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上的日本曾两度苏醒:一次是被中国的盛世文明所吸引.主动走出故土;另一次是被明打的坚船利炮所威慑.被迫打开国门.《明治天皇》这部长篇小说描写的就是日本第二次睁眼看世界、  相似文献   

2.
杨华  胡楠 《民俗研究》2012,(6):30-3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民俗学研究的先驱,中国的日本民俗学研究的开创者。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在日期间,他广泛考察日本民间风土人情,积极开展日本民俗研究,先后撰写《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他在两本著作中,就民俗学理论提出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并将民俗研究付诸实践。黄遵宪的日本民俗研究,内容广泛,几乎涉及现代民俗学所包含的各个领域,在中日民俗学史上和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本·作篇》记载大量上古发明创造神话,多将发明权赋予神话中的神,这是历史的神话化的典型和集中体现.其结果使得历史中的文化英雄和社会制度被神话化而纳入神话传说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上古发明创造历史的久远.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神话中体现出的文化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诗经》对于研究周代社会作为史料的价值已为学者所共识。《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緜》等综合来看,从其农业始祖后稷诞生至武王伐纣,形成一部轮廓清晰、脉络分明的周部族发展史,具有史诗的性质。《小雅》中的《甫田》、《大田》;《周颂》中的《臣工》、《良耜》、《载芟》中描写的劳动工具、耕作方式等方面又是分析周代社会状况的最为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夏陆然 《丝绸之路》2014,(24):46-47
《指引生命的神话》是美国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的一本神话学文集。坎贝尔认为,在当下生活中,神话与宗教起到精神支柱的作用,尤其是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和社会道德的匡正方面。他看到东西文明以及心理上的巨大差异,但是他也坚持“单一神话”的理念,认为世界上多种多样的神话模式具有一致性。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本指导人生之路、提供生活智慧的心灵指南。这本书的翻译,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又一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荀子与《诗》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六经”的传承,有着卓越的贡献。自清代汪中肯定荀子于“六经”之贡献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荀子与《诗》学的关系,多持怀疑态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墓帛书、阜阳汉简郭店楚简等以及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等地下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为我们研究荀子与《诗》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我们由荀子与《诗》的传流,地下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关于《诗》的称、引情况,《荀子》一书引《诗》、论《诗》的特点和影响三方面出发,可以知道荀子与《诗》学的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诗》学的传承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文一些篇章与安南史地有着密切联系。懿宗朝举子《刺安南事诗》与皮日休《三羞诗(之二)》即为其中的两首。有学者误将懿宗朝举子理解为安南士人,将上述两诗视为两首作品,或以为一诗两传。实际上,从皮氏科考经历、唐朝与南诏在安南的战争和《皮子文薮》的写作等方面考察,懿宗朝举子即皮日休,《刺安南事诗》创作在先,后修改定型,才有了《三羞诗》。《全唐诗》以两诗著录,一些史籍著录也有歧互处。越南学者关注《三羞诗》,但并未发现其与《刺安南事诗》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天问》文本释读历来歧义丛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者不了解《天问》产生和流传的语境,想当然地以其为屈原个人的文学创作,甚至将其中所涉的神话历史视为屈原个人境遇的曲折表达。对《天问》语境的忽视,源自对先秦知识传统和体系的隔阂。通过《天问》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天问》全文呈现出逻辑清晰、结构严整的创世神话特征,可见它并非屈原的个人创作,而是源于上古集体性的口头知识传统。  相似文献   

