的明天,那么,天安门广场的执勤哨兵则是这杯时代天平上的秤星。由于执勤的特殊性,他们被蒙上了一层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装饰一新,广场上和东长安街红旗如海,歌声如潮,30万游行群众集合待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就要在这里举行了。下午3时整,天安门广场响起28声礼炮,毛泽东主席以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手按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从此,中国人民告别了屈辱的历史。天安门上的八个大宫灯天安门,这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已成为历史的象征。在沉寂多年以后,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又一次成为中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注目的焦点。整修一新的城楼上…  相似文献   

17.
喜登天安门     
居京日久,每过天安门,望着它雄伟壮丽的气势,红墙黄瓦的高贵色彩,总使人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因为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盛大庆典之场所,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曾经设想有朝一日登上这戒备森严的城楼,当是人生一大快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在做口述历史的时候,时常听到老人们提起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平反过程,但很少有人涉及天安门事件本身。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我觉得有责任记录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心路轨迹,以使后来者能够从一个侧面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前夜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雷飙 《福建史志》2002,(3):8-11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国欢庆的日子,这一天,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50岁华诞。在盛大的国庆阅兵式上,天安门广场上空蓝天白云间叱咤而过的“飞豹”式歼击轰炸机的六机“箭形”编队格外引人注目。这时,作为“飞豹”这一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歼击轰炸机型号的总设计师陈一坚也应邀参加了国庆阅兵。看着他和同志们奋斗、拼搏了几十年的成果,他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与时俱进的主旋律,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行开国大典时,只听见天安门广场上群情振奋,放声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时,军乐团奏响了这首歌曲的旋律,翻身得解放的人民群众列队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要知道,歌曲《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