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曲汉代墓地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西郊西十里堡村西南约1公里的日(照)东(明)高速公路南侧,为了配合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3~6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建设工程占压封土内的墓葬进行了抢救发掘,田野发掘取得丰硕成果,一度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椁重棺、一椁双棺和个别无椁单棺墓葬。墓葬盛行设置器物箱,一般有头箱、脚箱或边箱,也有的头箱、脚箱、边箱齐备。木质棺椁全部采用榫卯结构扣合,制作考究,棺内外髹朱漆或黑漆。有2座墓葬的木棺底板和挡板乃用整木凿成。规模较大的墓葬,椁盖板多两层,盖板上面铺设席子。死者头向明确的都向东。总体来看,一号封土内的墓葬规格高、保存好、棺椁最完整。二号封土平面也呈台状,面积约1600平方米,残高4.5米左右,清理墓葬36座,其中一椁双棺合葬墓2座,重椁一棺墓1座,单棺墓2座,其余一棺一椁。有5座墓葬设置头箱,1座有脚箱;附头箱和边箱者1座,有脚日照海曲墓地1、2、3号封土平面分布图考古新发现”之一。 一这次发掘共清理墓葬90座,其中砖室墓17座,其余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90座墓葬分为4个区域,其中1、...  相似文献   

2.
2019年9月起,淮安市考古所对金湖县徐梁花园安置房项目附近的徐梁古墓群进行了先期勘探,面积约10500平方米,采取普探与重点勘探相结合的方式,共发现墓葬66座。勘探结束后随即进行发掘,11月中旬结束,发掘墓葬以汉墓为主,以及战国墓葬3座、清墓1座。汉墓形制均为土坑竖穴墓,有一椁一棺、一椁双棺、单棺和双棺等。大部分葬具已腐朽,仅存痕迹。  相似文献   

3.
安徽天长三角圩27号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在天长市东北的三角圩发现一座古代墓葬(M27),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天长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M27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一椁一棺。随葬器物多放置在棺与边箱中,主要有陶器、铜器、玛瑙器等。此墓属于三角圩西汉墓葬群中的一座,从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看,M27的时代应为西汉中期偏晚。  相似文献   

4.
种建荣  王洋  雷兴山  王占奎 《文物》2023,(3):4-27+1
孔头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与故郡镇交界处。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此发掘墓葬22座、马坑3座。其中,中、小型墓葬20座,均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二层台,无腰坑。葬具为单棺或一棺一椁,墓主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墓葬绝大多数遭盗扰,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石器等。根据出土器物和葬俗判断,本次发掘的中、小型墓葬年代分属西周早、中、晚三期,族属可能是非姬姓的西土族群。本次发掘为西周墓葬、墓地结构及采邑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夏晶  李则斌 《文物》2024,(1):23-45+98+1
联营汉墓位于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联营村谢庄、赵庄组。2018~2019年,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仪征市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相继清理西汉墓葬及祭祀坑136座,确认其为一处重要的西汉时期具有家族性质的墓地。其中,M58、M59为同茔异穴夫妻合葬墓,规模较大,M58为一椁一棺两箱,M59为双椁一棺四箱,出土器物丰富,包括釉陶器、铜器、玉器、漆木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判断,两墓时代为西汉早期,M59墓主为大夫级别或略高。M58、M59为本次发掘最重要的两座墓葬,为研究该墓地的布局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孔家坡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北郊2公里处。自1999年底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随州市文物局对这里进行勘探,发掘清理古代墓葬16座,其中M8出土了许多器物及简犊。 M8为土坑竖穴墓,一椁一棺,出土器物59件(套),其中包括陶器、铜器、漆器、木器等,有的器物上还刻有铭文。竹简出土时分为两堆,字迹清楚,书写工整,内容有日书及历谱。木犊为遣策。根据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器物,其时代应属西汉早期。  相似文献   

