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明宝钞从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起,其购买力迅速下跌,终成废纸。究其原因,主要有:国家基于财政开支所需,不控制发行量,无限制滥发;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发行大明宝钞的制度;大明宝钞只是依赖政府的信用为基础,而未有建立准备金制度;伪钞充斥其间,破坏了货币流通领域的正常秩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3.
“大明宝钞”是明朝政府发行的唯一纸币,行用中却出现了民众厌弃旧钞的现象。此现象是宝钞不同时期主要问题的外在表现。宝钞发行初期,因元末币制大乱给民众留下了旧钞容易被折价的印象,宝钞尚未完全取得民众信任,因此细微的钞样调整就引发了民众拿尚能使用的旧钞来在京行用库倒钞的行为。政府随即广开在外行用库,该措施反而使制度冲突导致的“制度逆变”被暴露,加剧了倒钞现象。宝钞贬值时,商贾为规避处罚,以折价或拒收旧钞的方式来达到收取其他更稳定的通货的目的。宝钞被排挤出市场后,势要之家、铺户、收钞官吏相互勾结,通过拒收旧钞的方式迫使民众纳银。明廷的应对暴露了其在危机研判、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李曰强 《沧桑》2010,(6):113-114,146
元末统治者"开河变钞",物价飞涨,成为社会动乱的导火索,纸钞一度退出流通。明初朱元璋进行了币制改革,重新确立了一套以纸钞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体系。在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背景下,发行纸钞成为明朝政府解决军费、恢复建设等财政问题的重要手段。尽管正统以后纸钞逐渐废弃,但在明初却为国家统一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大明通行宝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铜钱流通制度,于洪武元年(1368)颁布洪武通宝钱制,规定除了京城宝源局外,各省均设宝泉局铸造洪武通宝。按照朱元璋的愿望,是准备从此行用铜钱的。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他希望的那样发展。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力量不足,铜源短缺,铜钱铸造数量有限,出现供给困难,  相似文献   

7.
关子是南宋末年发行的一种纸币;关子钞版是1981年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一套有南宋“景定伍年”纪年的印版。关子钞版即关子纸币的印版,它和文献记载的关子纸币名称、发行年份完全一致。在文献分析和实物调研的基础上,对关子钞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考证,并探讨关子钞版的真伪、性质、用途及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坚 《安徽钱币》2006,(4):44-44,32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正月,朱元璋始称吴元年。吴二年正月己亥,朱元璋称帝,定天下之号日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建国初期,曾大量铸造洪武通宝铜币,由于铜钱不便运转,商贾又有元代用钞的习惯,而白银当时尚未能成为普遍使用的贷币。于是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八年,命中书省诏造大明通行宝钞(简称大明宝钞)。  相似文献   

9.
货币制度代表了一个国家政权的经济政策,在当今世界,货币政策更是一国立本之策。明朝在货币制度上,经历大明宝钞、钱钞并行、白银货币化三个时代。最终,因货币制度不利,造成民怨四起,从而危及统治,成为亡国之源。  相似文献   

10.
东至回想——金银见钱关于钞版鉴审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大清宝钞是清朝中后期政府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于咸丰年间发行的一种纸币。它以制钱折算,通过搭放和搭收的形式参与货币流通,主要用于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地丁钱粮税务的征收等。但是宝钞发行后,由于部分中央官僚的抵制,地方基层官吏又渔利其中,导致宝钞信誉不断降低。宝钞发行量巨大,又不能很好地流通,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邬红梅  刁文伟 《中国钱币》2005,(4):F0003-F0003
江苏省江阴市博物馆分别在本市陆桥、长泾两镇的明代古墓葬中,发现了明代的大明通行宝钞纸币,现将这两次发掘及出土纸币的情况简报如下。一、陆桥陆氏家族墓明代陆氏家族墓位于江阴市陆桥镇北1公里的王家典当村东北200米处,距江阴城区约28公里。共发现4座墓葬,其中2座墓葬早年被盗掘。1988年市博物馆对另两座编号为LM1、LM2进行了清理发掘。其中在LM2墓发现大明通行宝钞3张,皆北穴棺内出土。据判断,此三张纸币为展开后置于死者胸前。因水浸的原因,棺木打开后,发现纸币皆漂浮于水面之上。1.中书省版大明通行宝钞—壹贯(封三图1):1张,保存…  相似文献   

13.
袁炜 《中国钱币》2022,(6):32-38
<正>一钞版概述贵州省博物馆藏有一块大明通行宝钞一贯钞版,黄铜模铸,长320、宽210、厚10mm,重6660g。背面四角支高37、宽31、厚13mm的扁足,中间有楷书“泉字叁拾号”编码。钞版正面设内外两长方形框,界以边线。外框平面320×210mm,顶端为长210、宽35mm的横额,中有楷书“大明通行宝钞”,阳文反刻,自右而左读。横额下是精雕细刻的“花阑”,宽30mm,四边各刻一四爪蛟龙,四角缠枝番莲相互衬托,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4.
15.
李蕾 《安徽钱币》2000,(4):17-27
纸币的出现始于北宋初四川发行的交子,至南宋又有关子、会子的发行。据文献记载,两宋时期纸币使用已较为普遍,但因年代久远,宋纸币至今尚未发现,钞版流传到现在的也极少,这给我们的研究考据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4):71-72
正元代纸币:元代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这种新钞1贯铜钱1000枚,是以前的至元钞的2倍。过去的交钞或以丝为本,或以金银为本,而这种至正交钞是以纸为母(本),铜钱为子,本末倒置。同时发行"至正之宝"铜钱来配合发行纸钞,让铜钱来代表纸钞,目的是印制交钞,以虚代实。大量印刷交钞的结果是使物价上涨10余倍,人民不愿使用,以至于有人用纸币糊墙铺地,交钞最后形同废纸。  相似文献   

17.
厘钞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史·食货志>载: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添造厘钞.其例有三:日二文、三文、五文.……十五年,以厘钞不便于民,复命罢印."①<元史>中关于"厘钞"的记载,只有这寥寥几笔,对于其印发与罢印的原因,更是语焉不详,笔者对此分析,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坚 《钱币博览》2001,(1):10-10
为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的到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0年11月28日发行“迎接新世纪”流通纪念钞一套(一张),流通纪念币一套(一枚)。  相似文献   

19.
公元214年,刘备攻打成都的刘璋时,曾向它的部下许下诺言:如果攻下成都,刘璋库藏的金银财宝他一样也不要,任凭将士们去拿取。围攻成都几十日后,被困在城内的刘璋投降了。刘备的军队进城后,全部拥到刘璋的府库去抢掠,金银财宝,几乎搜刮一空。  相似文献   

20.
汪青 《安徽钱币》2000,(4):28-29
1999年第4期《安徽钱币》刊载汪有民先生《对东至关子钞版之浅见》一文(以下简称“汪文”),笔者有一点异议,现归纳以下四点来谈谈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