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真人建国前以及建国初期一段时间内实行氏族外婚部落内婚和部落外婚的婚姻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真人开始族际通婚,而女真族的皇族与贵族之问的世婚制,一夫多妻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收继婚和隶役婚以及抢婚和放偷婚俗,都是女真族特殊的婚姻形式和婚俗.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学术界关于原始社会、原始文化以及原始婚姻的研究著作和专论,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关于母权制如何向父权制过渡,以及过渡时期经历哪些具体的历程的文章却寥若晨星。诚如学术界老先辈杨堃先生在《对原始社会家族与婚姻发展简表的几点说明》所慨叹的:“惟关于如何从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的问题,现尚缺乏足够的科学资料,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和探讨。”本文即试图对侗族现行的婚俗主要是与“抢婚”有关的习俗,按区域划分类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姓氏在规范人类婚姻秩序和社会秩序,并使自身繁衍传承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从群婚状态到对偶婚制,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姓氏与婚姻的关系经历了根本性的演变,逐步走向伦理规范。探索姓氏与婚姻伦理起源,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山东新式婚俗表现出礼仪由繁到简、婚姻自主权增大、男女平等意识增强等特征,这些变化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多重作用的结果,并且这种新式婚俗对当时的山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治玉 《神州》2013,(35):34-34
少夫长妻这一婚姻陋俗是传统婚姻观念畸形发展的产物。它的特点,一是早婚,二是男幼女长,年龄悬殊。这一婚俗将传统婚姻的生育价值发挥到极致,小龄男子娶个有生育能力,随时等待的大龄妻子,一俟男子成熟,即可使早生贵子的愿望得以兑现,而婚姻的性爱价值遭到虚伪地否定,对妇女而言则一种残忍和灭绝人性的婚姻陋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初、二刻拍案惊奇》中涉及的婚俗文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明朝时期的婚姻观念和习俗,为我国婚姻史和婚姻民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族哭嫁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婚俗文化中形成的婚姻形式,它不但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迁轨迹,也集中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文章通过对土族哭嫁的浅释,揭示其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土族哭嫁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婚俗文化中形成的婚姻形式,它不但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迁轨迹,也集中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文章通过对土族哭嫁的浅释,揭示其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包围在藏文化圈中的临潭回族婚俗,处处体现了与当地意识形态不一致的另一番景象:既有伊斯兰婚姻观,又有传统婚姻程式的"六礼"古俗,还有江淮遗韵的审美观念,更有当地藏文化圈的习俗熏染,反映出当地回族文化和而不同的和谐景象。  相似文献   

10.
正在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我国最早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相似文献   

11.
金建国以前及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女真人相继实行氏族外婚部落内婚和部落外婚的婚姻形式,建国后随着占领空间的不断扩大,与契丹、汉等民族交错杂居,女真人开始族际通婚,并受汉文化影响出现新的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12.
白银婚俗文化在其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征。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中的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将人们对婚姻内涵的认识以及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本文结合婚礼中的特色饮食,运用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将其代表的文化内涵做一剖析,以期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提供认知意义和人文参考。  相似文献   

13.
粤人旧时婚俗中的“验贞”,本来是六礼之外的一道程序。由于这个“编制外”的程序彰显了中国人的处女膜情结,它竟然成了决定婚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满族入关后,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满汉文化从碰撞走向相互融合.在形成满汉文化融合的同时,满族仍然保留了许多自己的文化特色.其婚姻习俗种种.就是这种文化特色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恰喀喇、瓦尔哈、库雅拉等部族的婚俗以及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的水上婚、林中婚等婚姻形式的回顾,论述满族婚姻自然淳朴特色;在回顾满族民间淳朴婚俗的同时,也使我们在研究满族或者是汉族的婚俗之中,看到了满汉历史文化已经互相认同的一面.由此认识到: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丈”在古代是一个长度单位,周朝时,计量长度是以手掌撑开时,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为一尺,一尺等于六寸,一丈等于十尺。当时的婚姻制度不像现在一夫一妻制,而是尚有原始社会婚姻制度的遗存,即“抢婚”、“掠夺婚”、“野合”、“走访婚”、“对偶婚”等各种婚姻样式并存。  相似文献   

16.
陈勤建 《民俗研究》2001,(4):178-180
学生时代的我,初读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头脑一下“嗡”了起来。怎么回事?是小说家出于革命使命的煽情?还是本于典型创作的艺术虚构?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时候传统的科班教育,我对旧时婚姻的感受是封建桎梏式的“三媒六礼”,循规蹈矩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料,旧时婚姻还有典当东西似的,临时典租或典出一个老婆!这不仅是惨无人道,而且,对传统的封建婚姻礼仪也是一种背离,可两者怎么竟然能并行不悖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时,文革的余波尚未终结,老师的讲评赏析,似乎更多侧重革命性、思想性的阐释,对典妻本身没作进一步的深究。  相似文献   

17.
王艳 《民俗研究》2005,(1):154-162
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研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婚俗,对了解和认识历史和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宋代处于封建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呈现出与以往朝代不同的特点,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宋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相当活跃,作为社会生活史的重要问题,婚俗研究成果较为丰硕,论著不少。  相似文献   

18.
杨琳 《北方文物》2017,(2):108-111
金朝婚姻习惯法萌芽于生女真中完颜部落的氏族习惯,通过对金朝婚姻习惯法发展轨迹的考察,在金朝婚姻习惯法与制定法的互动中,一方面习惯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法律渊源,在金朝法律制度发展中并不是完全游离于制定法之外,金朝有遵循"旧俗"的传统,部分习惯法得到了承继和默许并进入到制定法中;另一方面伴随"崇儒重道"之策的逐步建立,金朝统治者裁夺改变了与儒家法律思想不吻合的部分婚姻习惯法,既体现了"法自君出"的时代烙印,也体现了金朝政权对于儒家思想的法律运用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韩国自三国时代就开始学习中国的婚姻礼俗文化,但由于"土俗"的强大影响力以及背后政治势力的阻挠,直至朝鲜王朝末期,由于政治上尊周思明的需要,英祖命李縡仿效《朱子家礼》编纂了《四礼便览》,才终将婚姻礼俗固定下来,并延续至今。考察中国婚姻礼俗在韩国的本土化进程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可以发现,当代韩国传统婚俗的程序及其有关婚姻的各种理念,都脱胎于中国,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印记。这表明韩国传统婚俗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婚姻一直是人们人生中的一个大事。人们无不以各种形式的仪式来庆祝婚礼。婚礼形式也因国家,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变化。本文从婚礼前准备、婚礼地点、婚礼服装、婚礼宴会等方面来阐述中美两国婚俗文化的差异,并从宗教信仰、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各方面总结现代中美婚俗文化的融合。探究中美婚俗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障碍。当今,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与美国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通婚数量近几年也一直在增加。因此,了解两国不同的婚姻习俗是十分必要的。婚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