7.
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在1994年第五次发掘以后,发掘工作暂告一段落。1998年春,在晋侯墓地范围内,被盗掘大型墓葬一座,经钻探发现这里有两座墓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00年10月~2001年1月对这两座墓葬(编号M113、M114)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大批随葬器物。两座墓葬位于晋侯墓地的最东侧,均为单墓道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114为一椁一棺,出土有殉车、殉狗及殉人,随葬品包括铜、陶、原始瓷、玉、金、蚌、漆和骨器共200多件组,其中叔矢方鼎有40多字的铭文;M113亦为一椁一棺,主要随葬品有铜、陶、玉、蚌器共144件组。从两墓出土铜器铭文可以肯定这又是一组晋侯及其夫人墓,而且是墓地中较早的一组墓葬,时代约在西周早中期之际,墓主可能是晋侯燮父或晋武侯及夫人。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古代棺椁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墓葬相继被发掘,为研究古代的棺椁制度提供了实物证据。大量的墓葬考古材料表明,文献中记载的棺椁制度并不是西周初年就有的,而是在战国末期出现,西汉时期才形成的一种墓葬制度。一、周代棺椁制度与古籍记载的差异《礼记》中的《檀弓上》和《丧大记》两篇记载,天子之棺四重,棺外有“柏椁以端长六尺。”即一椁四棺。国君用一椁三棺;大夫用一椁二棺。大夫又分上大夫、下大夫,都用一椁二倌。但椁、棺的厚度不同。士用一椁一棺。  相似文献   

9.
洛阳市唐城花园C3M417西周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月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唐城花园建设项目发掘清理了一批两周时期的墓葬 ,其中C3M417西周墓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葬具为一椁一棺。随葬器物中的铜、陶器置于棺椁之间的头箱内 ;玉器则置于墓主头部和上肢附近 ;铜兵器等置于椁上。出土的一组保存较为完好、纹饰精美且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以及玉器等 ,为洛阳地区同等规格的西周墓葬所少见  相似文献   

10.
1982年2月,潜山县模范公社王湾大队庆丰生产队彭家岭发现西汉墓一座。墓呈长方形,长3、宽2.7米。棺外有椁,椁上有横木。棺周身髹朱漆,有榫卯。棺两侧有边厢,内有随葬器物。出土器物中有木质漆耳杯十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底,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泉舜房地产公司盛世唐庄第三期工程,进行考古调查,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1座(C1M8633)位于上阳路西南,涧河与洛河交汇处东北角,西距涧河约300米。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C1M8633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92°。长3.26、宽1.86米,墓底距地表深6.6米。墓内填五花土。葬具为一棺一椁,置于墓室中部,已朽。根据板灰痕迹,椁长2.8、宽1.3;棺长2、宽0.8米。棺内骨架已朽,为单人仰身直肢,头向东。面向不清,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墓底中部偏南有一椭圆形腰坑,约长0.7、宽0.4、深0.15米。腰坑内随葬一狗。随葬器物多…  相似文献   

12.
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1月,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发现一座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天长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随即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此墓葬具为一椁一棺,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椁内头厢和边厢中,出土了龟驮凤鸟铜灯及精美的漆木器。漆木器种类较多,有奁、案、笥、樽、盆、盘、耳杯、勺、砚盒、木俑等。在部分漆盆、漆盘、漆耳杯的内底上有墨书“谢子翁”三字。此墓还出土了34片木牍,上面书有2500余字,内容丰富,有户口簿、算簿、书信、药方等。结合漆器和木牍上的文字,发掘者认为墓主人为谢孟,是东阳县的官吏。  相似文献   