9.
先秦典籍中存有大量称引《诗经》语句的材料,可用以考察时世之变迁与士风民俗之流传,对于研讨先秦学术的渊源发展状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民国时期,胡朴安《诗经学》一书,即专列一章名为“春秋时之赋诗及群籍之引诗”,对这些材料重视有加。群籍之中,《左传》引《诗》数量居一时之冠,计有一百八十条,或以论人,或以论事,或引《诗》申义,或引《诗》证言,使用颇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神话"进入中国学界后始终与"历史"相形相生。顾颉刚受民俗学的启发提出"疑古"口号,倡导多角度审视"神话"的独特性质,然"古史辨"极端派却将"神话"与"历史"完全剥离;钱穆、徐旭生等历史学家驳斥其"妄肆疑辨",认为神话传说中自有历史真实的因子;陈梦家、张光直等考古学家将神话学理论用于古史研究并取得新的进展。随着"神话历史"理论的提出,"神话"与"历史"经历了对立、交集、融合的百年发展,最终走向同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整理目前学者关于"《王梵志诗》女性题材诗歌"这一话题的观点,从中吸取精华,并对此话题研究的未尽之处进行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2.
神话、传说与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讨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为此,文章重新启用和评价了爱德华·泰勒关于神话传说属于"原始文化"的概念,从而在理论上找到了由神话传说到历史的通道,因为在此概念下神话传说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都包含了构建史前史的要素。为了借鉴这些历史因素,作者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考察和解释神话传说的模式,即以"信史"或"真实的历史"为出发点,以信实性为衡量标准,将世界各主要文明的神话传说分成若干层次。作者认为,由于各种神话传说所包含的历史真实因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特点,因此必须综合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才能对形态各异的神话传说进行有利于历史研究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李长声 《中华遗产》2007,(4):100-107
手抱三弦上画楼,低声拜手谢缠头。朝朝歌舞春风里,只说欢娱不说愁。——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凭倚竹窗,茫茫然看着流水,她们总是令我欢喜。”日本小说家永井荷风这样感叹日本艺妓。她们身着和服、发髻高耸、面敷白粉,兼具柔顺、典雅与妩媚的气质,是日本独特传统文化的绝美使者。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哲学家欧伊迈逻斯认为,神话中的一些神原本是伟人,他们之所以受到崇拜,是因为曾造福于人类。这个看法是相当深刻的。我以为也可以这么说:神话是口传的历史,其中加上了各个时期集体意识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分证明了先秦的用诗风气之盛;其次,在《孔子诗论》中,孔子基本是从诗的本义出发来评价诗篇的风格,与后儒定义“风雅正变’说有很大差距;第三,传统诗论中的“美刺”说可以说完全是对《诗经》的误解。对封建时代的一些错误的诗说,《孔子诗论》为我们作了全新的辨正,为我们认识《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极大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州诗徵》与《徐州续诗徵》保存了万寿祺、阎尔梅、李向阳、葛嵩茂、唐允甲、崔干城等"明遗民"诗人许多珍贵的生平文献,多为他书所未载。对考证其生平事迹,深入研究其诗歌,认识其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编联和复原方面。接下来的研究,应是对其内容的深入考察,以明其精神实质及学术价值,同时以检验和印证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诗经》原文及《诗序》对上博简《诗论》第二章进行详细解读,拟有助于有关问题之解决。  相似文献   

18.
《全唐诗》卷七四一收五代人江为的一首《临刑诗》,其诗如下:街鼓侵人急,西倾日欲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全唐诗》录自明胡震亨《唐音统签》戊签卷七六七(首句“街”字作“衙”,当是),而原据资料则为北宋陶岳撰《五代史补》卷五之《江为临刑赋诗》:  相似文献   

19.
《尧典》作为《尚书》历史的开篇,标榜尧舜禅让之盛事,在儒家政治伦理学和历史编纂学中具有开宗明义的地位,是儒家思想的奠基石。但此篇虽属《虞书》,却并非唐虞历史之实录,而是战国时期儒家知识分子综合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神话"创世纪"。顾颉刚早已指出了《尧典》中材料的神话来源,从比较神话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尧典》文本构成和情节结构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其神话意蕴。  相似文献   

20.
此文在考察《浙藏敦煌文献》图录中浙敦195(浙博170)《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的基础上,对本号文书作为敦煌文献的定性提出质疑,通过重点分析王仁堪题签、题记和钤印等信息,以及王氏此类信息与敦煌文献出土时间的矛盾关系,倾向于认为本号文书不属于敦煌文献范畴。文中还对本号文书定性中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