13.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0的清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10~12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北区发掘清理了一座周代墓葬(M2010)。M2010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部有生土二层台,葬具为重棺单椁加一棺罩。此墓未经盗扰,共出土随葬器物1693件,其中青铜器有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和棺饰等;玉器有礼器、佩件、殓玉等;另有骨器、蚌器以及木、苇、麻与丝帛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M2010的年代为西周末年,墓主人应是沈国大夫一级的贵族。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所在石鼓山发现铜器,经文物部门现场勘查为一座古代墓葬(M3)。2012年3~4月,这里曾两次出土西周时期铜器,推测也应出土于墓葬(Ml、M2)。M1、M2墓葬形制不明,出土有铜器、玉器等。M3经发掘清理,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下部二层台上放置有兵器、马器等。在二层台上部的东、北、西壁共有壁龛6个,龛内放置大量铜礼器等,其中许多器物上有铭文。葬具位于墓室中部,为两椁一棺。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这3座墓葬的时代应为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15.
彭浩 《文物》1982,(10)
湖北江陵马砖一号墓是战国中晚期之际的一座楚墓,下葬时间在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前不久。墓葬内有一椁一棺,椁内分隔成棺室、头箱和边箱。随葬有铜礼器和仿铜陶礼器:铜礼器主要有鼎二、壶一,仿铜陶礼器有鼎二、敦二、壶二和盥洗器。此墓保存完整,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据近年来的研究,江陵楚墓依墓主人身份不同,反映在葬具的使用和随葬器物的组合上也有等级差别。一般情况是:上卿(封君)用一椁三棺,椁室分隔成五室或更多。随葬品有成套的铜平底鼎((?)),配有成组的食器和盥洗器,同时备有成套的金石乐器。下大夫用一椁二棺,椁内一般隔成三至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3的发掘清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2013亦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推测为单棺单椁,随葬器物分布于棺椁之间及棺内,共出土随葬器物898件,有铜、玉、石、陶、骨与蚌器等类。其中铜礼器中的(?)和匡上铸有铝文,由铝文可知墓主人应为女性,其夫应是虢国元土一级的贵族。墓葬年代为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17.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旧县乡,澧河以南、烧车河以东的十数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数十座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墓葬,主要为楚国和许国的贵族墓葬。2002年初,旧县乡常庄自然村西、澧水和烧车河交汇处附近一座古墓葬发现被盗,文物部门对这座墓葬(M4)进行了抢救性清理。M4为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为单椁单棺。虽然绝大部分随葬器物被盗,但仍清理出土器物638件,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用具、佩玉、棺饰、殓玉等,其中青铜器占绝大多数,玉器次之,其他器物较少。根据此墓的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以及青铜器铭文综合考察,此墓应即春秋时期许国国君许灵公的墓葬。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2月,荆州市观音垱镇天星观村北湖滩上暴露出一座古代墓葬,荆州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紧临1978年发掘的天星观一号墓,因此编为二号墓。二号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带墓道的木椁墓,葬具为二椁二棺,椁内分五室,曾经多次盗扰。墓中出土器物1199件,有铜器、漆木竹器、骨角器、玉石陶杂器、银器、丝麻织品、皮甲等。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生活用具、兵器、车马器、工具、丧葬用器等。许多器物造型精美,还有一些器物属首次发现,也有的则与宗教、神话有关。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组合与特征等,判定这座墓葬属战国中期,墓主人应是楚国的贵族。由于与天星观一号墓并列埋葬,且有许多共同点,也因二号墓与一号墓相比出土兵器极少,推测墓主有可能是一号墓墓主的夫人,即邸阳君番乘的夫人墓。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20,(9)
199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对平山中七汲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65座。其中M11、M37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M11葬具为一棺一椁,M37葬具为一棺。两墓均遭盗扰,出土有陶器、铜器、玛瑙器。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晚期。中七汲墓地位于中山国灵寿城外的王陵区附近,本次发掘为了解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李林 《文物世界》2007,(5):36-37
2000年夏秋之际,骄阳似火,山西乡宁县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发掘正在嘉父山进行。这是一处春秋时期墓地,其中的4号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椁长3.53米,宽2.30米,高1.50米;棺长1.76米,宽0.50米,高0.74米。椁下两头各有横木,垫着木椁。男性墓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